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中国学生的课本知识最深,我们中国学生的书包最重,我们中国学生的考分最高,但是我们的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最少,为什么?你想过吗?你思考过吗?当我们的学校、家长你在追求分数,在追求升学率的时候,你思考过孩子和国家的未来吗?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领导,应该反思的吗?  相似文献   

2.
这个世界是什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 我又是什么?为什么不偏不倚、不早不晚,恰在这个时段来到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目的。 据说,比尔,盖茨是不坐头等舱的。有人在经济舱看见他,便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由此可见,这个世界首富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看中的不是头等舱带来的虚荣,而更注重结果。毫无意义的支出,又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对富可敌国者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浏览雪泥先生的博客,看到他书写的“心无累”三个字,并附有“心无累,此境余心向往之……”深有同感。和朋友相聚,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大概就是“累,太累了”。真的有那么累吗?为什么这么累?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这是为什么呢? 林语堂先生讲过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95%的人都不成功,而只有5的人成功?因为在95%的人脑海里面,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源     
人离不开水,据说人身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东西是水,世界上所有的活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可见,水确实是生命之源。为什么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呢?是否水自身安排了它这样的作用呢?水绝对不能,我们相信水对生物的重要连它自己恐怕都不知道。是否生物选择了一定要以水为自己的生命之源呢?也不大可能,因为如果是那样,那么,它们在遇到水荒时自己就可以自我调节另寻它路了,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同水有关的那么多的问题了,可是,事实却不是那样,古代不说,就是现代,因为水的问题引发了不少问题。非洲有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因缺水…  相似文献   

7.
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多么崇高而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但是,有谁相信,因为在自己家的后院里栽了9棵树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吗?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医学奖之光与东方巨人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是个伟大的人物。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著名最重大的奖励。它对人类和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看成是给科学家以金钱,更主要的是对他们珍贵的发明与发现给予无价的鼓舞。事实说明,诺贝尔奖极有利于发展科学事业,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文章中,作者就诺贝尔医学奖为在中国首次获得,希望变成现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了我们的优势与不足、存在的困难。我们深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共同愿望。当然,仍需作艰辛的努力。关键是要尽快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专家。  相似文献   

9.
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多么崇高而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但是,有谁相信,因为在自己家的后院里栽了9棵树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吗?  相似文献   

10.
朱钧侃 《学海》2003,(6):182-186
突破“零诺贝尔”的提出一年一度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的揭晓 ,总要吸引全世界人民 ,特别是科学界人士的关注。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界的奥林匹克” ,有力地激励和推动着全球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许多国家把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多少 ,当成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科研机构或一个大学科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把本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当成自己国家的最高荣誉和骄傲。迄今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科学奖项能像诺贝尔科学奖这样 ,以它巨大的影响和声望 ,倾倒了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人们。1 0 1年来 ,在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1.
业与轮回     
观世界之流转,想世人之运命,似乎大多数人认为这世界事事不公平。他们或许会问:为什么有人富贵尊荣,有人贫贱屈辱?有人一生健康壮实,有人生来虚弱多病?有人聪明漂亮、诸根灵敏;有人呆傻木讷、聋哑残疾?为什么有的孩子生于丰饶富足之家,得品格高尚之父母,得悉心...  相似文献   

12.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 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以至于不再仅仅把诺贝尔奖看作是对科学家的一种奖励 ,而更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占有科学高峰的象征和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标志。诺贝尔及其获奖史对当代科学发展的深刻反映 ,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的丰富素材和大量有待讨论的问题 ,已使外国人开始筹建“诺贝尔学”。但国内目前有关宣传与研究 ,则更多地停留在每年颁奖时的奖项介绍和有关史学角度的探讨 ,与其影响程度和应有之位失之偏颇 ,其中折射出的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 ,更被极大地忽视了。我国科学研究冲击诺贝尔奖的…  相似文献   

14.
单信 《天风》2011,(6):I0001-I0001
那年三岁半儿子求知欲特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就是在吃饭时也不省心,冷不防冒出一句大跌眼镜的话:“爸爸,这白白的饭吃下去后,为什么会长出黑黑的头发?”  相似文献   

15.
牛津大学与中国哲学伊杰英国牛津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大学之一,它以其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始终处于人文学科的领先地位而著称于世。世界上不少政治领袖人物(如班达拉奈克、布托、克林顿、英·甘地等)毕业于此;还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就读过。当代英国哲学中的不少重要...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布在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穆斯林总人口约有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主要居住在中东、中亚、南亚、北非等地。尽管伊斯兰国家有四、五十个之多,但没有一个是发达国家,多数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反对霸权、维护主权的斗争中,大多数伊斯兰国家赞成和支持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反对西方利用人权干预他国内政的强暴行径。 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历进入15世纪,2000年年初,欧洲伊斯兰理事会在欧洲穆斯林人数最多的法国召开会议,由世界一些杰出的穆斯林学者、法…  相似文献   

17.
世界第一兵书与经营管理路若华一、为什么近期世界出现"孙子"热首先,从实践上来看,许多地区和国家将《孙子兵法》的理论应用在政治斗争中,在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市场竞争等许多领域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人寻找日本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时,认为...  相似文献   

18.
《四川心理科学》2014,(4):10-10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一入校后就彻底放松,开始“享受”?为什么中国能教给学生真才实学的大学并不多?为什么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在报刊上见到一条消息:一位外国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你认为怎样的作家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位获奖者说,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能肯定一点,有一种作家一定得不到诺贝尔奖,那就是一心一意想获奖的作家。读了杨福生、赵兴太两位学者编著的《诺贝...  相似文献   

20.
1任何一个正常的普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科学事实):先有地球,后有人类及其意识;物质世界是“本原”性的存在,而精神世界是“派生”性的存在;先有事物的存在,后有关于事物的观念。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呢?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