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编制适合筛查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我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形成初始问卷。对来自某省3个戒毒所的581份有效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来自某省戒毒所的286份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结果:正式问卷由生理缺陷、社会支持、心理缺陷、应激事件、攻击冲动、焦虑、抑郁、精神病性、自杀意念、躯体不适10个维度共39个项目构成,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66-0.940之间;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8(P<0.001)。结论:编制的戒毒人员心理危机问卷信、效度良好,内容较为准确且全面,可用于筛查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预警。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危机到存在危机——重建社会信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问题是道德危机,也是存在危机,体现在人的生活空间、制度空间与交往空间三个层面。生活空间中,食品安全问题构成人的生存风险与消费焦虑,需重建存在的保护性茧壳;制度空间中,制度供给不足和执法不力导致约束机制失效,需提高政府公信力、专家信任度和完善法律法规以重建社会信任;交往空间中,杀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信任缺失的信号,造成个体存在的孤独感。因此,重建社会信任需守护对熟人的情感信任,建立对陌生人的基本信任,以及培植对人信任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3.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政府常态下的危机战略、危机规划、危机预测;严峻的农村公共安全现状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建立和健全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强化农村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于健全和完善农村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从产生机理和应对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构建相互关联的农村危机管理法律综合体系是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关键,建立基层农村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是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恐惧泛化与多种焦虑障碍的病理基础密切相关。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往往持续地逃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遭受着创伤痛苦折磨。本文在厘清知觉辨别与恐惧泛化关系的基础上,着力于高级认知过程(分类与概念相似性、典型性和人工概念)对恐惧泛化的影响,回顾了恐惧泛化的相关神经机制,并揭示恐惧泛化对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启示。未来研究应将知觉和高级认知维度的恐惧泛化进行整合研究,同时扩充恐惧习得和泛化的神经回路,以促进人类恐惧泛化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愤怒和恐惧情绪及不同的方案数量对危机决策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恐惧情绪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女性在恐惧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显著地长于男性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该研究结果可为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多元社会中,宗教与信任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用任何单一维度理解二者关系都是不充分的。根据长三角宗教信仰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1)基督徒群体与佛教徒群体在政府信任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宗教归属并不影响人们的政府信任水平;(2)无宗教归属的社会大众对不同宗教的信任,同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据此,可以拓展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解,一方面,不应把基督徒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特别对待,而是通过一般适用于全社会的绩效因素等培育政府信任;另一方面要建立各个宗教之间的理性互动空间,消除社会大众对基督教的不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7.
近年,商业丑闻频频发生,引发了学界对领导正直问题的关注,但学术界对领导正直的结构、测量及前因与后果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首先借鉴管理学通用的量表开发程序,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结构维度,开发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测量量表;然后,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收集上下属配对数据,探索领导正直的前因与结果。具体包括3个研究:(1)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结构与测量研究;(2)领导正直的前因:基于特质与学习视角的跨层次的追踪研究;(3)领导正直的结果:一项追踪研究。该项目研究结果的主要价值在于:(1)确立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维度结构,识别与测量中国组织情境下的领导正直;(2)确认哪种特质的领导可能正直,以及高层领导正直是否对低层领导正直有传递效应;(3)揭示领导正直如何通过提升个人声誉,继而加强个人权力及职业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下属对主管的信任,最终增加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8.
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作了跨文化实证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认知模型。使用人际信任行为量表(ITBS)测量了中国、香港及美国三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根据三组被试对诸如父亲、哥哥、同班同学、医生和陌生人等20个人们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人物信任程度的高低,可将这些具体人物对象归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三个群体。三组被试对“亲人”群体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被试对其它两个人物对象群体的信任要高于美国和香港被试,而后两组被试的差别则不显著。另外,利用多元回归法在人际信任与六种认知变量间建立了模型关系,发现其中只有两个变量对模型作出主要贡献,即:(1)对由信任行为而得到得回报的期望值越高;(2)得不到回报而引致损害的严重性评估越低,则一个人作出某一信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被试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工业化程度对人际信任认知模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获得幼儿教师工作事件,通过开放式调查获得教师对这些事件的真实行为反应,并采用德尔菲法对事件和行为反应进行筛选,经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由34个情景共103个行为反应项的幼儿教师胜任力情景判断测验。测验的信、效度检验表明:(1)测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2~0.85之间,全测验为0.95;(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测验的结构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效标关联效度交叉验证表明,测验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望值”判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7岁、9岁、12岁小学生和成人大学生为被试 ,让他们在 5种实验任务中进行期望值判断 ,以探讨儿童期望值判断的发展。结果表明 :(1) 7岁儿童就能够在简单任务中进行概率推理和正确判断事件的期望值 ;(2 )儿童对概率和价值两个维度相乘关系的认知呈现发展趋势 ,但其乘法规则的运用仍逊于成人水平。而成人期望值判断的成绩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3)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 ,儿童更注重事件发生的概率而相对忽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