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17,(5):182-187
理论范式作为解释社会政治事实时所形成的框架结构,其理论范畴集中体现着社会科学的抽象性,其因果机制凸显了解释进路的多重可能性。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分别以"社会"和"国家"为理论内核来探究社会事实中的因果关联,开放出"由社会解释国家"和"由国家解释社会"两种相互对应的知识进路。在国家中心论的视域中,政治多元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范式都呈现出"以社会为中心"的范式特质,在多重分析进路背后具有共同的理论逻辑。社会中心论的范式身份在与"国家中心论"比照中得以确立。以此为范例分析不同范式的差异和同一范式之多重进路,能够使我们形成理论范式的认知自觉,从而更好地理解既有的理论,进而创生出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曹龙虎 《学海》2014,(3):81-87
作为革命时代的政治运作方式在后革命时代的延续,运动式治理的盛行体现为对传统革命动员逻辑的路径依赖,其运作逻辑体现为权威体制下的权力实践。由于运动式治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所以在政治实用主义的考量之下,运动式治理很难在政策工具中被摒除,这种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性也成为国家治理范式转型的艰难所在。但是,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治理实践,运动式治理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相悖,具有突出的局限性,从而使"范式转换"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制度化治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话语的学术脉络上受到西方普遍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压迫,亟须从形态学视角上进行转化。普遍主义理解范式遵循"普遍理论—中国应用"之进路,陷入应用难题。"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遵循"中国传统—当代建构"之进路,陷入建构难题。普遍主义理解范式与建构论文化信念之阐释之间的话语断裂,割裂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态学"视角敞开了"跨学科条件、跨文化条件、跨时代条件"的形态学视界,它强调从形态过程的关联性视阈把握人类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的整体、类型和结构化趋势。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融入"形态学"视角,特别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视角,才能整体把握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形态过程,真正开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霍耐特在批驳了当今主流正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替代这套理论的重构式正义理论.全文论证分为三步:首先,提出了当今主流正义理论的三大支柱,即程序性基本范式、分配公平理念和国家集中;其后,从分配范式入手,对这三个要素依次进行考查并逐个推翻,指出个体自主应是一种主体间存在,进而将权力概念的去中心化引入正义理论;最后,建议用承认关系的理念来替代分配范式,用规范性重构来替代虚拟程序的建构,将视野扩展到非国家性质的机构和组织,以此作为对法制国家治理的补充.该文旨在通过提出这一重构式的、多元导向的正义理论,为弥合哲学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鸿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于军 《哲学研究》2012,(10):91-96
<正>一、霍布斯政治理论的国家面向与公民面向德国学者奥托·基尔克曾在其名著《中世纪诸政治理论》中深刻阐明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中间层级渐趋消弭……)国家主权(the Sovereignty of the State)与个人主权(the Sovereignty of theIndividual)均稳步增进,逐渐成为两条中心原理(axioms)--所有社会结构的理论莫不以其作为出发点,而二者之间的关系亦将成为所有理论聚讼的焦点所系。"(Gierke,p.87)霍布斯闻名于世,多半是因其创造的"利维坦"(Leviathan)使之成为现代国家理论的深刻与系统的阐发者。经由其创造性转化,"利维坦"已从《旧约》及犹太《圣经》外典里的凶残的巨兽,成为强  相似文献   

6.
或许人类语言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洪堡的一段论述中,可以概括为:"语言是‘有限方法的无穷应用’"。根据对有限方法的理解,语言学分野为句法主义和词汇主义。沿着这两个路线,语法与语义界面理论形成了两条进路,一条是语言传统下的以句法为中心的句法主义进路,另一条则是逻辑传统下的以词法为中心的词汇主义进路。句法主义进路和词汇主义进路在处理语法与语义不匹配时候采取的策略有差异,句法主义倾向于在语法层次进行更多地抽象,同时通过语法生成过程来解决不匹配问题,而词汇主义则倾向于通过丰富词库和语义本体来解决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利 《学海》2007,(2):83-92
政治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是西方政治理论两个最悠久的传统。霍布斯在深刻洞察人性的基础上,在“利维坦”中建立了这两种思想方式的结合点。自然权利是利维坦的核心,从而也是近代政治正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905年革命锻造了俄国知识阶层作为一个政治范畴的强烈自我意识,20世纪初俄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冲突、沙皇俄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复杂历史境遇以及改革过程,使知识阶层对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产生犹疑摇摆与精神转向,并尝试通过现实策略或理论建构的政治实践超越"左"与"右"的二元对立、探索自由主义中间道路。知识阶层从政治-伦理构成俄国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的精神根基与道德体认出发,反对无批判地依循西方"政治的真理",洞见到抽象的普遍原则对于个体精神生活与社会道德责任的内在瓦解与摧毁。时至21世纪,对特定民族国家精神传统与"历史的真理"的回溯及当代性阐释,成为理解俄罗斯现代政治生活的必要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9.
《学海》2020,(1):56-63
概念是承载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石。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从"概念"着手。综览国内外概念研究之现状,可以把概念研究划分为历史、理论和实证三种范式。历史范式体现为"概念史"范式,即通过研究概念的历史演化来理解概念后面的历史变迁规律;理论范式或者体现在对人物思想中的概念的研究上,或者体现在对特定概念所做的系统理论构建上,旨在建立起体系化的"概念理论";实证范式则体现为依托文献数据库来实现对概念的研究,旨在对概念在广袤历史时空中的变化情况形成准确的理解。三种范式均具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体现了概念研究中范围精度、内容深度和理论高度等三种不同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兼采三种范式之所长,避其所短。  相似文献   

10.
作为孔门的哲学方法,正名具有校定语义与效法类推的逻辑功能。胡适将正名的两种功能渗透于以"易""象""辞"为基本观念的孔子易学建构中:(一)生生变化之"易"包含由简至繁的发展秩序,为易学中的效法、类推提供逻辑基础;(二)效法自然之"象"的卦爻"象",是圣人效法、类推从而创造种种器物制度、伦理道德的根据;(三)揭示卦爻象吉凶善恶以指引人类行动的"辞",作为逻辑判断命题,其效用的发挥有赖于语义的校定。然而,胡适以正名方法进行的逻辑建构并不局限于易学,他进一步将易学推扩到人生与政治领域,使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政治哲学成为其易学的延伸。最终,孔子哲学成为囊括自然、人生、政治诸领域的广义的易学哲学。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一准乎礼”法理逻辑的伦理建构,是从纵深层面探究唐律礼法融合的内在进路,以动态式的概念推演来揭示唐律的法理逻辑渊源.具体而言,就是以“仁”作为“一准乎礼”的论证基点,以“仁者人也”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法律终极诉求,从而催生出“己、家、国”之实体层面的逻辑递进性,这是以“仁”一“己”之间的规定性为逻辑起点、以“家国一体”为法律运行环境而构建“一准乎礼”法理逻辑演化的载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从主体行动出发去理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是马克思从其青年时代直到晚年都一直持有的理论原则。但要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研究,却不能直接以主体行动作为对象,而是只能以作为主体行动之结果的客观结构为对象。这便要求有一个从主体行动的逻辑向客观结构的逻辑的过渡或转换,如此方能够合理地建构起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体系。而《资本论》"商品和货币"篇,特别是其中的"价值形式"分析,便是马克思精心构造起来的这一过渡环节或"转换枢纽"。遗憾的是,以往人们对于《资本论》中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往往忽视或误读了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曹胜 《学海》2022,(4):96-105
国家中心范式推动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范式转变,同时也遭受到多方面的学术批评。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该范式仅仅是“缺少创新的重复”的反批评;有社会中心论倾向的学者则从因果机制偏重的角度,批判其具有独断论倾向;有批评认为该范式对国家自主限度的分析仅停留在条件性层面,未能对国家合法性予以足够的重视;新制度主义则认为该范式对宏大事实的微观基础考察得不够深入,导致制度结构与个体选择的断裂。通过追问和反思,我们旨在对国家中心范式之创新价值进行再考量,并在相互对照的意义上把握其理论特质,以更强的知识自觉创新发展现时代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具有一种强烈的政治相关性。从理论形态来看,实践哲学的特征在于,它是对历史、现实及其可能性的结构性分析,是一种历史行动和政治行动的逻辑,"实践哲学"一词只是对这种分析和逻辑的简要概括。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葛兰西的理论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斗争的理论,而且表达了一种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观点。这使得他的理论不仅发挥着持续的政治影响,而且渗透在当代文化的建构当中。  相似文献   

15.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是一种现代形态的哲学间架,是牟氏哲学地建立起来的新儒学。其之所以能哲学地建立起来,端赖其逻辑进路。由逻辑之先验性照见纯理自身,既而进至知性主体,再由知性主体之不足,而朗现儒学之心性道德主体,这是唯一的先验超越本体,"道德的形上学"至此而建立。逻辑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是理解"道德的形上学"何以必须建立之根本进路。只有把握了这一进路,"道德的形上学"之内涵及其意义才能得以全盘展露。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取得了辉煌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进路相切合,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伦理学研究遵循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而推进,呈现出"历时性"、"共时性"和"批判性"的理论特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在政治伦理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政治伦理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新时代,推进政治伦理学研究首先要加强理论建设,使政治伦理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其次要强化学术功能,发挥政治伦理学的价值导向、现实批判和理论批判功能;再次要彰显中国政治伦理自信,积极应对国际政治伦理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运行理论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具有内在的同一关系,为了有效达成"了解过去,解释现在"的宗旨,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必须立足当下现实,并回归传统情境.不可以现成的、先验的尺度在资料文献中辨认寻绎社会思想,而应运用社会运行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综合考量某个社会精英或学术流派的思想学说和行动主张,逻辑呈现他们如何以社会秩序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回应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而展开去乱求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者的心理学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话语、知识建构理论的影响下,反对传统的以实证主义心理学为主流的学院派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和价值中立的研究范式,提出了用知识-权力相互关系的认知范式来看待心理学知识的社会学本质和心理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对传统的心理学忽视和贬低、歪曲妇女的心理进行了批评和揭露。  相似文献   

19.
逻辑常项的刻画蕴涵着逻辑作为整体的刻画,语义进路和句法进路对逻辑常项的刻画分别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逻辑常项沿着皮尔士传统的归约将为其引入"镜像性"这个性质。这一归约可以追溯到皮尔士1880年的一篇手稿。本文主要研究皮尔士这篇手稿,指出其中建立的推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其中发现了对2010年提出的"肖菲克尔(型)算子"的最早表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思想,为逻辑常项的镜像性问题给出部分回答,从而试图为逻辑常项问题提出"第三种"进路。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可以将类比推理的研究进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的,一类是实质的。类比的形式进路是目前占主导的研究范式,但这条研究进路存在一定的问题。诺顿提出了一种实质归纳理论,该理论拒斥具有普遍模式的归纳规则。在实质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源自实质事实,将以往纯粹归纳理论对归纳模式的辩护转换为对实质事实的辩护。当我们将实质归纳理论的理念推广至类比推理,就得到了一种新的类比理论:实质类比理论。在实质类比理论中,有两个关键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类比事实,第二个概念是类比事实保证类比推理。从哲学文献与科学文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较形式进路,实质进路对于理解类比推理而言,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