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永强 《哲学动态》2023,(7):116-124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学术救国”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严复、刘师培、陈启天等学者从学术救国角度出发,在民族自救的社会运动中发现“中国逻辑”的存在,并对其合法性展开论证,最终确认其存在并且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回顾并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们能够发现学术救国目的下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受民族情感影响,具有学术与社会的双重特征。这两种特征一方面推动了“中国逻辑”身份的确认,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中国逻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正>一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的产生是其对西方逻辑了解后的产物,而他们关注西方逻辑之目的又是服务于其社会变革之需要,因而,他们的中国逻辑的观念处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而且这种学术是服务于政治的一种手段,学术救国才是他们确立 "中国逻辑"身份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曾昭式 《现代哲学》2012,(2):121-125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重要批示,从国际战略角度提出研究宗教问题的重要性。任继愈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概括为"研究宗教,批判神学",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者。坚持这一学术范式对于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宗教研究领域提出的"学术神学"范式,形成对"批判神学"学术范式的挑战。某些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绝口不提科学无神论。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科学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教考古与思想解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形成了旧英德学派、列宁格勒学派与法比学派;三、二战结束到70年代,是转型阶段,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传统的文献学与哲学研究之余,兼顾适应国际政治需要的"地区研究",在方法上更多涉及佛教的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四、80年代以来,欧美佛教研究中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佛教学术空前繁荣,西方佛教学者置疑他们自身的学术传统与理论预设,探讨佛教与西方社会深度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并运用的叙述方法。20世纪后半叶以来,这一方法受到了挑战:国内学者的误解和否认,国外学者的否认、反对和批判。这样的理论情势要求我们回归马克思文献,把真相还原出来。马克思对这一方法的表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表述形式与恩格斯对这一方法的概括即"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有所区别,但内容一致。这一方法中的"逻辑"指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逻辑、组织逻辑、技术逻辑、法权逻辑、人学逻辑和历史逻辑。这一方法中的"历史"指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层面的历史及其具体化,如产业史、劳动立法史和雇佣劳动形成史等。这一方法的神妙之处在于,展叙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是"艺术的整体",但它源自和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发生的历史,是这一历史的科学反映和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9,(3):12-18
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从国际视角与本土视角相结合、学术视角与实践视角相结合的角度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没有明确的社会政策到形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社会性逐渐增强,现已具有中等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和社会政策研究,建立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8.
"宋学"的理解在学界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将"宋学"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回到"宋学"命名、定义、研究的元明清学者是如何看待"宋学"的;另一方面还联系到宋代文化的背景与学术发展的趋势,考察宋代学者是如何标榜自己的学术形态、学术宗旨。由于宋学思潮中的不同学派学者均在强调自己的学术是一种"明体达用之学"、"义理之学",以解决现实的人心世道、经邦治国的文化功能意义,故而"宋学"的外延应该包括整个宋代的不同学派和学者。  相似文献   

9.
"暗物质"(Missing Masses)是拉图尔技术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为伦理学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把"人工物"纳入到伦理学的视野之中,赋予"人工物"以一定的"能动性",扩大了伦理空间"行动者"的范围,这使得传统伦理学需要重新反思其基本前提与理论体系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从伦理学发展历史的角度看,拉图尔在伦理空间中引入"人工物"的意义不亚于环境伦理发现"自然物"的革命性意义,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范式"意义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论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科学最初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后来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专门的科学,从哲学独立出去了。同样,逻辑最初也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到了本世纪它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分离出去。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人们有着普遍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人们似乎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明确的认识,也许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缺乏这种认识,如果对于逻辑研究和哲学研究没有任何危害和影响,倒也无关紧要。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Th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