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UPB)指员工为了其所属的组织利益而从事有违伦理的行为。研究探讨了组织承诺与UPB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内化道德认同、象征化道德认同对UPB的影响存在三元交互的关系;组织承诺对UPB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内化道德认同/高象征化道德认同者中。  相似文献   

2.
谢俊  严鸣 《心理学报》2016,(10):1314-1325
基于压力转换理论,考察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调节机制,尤其是应对策略对整个调节机制的中介作用。通过对9家企业的249对上下级匹配问卷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而言,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负向关系更弱;主动性人格正向影响积极应对策略,负向影响逃避应对策略;积极应对策略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员工采用积极应对策略时,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关系更弱;积极应对策略中介了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和拓展了主动性人格、应对策略及职场排斥的关系研究,也从排斥应对的视角为实务界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往有关主动性的研究通常聚焦员工本身, 忽略了团队或组织中同事会对员工行为产生影响这一重要管理实践和理论视角。为此, 本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同事主动行为对员工自主动机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以及员工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时点、上下级匹配问卷(研究1)及情景实验(研究2)两项研究, 本文发现, 同事主动行为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主动机, 进而提升工作绩效; 并且, 员工主动性人格强化了同事主动行为对员工自主动机的正向作用。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将现有关于主动行为的研究视角迁移到同事, 也为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员工工作倦怠对其个人主动性行为的影响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组织承诺量表、主动性氛围量表和个人主动性问卷调查了34家企业的231名员工和34名主管,使用多层线性建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个人主动性负相关;组织承诺在工作倦怠和个人主动性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氛围和个人主动性正相关并在组织承诺和个人主动性的关系中起到缓冲作用。研究提出了工作倦怠对个人主动性影响的一种过程模式,并对其理论和实践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程垦  林英晖 《心理科学》2005,(3):688-694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以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道德性的线索,探讨其对组织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影响。采用多层线性建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时,组织认同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当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时,组织认同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程垦  林英晖 《心理科学》2019,(3):688-694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以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道德性的线索,探讨其对组织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影响。采用多层线性建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时,组织认同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当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时,组织认同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工作协议是员工和组织通过谈判协商, 自愿达成的非标准化工作协议。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本文探讨了个性化工作协议对员工主动性职业行为和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通过分析230对“员工-主管”匹配数据, 本研究发现:个性化工作协议增强了员工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能力需求、自主需求和关系需求), 促进了主动性职业行为和创造力, 其中能力需求满足中介了个性化工作协议对主动性职业行为和创造力的影响; 此外, 较高水平的工作负荷不仅增强了个性化工作协议对员工能力需求/自主需求满足的促进作用, 也增强了个性化工作协议通过提升能力需求满足, 进而提升员工主动性职业行为和创造力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段锦云  曹莹 《心理科学》2015,(6):1452-1458
建言行为是目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但关于员工的自我监控如何对该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导。本研究从特质激活的角度探讨自我监控如何通过心理安全感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同时考虑内部人身份认知的调节作用。针对340份上下级配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内部人感知负向调节自我监控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进而影响员工建言行为。当内部人感知低时,自我监控对心理安全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当内部人感知高时,自我监控对心理安全感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佩  徐渊  石伟 《心理科学》2019,(2):407-414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人与情境互动理论,研究探讨了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12家餐饮连锁店225位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正向预测组织公民行为,员工工作敬业度在两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此外,分别作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主管支持、员工主动性人格对个人-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主管支持的程度越高,个人-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正向关系更强;而对于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个人-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反而更弱。  相似文献   

10.
仲理峰 《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通过对198对直接领导和员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心理资本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都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整合自恋双元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 探讨欣赏型自恋、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 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和关系回避型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相互依赖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员工-同事二阶段配对的235份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欣赏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系趋近型动机在欣赏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关系回避型动机在敌对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 任务相互依赖性不仅正向调节欣赏型自恋与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的直接效应, 而且还正向调节着欣赏型自恋通过关系趋近型动机对亲社会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估法探讨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组织氛围对员工行为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2)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氛围与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组织氛围与组织承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组织氛围与满意度之间没有中介效应.(3)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在组织氛围与员工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组织氛围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重中介效应.结论:组织氛围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非常复杂,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等多种中介效应来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钟建安  黄奇栋  李晶 《应用心理学》2009,15(1):62-66,89
本研究探讨员工情绪智力对领导一成员交换(LMX)和员工工作结果变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上级情绪智力在其间的作用。研究通过对银行业员工及其直接领导进行280份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员工情绪智力和LMX、员工的情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正相关,上级情绪智力对员工情绪智力和LMX之间的关系有缓冲作用,LMX对员工情绪智力和员工情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棉琳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16,39(3):679-685
本文探讨了上司的人际公平怎样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以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通过对237名在职人员调查,结果发现:(1)员工的上司信任在人际公平与工作满意度、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和完全中介作用;(2)上司权力对人际公平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当上司权力较高时,人际公平显著影响员工对他的信任,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而当其权力较低时,人际公平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段锦云  田晓明 《心理科学》2011,34(6):1458-1462
知识经济对创新的追逐对组织员工的自主性及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术界,包括进谏行为在内的员工角色外行为研究近来备受关注。进谏行为是不囿于身份的,以改善为目的,以变化为导向的言语行为。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苏南地区37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探索了组织内信任对进谏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同事信任、直接上级信任和组织信任均能促进员工进谏,且对直接上级信任部分地通过对组织信任影响员工进谏。研究还发现,员工进谏行为与其自评的任务绩效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界定的是组织员工出于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UPB在组织中难以被识别, 却可能给组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兼具亲组织性和不道德性, UPB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有必要明确UPB的来源与界定; 亦有必要借鉴“不道德行为”的解释路径, 从理性决策和直觉判断两个解释机制对UPB前因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理论归纳梳理, 形成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亲领导不道德行为和亲团队不道德行为的细分研究, 中国本土背景下企业所有制形式对UPB理论模型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以及角色压力对UPB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被排斥个体的角度出发,以自我验证理论视角,研究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在以上关系中员工的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的个性特征神经质的调节作用。针对3次追踪调查所得的403名员工和主管配对数据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自尊和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对主动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神经质增强了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员工神经质程度越高,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18.
郭功星  程豹 《心理学报》2021,53(2):215-228
聚焦于顾客授权行为这一概念,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 分别引入基于组织的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和职业中心性作为调节变量, 探讨了顾客授权行为对一线服务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通过一项三阶段的时间滞后研究设计, 获取了245份有效样本, 结果显示: (1)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职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基于组织的自尊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员工职业成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3)职业中心性对顾客授权行为与基于组织的自尊的作用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当员工职业中心性水平较高时, 顾客授权行为对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正向影响更强; (4)职业中心性进一步调节顾客授权行为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职业成长的间接影响: 当员工职业中心性水平较高时, 顾客授权行为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职业成长的正向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19.
尽管已有研究开始探讨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但从领导风格角度探究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文献并不多见。本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道德领导对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通过对241名员工两时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道德领导对亲社会违规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和工作自主性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冒险特质调节了工作自主性与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揭示了道德领导影响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这对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引导组织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主管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影响的双路径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6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结果显示:主管认知信任通过注意聚焦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主管情感信任则通过情感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即一方面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个体指向公民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承诺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并且,主管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要大于认知信任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