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介效应检验主要是基于截面数据,但许多时候截面数据的中介分析不适合进行因果推断,因而需要收集历时性的纵向数据,进行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评介了基于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方法及其四个发展。第一,中介效应随时间变化,如连续时间模型、多层时变系数模型。第二,中介效应随个体变化,如随机效应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和多层自回归模型。第三,中介模型的整合,如交叉滞后面板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整合为多层自回归模型。第四,中介检验方法的发展,建议使用Monte Carlo、Bootstrap和贝叶斯法进行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总结出一个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流程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随后展望了纵向数据的中介分析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 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 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中等或较弱的协同变化关系, T1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2内化问题, T2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3外化问题, 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 (2)在女生群体中, T2内化问题可正向预测T3外化问题, 而在男生群体中, 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没有相互预测作用; (3)亲社会行为倾向的4个因子(公开的、依从的、情绪的和利他的)可负向预测内化问题, 它们仅在T2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 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 (4)个体内分析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交叉滞后分析方法不同, 不同的个体内分析模型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结论: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可降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 这种作用具有性别差异; 个体内分析方法在青少年心理病理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卫平 《学海》2003,(6):27-31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 ,近年来 ,江苏居民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从收入因素来分析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制约了江苏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 ,增加居民的收入 ,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横断研究,追踪研究中更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内生性问题来源。双变量追踪研究在心理学因果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中的内生性问题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可能会影响推论的准确性。追踪研究中内生性问题的来源视乎模型而定,主要包括遗漏变量、变量选择和样本选择、解释变量的测量误差、动态面板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代表性追踪模型CLPM为例,展示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讨论了在原模型中运用工具变量来建模以应对内生性问题的可行性,目的是使心理学研究者能够关注追踪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更好地运用追踪模型进行因果分析。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把城乡居民的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扩大消费需求涉及面广,牵扯的问题多,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目前扩大消费需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几个问题:一、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从地域看,扩大消费需求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乡村居民消费需求两大块。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应克服以往存在的重城镇居民消费,轻乡村居民消费的现象。各经济主体应…  相似文献   

6.
消费热点的形成条件和培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华 《学海》2001,2(4):185-189
消费需求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买方市场的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干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扩大取决干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热点是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发动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必须要有新的消费热点作支撑.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转换,国内原有的一些消费热点逐渐消失.从我国消费结构变动、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市场走势来看,电信、住房、教育、旅游、轿车、食品等将会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大市场有效需求,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依恋理论提出了一个母亲守门行为通过母亲教养投入预测母子依恋的间接效应模型, 同时考察了这一模型在青少年发展阶段上的差异。采用问卷法对597个核心家庭的母亲和青少年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1)总体上, 母亲开门行为对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母亲教养投入对母子依恋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间接效应模型成立; 母亲关门行为对母亲教养投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对母子依恋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间接效应模型不成立; (2)从发展阶段来看, 母亲开门行为的间接效应模型在三个发展阶段均成立, 且间接效应大小无差异; 母亲关门行为的间接效应模型只在早期和后期成立, 且两发展阶段的作用性质相反, 早期为正向预测作用, 后期为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补充和扩展了母亲守门行为的作用效果研究, 并且强调了青少年发展阶段在其中的作用, 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明公众支出意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国10058名被试为大样本,考察了公民七类支出意愿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及各类支出意愿与财经素养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公民为七类支出分配的金钱额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存入银行、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理财产品、投资经商、日常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公益捐赠。七类支出意愿在性别、户籍、年龄组、婚姻状况、学历和收入等人口学特征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财经素养的经济人指数及其三项内容(财经知识、财经能力、理财价值观)对投资理财产品意愿有较强的正向预测力,对投资固定资产等投资行为意愿有一定的正向预测力;社会人指数及其两项内容(财富价值观、财经伦理观)对公益捐赠意愿有较强的正向预测力,对日常消费等消费支出意愿有较弱的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洋  雷雳  柳铭心 《心理科学》2006,29(4):947-950
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责任心人格与互联网社交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人格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反向预测效果,而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责任心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卷入程度是一种正向的关系,而在责任心低分组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石文典  肖余春 《心理科学》2004,27(4):986-989
在间隔两个月重复测试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水准的基础上,采用交叉滞后相关法(CLPC)研究了消费心理预期水准与股票涨跌幅之间的关系.发现:消费心理预期是导致股票涨跌的主要因素.从而证明消费心理预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