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21,(1):110-118
基于大样本跨国数据及贝叶斯动态隐含因子模型,本文提取出美国与各经济体广义货币增长的共性趋势因子,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的测度变量,并检验了其对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针对全部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供给扩张降低了其他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货币供给扩张加剧了高收入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改善了中低收入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状况。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美国货币供给扩张导致的高收入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上涨,加上较高的资本项目开放度,成为导致高收入经济体收入分配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中低收入经济体则由于相对较低的资本项目开放度,弱化了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于资产价格的冲击。在美国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其溢出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皮凯蒂主要从收入与财富分配角度对经济平等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梳理出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归结为资本收益率恒高于经济增长率(rg),并根据该经济模型,提出以全球资本累进税作为经济不平等的解决方案。皮凯蒂与马克思同样发现了资本与不平等的关系,然而在经济不平等的根源与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差别,马克思从批判庸俗平等理论出发,站在人类解放的理论高度,指出实现经济平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财富的分配正义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通过经济增长能够自动解决分配公正问题,然而这种“波及效应”并未出现,也没有产生期望的“共享”效果.要解决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正义目标的不一致性,既要重新审视财富分配正义的实质内涵,又要突破以往增长理论的局限,对分配正义与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使财富的分配正义要求与共享性增长方式相契合,进而探讨解决之策,把“做大蛋糕”与“切蛋糕”视为同等要务来抓,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财富分配正义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强调幸福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增进人民幸福的财富分配正义才是真正合理的分配。马克思从财富的性质阐析了分配真实的财富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基础;从财富的形成阐析了按真实贡献分配财富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强调劳动创造财富,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财富主要应分给劳动人民;从正义的局限阐析了超越按贡献分配是增进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强调生产力越发展,财富越丰富就越应该超越按贡献分配;从分配的实现阐析了人民主导是财富分配能够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强调确保人民主导财富分配的根本基础是建立、健全公有经济,确保权为民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迄今为止,人们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讨主要侧重于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而没有或者很少关注其人生价值和幸福方面的涵义。我们认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更涉及到人生价值与人生幸福方面的内容。从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看,财富虽是重要或基本的人生追求,但归根到底只是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手段。所以,虽然效率与公平问题直接关注的对象是财富或收入,但对效率、公平最深层次的内涵及其关系的揭示与评价却应从人生价值实现的维度进行。我们应树立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效率、公平观,并以此引导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活动。  相似文献   

6.
姚洋 《孔子研究》2023,(2):5-11+156
历史上对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流解释是孔子具有均贫富思想,而当代论者倾向于认为孔子所指的“不均”是制度层面的“不均”,而不是财富方面的“不均”。本文从《论语》文本出发,发现孔子的宏观社会理想是“均无贫”——较为均等的财富分配是消除贫困的途径。这与当前的共同富裕主题是一致的。但在微观层面,孔子坚持财富分配的比例原则,因而与他的宏观理想产生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出发,投资民众以使每个人具备大体相当的收入能力,然后让民众遵照比例原则在市场中获得收入。如此实现的共同富裕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7.
一、财富分配的根据之一:财富的创造财富分配之道是财富哲学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财富哲学研究财富分配之道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富的性质、源泉及财富增长的规律性的探索,阐明财富分配的正确原则和正确途径。如果按使用价值定义财富,世界上的财富可分为两种:天然存在的财富和借人力而创造出来的财富。(参见马克思,第1卷,第56页)天然的财富是自然界直接恩赐的财富;创造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共情指个体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体验能力。“可识别受害者效应”指相比于抽象模糊的对象,具体特定的对象更容易唤起分配者的共情,并因而获得更多利益的现象。本研究从优先权和分配量两个维度考察了该效应如何影响资源分配决策以及分配者的共情特质在其中的作用。实验中通过是否呈现资源接受者的照片和姓名操纵了对象的可识别性。被试作为分配者需要决定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两名对象。结果表明:与不可识别对象相比,被试认为可识别对象与自己社会距离更近,并在资源分配中优先考虑可识别对象的需求,给其分配了更多资源。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共情关切特质得分越高的人,在分配中越不容易受到可识别性的影响。本研究为如何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应用系统论的结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系统的层次研究,特别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效应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效应包括三个层次:1.促进社会生产力出现飞跃;2.推动生产关系实现演变;3.推动上层建筑实现变革。其中第一层次是第二、第三层次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是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树式理论中,科技革命对生产力产生的是根本效  相似文献   

10.
张跃  郭永玉  丁毅  李凯 《心理科学》2019,(5):1230-1235
阶层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普遍预期,向上流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近期研究也表明,向上流动还可能损害个体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使人们低估和容忍社会不平等,并反对再分配。地位认同、贫富归因倾向以及系统公正信念能够解释向上流动的双刃剑效应。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向上流动感知的具体表现,深入考察向上流动影响的心理机制,探索促进阶层流动积极效应发挥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阶层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普遍预期,向上流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近期研究也表明,向上流动还可能损害个体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使人们低估和容忍社会不平等,并反对再分配。地位认同、贫富归因倾向以及系统公正信念能够解释向上流动的双刃剑效应。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向上流动感知的具体表现,深入考察向上流动影响的心理机制,探索促进阶层流动积极效应发挥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要发挥SCI论文促进学科建设与医院发展的作用,关键是在医院管理中如何发挥SCI效应。SCI效应是指医院通过对发表SCI论文的指引、评价、激励等机制,在专业人员、学术团队及医院管理中引起的反应和产生的效果。SCI效应分为良性SCI效应、有限正性SCI效应、负性SCI效应和恶劣SCI效应四种。医院发展需要发挥良性SCI效应,通过建立以医疗、教学、科研综合要素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医院形成良性SCI效应。  相似文献   

13.
略论经济分配中的某些价值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如何理解和防止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是分配公正理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价值观角度考察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术界和改革实践中存在的某些混乱和误区,并提出了澄清混乱和消除误区的若干方法论问题。一、两极分化的人员构成两极分化中的一极指富有者,另一极指贫穷者。如何确定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特征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数量比例,这就是两极分化的人员构成问题。本文的分析首先从这里开始。学术界对两极分化问题和分配公正问题的研究通常是与对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混合在一起的,例如,人们讨论目前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郭金兴  胡映 《学海》2015,(2):135-141
本文对拉美、东南亚和东亚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从增长核算的角度看,这是由于人均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差异,而这又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差异。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内外部环境对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制度质量的差异是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这些分析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特殊性:一个比较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卫平 《学海》2005,(6):151-154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开。同样有着儒家文化传统的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常被认为是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的典型。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源于中国的特殊矛盾。要从解决中国的特殊矛盾着手,探索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席卫群 《学海》2012,(2):38-42
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我国社会保险缴款对居民消费确实产生了"挤出效应",存在"社会保险缴款和实际费率越高,居民消费越低"悖论。因此,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对提高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分配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立足实践、平衡发展、公正分配的价值实现等方面。这对促进我国收入和权利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更公平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在引人市场机制,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都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这个过程带来了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引发了市场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市场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发展。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机制和市场道德的互动过程中。这个互动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促进了市场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即使你很有钱,你也买不到太多的东西,社会上的产品和服务十分匮…  相似文献   

19.
高阶层者有着较高的权利感和较低的同情心,从而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较少的促进他人福祉的财富分享行为。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符合能动性目标、匹配动机需求、降低权利感与激发同情心等个体层面策略以及缩小经济不平等与培育关注他人的社会氛围等社会层面策略促进高阶层者的财富分享行为。未来研究应努力探寻促进高阶层者财富分享行为的长效激励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将现有研究结论应用到我国重大社会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财富共享可从财富的共同享有享用和公平享有享用两方面去理解。共同享有 享用,是指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应为大家共享,而不能仅为少数人享有享用 。在现代个体化发展不断凸显、人们的权利—责任意识不断清晰的社会背景下,财富共享必 具体化为财富分享,即按照社会正义原则来分配财富。分配正义是财富共享的正义基础和基 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包括差异性正义原则和同一性正义原则。差异性正义原则是按照被认 可的“差别”进行分配之原则,同一性正义原则是按照被认可的“同一”进行分配之原则。 财富共享是两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协同统一,现实地表现为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