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化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基本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对孝文化进行历史的回眸,挖掘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其进行重塑,建构当代孝文化,必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和谐社会为视角建设和谐文化,重在突出"和谐"二字.实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心得胡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四”与反传统、与文化激进主义、与后现代三个角度对“五四”意义作出新的评价。本文不同意文化保守主义把本世纪文化失序归罪于“五四”全盘反传统 ,不同意把“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等同于文革政治激进主义 ,更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五四”精神的消解或解构 ,而认为“五四”精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6)
从文化自信中审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探索的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在多元开放的精神世界图景中保持定力,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是新时代的战略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时代。遵循传承—转换—创新的历史逻辑,从文化自信中审视中国意识形态的演化变迁,要深刻认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发生转型的新态势。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应以这一思想为指导,锐意创新,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进程中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略,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治国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全民族的法治精神。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精神元素:法天立道、忠诚法度、秉公执法、赏罚得当等都是对法治精神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应该处理好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吸取、发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7.
李扬 《学海》2023,(1):5-12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文化自信自强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融通结合、双向赋能,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文化自强迈进的过程。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与根本路径,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精神品质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导范式。当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战略共识,并且具备良好的文化实践基础,但也面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文化建设仍有短板等严峻挑战。因此,应从文化内容、文化功能、文化绩效、文化创新等维度协同发力,系统探索文化自信自强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安信义 《天风》2011,(12):4-5
最近,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宗教界也同样如此。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期战略目标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的全面部署。通过学习,大家深受激励,体会不少,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道教来说,就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要与时俱进地同我国国情、社会制度、时代要求、主流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对接融合,积极融入当代中国社会和主流文化中,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道教需要以学习者、服务者的姿态,和全中国人民一起,去主动了解现代文化思潮,体察现代人的精神诉求和信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