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锋 《学海》2006,1(3):104-110
法学家们在运用传统的“种加属差”的方式定义公共利益时遭遇了概念的不确定性的强烈冲击,迫使一部分人转向对公共利益的描述而非界定。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与韦伯的“理想类型”认为概念的形成对对象要一定有所取舍,这种取舍只能采取对核心特征的强调来进行,于是一定的典型便成为人们观察问题的焦点。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及变迁轨迹无不表明其利益观毋庸置疑的定格在公共利益本位上,将经济法中以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为表征的公共利益观上升为公共利益的典型和理想类型也是方法论上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2000年生命伦理学吉汉宣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 (2 0 0 0年 6月 2 0~ 2 4日 ,西班牙吉市汉 )结束时 ,国际生命伦理学会 (Interna tionalSocietyofBioethics ,SIBI)科学委员会坚决主张科技必须考虑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公共伦理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伦理是公共管理行为应遵循的准则与规范体系,其功能在于有效调节、规范和引导公共管理行为,促进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公共伦理必须寻找到合理的价值基础。本文认为,公共利益既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公共伦理致力于实现的目标,理应成为公共伦理的价值基础。同时,以公共利益作为公共伦理的价值基础,实现了义务论与目的论的统一,使公共伦理具备了很强的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结合理论思考,提出:符合公共利益只是公共决策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在z市裕达广场动拆迁决策的争议中,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充分认同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但在坚持公共利益这一原则性重叠共识的前提下,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政策的支持方认为公共利益是决策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充分条件;但反对方认为,即便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不仅必须考虑政策受益与代价分配之间的公平,还必须考量政策的效率问题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否则,决策就不可能真正符合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双诊制”是健康守门人的基本政策.“双诊制”的伦理合理性在于,该政策是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必然选择,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原则进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公共健康利益和公共经济利益.但涉及的伦理问题也需重视,存在公共利益与患者个人利益的关系,各项政策在协调利益时的统一整合,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9,(1)
知识产权规则的建立,可以起到保护智力劳动成果,激励创作和创新的作用。纵观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秩序的作用过程,可以看出该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个体方面的激励,更在于其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对于个体知识产权利益的维护并不能最终实现知识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只有从私权保护基础上更高层次之公共利益角度来对待公共领域的保留,方可实现知识产权法的最终价值。为了维护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公共利益价值,有必要从官方权威构建、社会自治构建、国际协商构建三个层面的协同构建实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价值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后新公共管理的三大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兴霖  尹文嘉 《学海》2012,(4):72-78
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三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三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乔见 《现代哲学》2011,(6):103-107
公私关系归根结底是利益关系。从公私的实然义,即君国与社会及个人的层面考察儒家的公私利益观,更能得其实。儒家尊重个体权益,肯定个体正当权利之于国家霸权利益的优先性,为士农工商等私人谋求利益乃国家之根本目的和责任。儒家也承认国家利益的必要性,但需给予限制,以免损害到私人利益,赋税是调节公私利益的杠杆。概言之,若从公私利益关系看,儒家倡导公私互动、公私共谋的公私利益观,并不主张惯常所认为的"崇公抑私"、"以公灭私"、"大公无私"等观念。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公共利益”如何可能?维护并实现“公共利益”,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活动必要性和确当性的来源。但公共利益在社会里何以可能?认定某项活动是否构成“公共利益”的主体是谁?本文在论证中预设的观点是,一方面,在事实层面上和规范层面上同意“公共利益”的存在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更强调要警惕社会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对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利可能的侵害。这就涉及到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超验的、类似于与“社会有机体”概念相一致的绝对化的“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如果认同绝对化的“公共利益”存在,则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三个道德的绝对命令,也是西方世界的三个公共信念。这三个绝对命令,以及康德主张的必须要有共同性作为正义的要件,都是西方文明中的核心思想。作为公共权利之一的公共信念要有公正性,就必须要以公权化的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真精神、批判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科学精神形成对比,人文精神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面对现代社会医学与人文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重新找回医学与人文亲和的‘蜜月’,建立两者之间和谐融合、共生互动的关系,让医学科学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发展。”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医学研究生是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邓小平的利益观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层次对邓小平的利益观展开了研究 ,并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张国钧教授撰写的《邓小平的利益观》(北京出版社 1 998年 6月出版 )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中国社会主义动力机制转变的视角 ,努力对邓小平的利益观做出正确而有新意的总体把握。该书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 ,它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利益本质的界定。任何一种严肃的学术研究 ,首先必须确定基本概念 ,利益观的研究也不例外。关于“利益”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深刻影响西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摒弃其固有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陈潭  黄金 《学海》2011,(2):87-96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基于公民本位、崇尚服务理念、追求公共利益的现代政府模式,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改革中的热门话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在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石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正与平等、效率与竞争、廉洁与透明、民主与参与等公共价值,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回应型政府和企业型政府成了必然的路径选择,这亦是实现善治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共伦理研究的三个向度及其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界关于公共伦理的研究存在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研究向度,即公共管理伦理的向度、市民社会伦理的向度、政治伦理的向度,与之相应的基本理论范式是公共利益范式、公共领域范式以及公共性范式.厘清三个向度及其基本理论范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公共伦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话主张,我们不妨暂时放弃最高限度的理想化方式(终极关怀),转而寻求宽容、宽泛前提下的公共理性,医学不仅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而要推动技术教育至上背景下生长的一代青年学子完成这样一次沉重的转向,有两门学科不可绕过,一门是科学史,另一门是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7.
企业型政府理论倡导的顾客导向理念,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公民主体性地位的确认,构建了以公民为中心的新型的伦理关系.但这是将复杂的公民角色简单化经济视角的顾客,否认了公民的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对公民角色定位的偏差,在确认公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降低了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角色定位的偏差,导致将政府与公民间的政治关系片面地理解为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和顾客之间的经济关系,走向了将公民置于政府与公民关系中的被动的接受地位;也模糊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逐渐压缩公共领域的存在.顾客导向理念带来很难使公共服务做到公平、公共利益难以保证、公务员的伦理责任不断弱化等伦理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对公共利益的准确理解,将政府服务对象由顾客重新回归公民,由顾客导向走向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的公利主义及其现实意义杨浩文儒家伦理十分重视公共利益,主张以公利为本,先公利后私利,讲公利光荣,争私利耻辱。儒家伦理的公利主义,发人深思,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一儒家伦理的公利主义的基本内容儒家伦理的公利主义,是由一系列主张和行为准则构成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人员是与公共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职业群体,其与普通社会公众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行政人员必须坚持公共利益效忠优先原则,而社会公众依法追求自我利益是其行为的基本原则,这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价值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在公共性维度有着丰富的体现。黄宗羲正视人性之私,但要求为政者在履行公职时应以公抑私,君主不能以最高权位谋取一家一姓之私,群臣也不能将职分定位在效忠于一家一姓。黄宗羲主张,国家的大根大本在于制度建设,但制度建设的正当性不在于维护帝王统治,而在于其利于天下万民的动机与措施。为了更好的使民众参与政治事务,黄宗羲特别主张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和拓宽"取士"渠道来促进士人和民众的公共议政、公共评判、公共参与,以此完善国家的公共治理。黄宗羲的公共性思想既是传统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也是近代以来公私之辨的先声,对于现代政治治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