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有关区分萨满与祭司的研究有两大模式:一是将萨满与祭司分别与小规模社会与复杂社会对应,二是将二者分别与私人仪式与公共仪式对应。经过对两种模式如何区分萨满与祭司的分析并对照民族学田野资料,本文不仅对两种模式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还进一步对萨满/祭司二分理论的必要性提出了否定意见。本文认为,独立的祭司在萨满社会中是不存在的,献祭和仪式不过是萨满职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仪式研究是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东巴教仪式繁多而复杂,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祭神与祭祖、超度、驱鬼.驱瘟疫鬼仪式是驱鬼仪式中较独特的一种,本文在实地调查及采访纳西族祭司--东巴的基础上,对驱瘟疫鬼仪式中的一些要素作初步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苗族民间信仰历史悠久,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特征明显。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杀猪相关法事是东部方言区苗族举办的最普遍的家庭祭祖仪式。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认为,杀猪仪式分为请神、酬神、送神三个阶段;整个仪式过程体现出苗族祭司巴岱雄的"中心"地位以及东部方言区苗族民间信仰的包容性,同时也反映出苗族成员追求社区和谐的心理素质。对东部方言区苗族杀猪还愿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苗族传统社会及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天风》1998,(7)
经文:出埃及记19:5b—6 全世界都属于我,但只有你是我的选民,是神圣的国民,是侍奉我的祭司。 服从上主,守他的约,第三个福气(也许可以称之为特权)是侍奉我的祭司。 也许我们要从祭司谈起,谁是祭司?顾名思义,祭司的责任是献祭;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圣殿,献祭的责任也因之消失了。献祭是祭司代表人民向上帝祈求的一种方法。献  相似文献   

5.
神庙祭司是古代埃及祭司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埃及的世俗社会和宗教领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学界对神庙祭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布列斯特德的<埃及古代文献>(5卷)、李希泰姆的<古代埃及文献>(3卷)和库明、戴维斯的<18王朝晚期埃及历史文献>(6册)等埃及古代铭文资料中有关神庙祭司资料的整合,从祭司衔号入手,对其构成和等级进行了全新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神庙祭司之于古埃及社会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平等地在上帝面前为属灵的祭司,都有讲道、施行圣礼和做其它事工的权利。但为了教会秩序的缘故,一些人从教会群体中蒙召行使公共性的事奉,如讲道和施行圣礼。新约的信徒皆祭司从圣经经文本身上应被视为团体的意义,虽然它不排除个体的信徒的祭司的身份和他/她的灵魂的自由。信徒作为祭司的首要功能是通过分享我们的中保耶稣基督的祭司职分而为他人代祷,以及向他献身,而不是个体的信徒的直接面向上帝。不管教会的治理体制、职能的设置、权力的运用、管理的形式等等如何,事工的各个方面都指向在基督的身体中的合一,而不是强调属灵的个人主义。从上帝和基督的任命而来的权柄和从堂会的委托而来的权柄之间要有一个较合适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以笔者近年在上海浦东地区所做的田野调查、浦东川沙道士薛明德先生的口述资料为基础,本文尝试研究清末至解放初期上海浦东乡村道士的概貌。长久以来,这些乡村道士以"家族道士"的形式生存,世代延续着家族的道业。作为浦东地方社会中最主要的"仪式专家",历史悠久的家族道士常常成为一个社区仪式生活的"主祭司"。通过提供传统的仪式服务与仪式指导,家族道士与社区的庙和村民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主顾关系。另一方面,浦东沿海社区的各个家族道士之间因为互拜法师形成的"师承"关联,以及共同的祖师祭祀、仪式互助等行动,使该地区的家族道士自然地形成一幅地方道士团体的面貌,表达了这些火居于社区之中的乡村道士的一种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8.
松芳 《宗教学研究》2023,(1):146-152
苟象“玛果”是川西北若尔盖苟象寺“垛顺节”(gto srung)法会中,由出家僧人、在家俗人和民间宗教祭司共同参与展演,再现古代战争场景的一种军舞。在地方性内部知识体系中,“玛果”被视为阻止妖魔侵扰禳解仪轨“垛”(gto)顺利进行而举行的显示军威的仪式。其生成植根于本土向下压邪的传统观念和巫术思维,突显了民间苯教“上供天神,下镇妖魔”的结构性对应特点。文章通过长时段参与式观察,深入描述苟象“玛果”仪式俱身性实践过程的同时,尝试以神圣与世俗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仪式生成背景、展演形式、功能及意义,以期对日趋民俗化的苯教仪式获得一种内在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六尊圆雕祭司小像的讨论,着重从它们分别持握"巴尔萨姆枝"的不同数目着手,根据《胡尔达·阿维斯塔》的内容,运用"数""历法""神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含义的深度探究,从而判断:48a、48c、48d圆雕小像塑造的应该是正在向"沙赫里瓦尔"(金属神)虔诚祈祷的祭司形象;而48b圆雕小像塑造的是正在向"奥尔迪贝赫什特"(火神)至诚祈祷的祭司形象,是七位一体神"阿姆沙斯潘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徒祭拜的主要神祇。这六尊圆雕祭司小像正是琐罗亚斯德教徒内心深处精神信仰的实物表现,客观反映了其精神世界里有关宗教崇拜等文化的深层内容。  相似文献   

10.
羌族原始宗教祭司“释比”咒语拾零金绥之调查整理羌族原始宗教祭司“许”或“诗谷”的咒语,往往与唱经交替使用或同时并用,是其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有召神劾鬼、驱魔降妖,治病辟邪之功能。曩者学术界对唱经有一定的调查研究和披露,而对咒语则付诸缺如,由...  相似文献   

11.
约翰     
《天风》2006,(18):26-26
1、他被尊称为“施洗约翰”,是祭司撒迦利亚的儿子(太3:1,可1:4,约1:6),他为主耶稣预备道路,也是最后的一位先知。当犹太王希律的时候,亚比雅班里有一个祭司,名叫撒迦利亚。他妻子以利沙伯是亚伦的后人。他们二人在神面前都是义人,没有可指摘的。只是两人的年纪都已经老迈,尚没有  相似文献   

12.
活祭     
余江 《天风》1999,(10)
经文:罗12:1 旧约中有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等。这些祭都是指向和预表耶稣的献祭,他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身体为全人类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十字架上的大祭,结束了有史以来以流血方式向上帝献祭。从此,人们再也用不着杀牛杀羊为自己赎罪,我们只靠着耶稣基督永恒的大祭,罪孽得到赦免。 一、献祭的仪式不再存在,献祭的精神仍将延续。 使徒彼得提醒我们:“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为圣洁的祭司,藉着耶  相似文献   

13.
宗教服饰     
宗教服饰,广义而言,是指公共、家庭和个人祭祀活动中穿着的范围广范的服装和饰物徽记。它们包括自东正教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装饰华丽的圣餐礼服,以及原始社会人们的纹身、刺身和人体彩绘。某些类型的宗教服装可用于区分一宗教集团内部的祭司阶层和一般成员,亦可用于表示祭司集团的阶级和地位。某些宗教集团要求其神职人员(祭司、和尚、修女、道士、尼姑等)在所有的时间均穿着相应的宗教服装,而其他一些宗教团体仅要求在祭祀活动中穿着。在诸如犹太教、伊斯兰教这样的神权社会中,宗教法规决定其成员是否可穿着某些服  相似文献   

14.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据著名埃及学者巴巴拉·瓦特森估计,古代埃及的神可能超过2000个。围绕神进行的宗教活动很多,如对诸神的日常敬奉仪式、为方便神的出游而建造圣船以及神庙节日的庆典等。其中,神庙节日庆典是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宗教活动之一。众多的宗教节日不仅反映了古埃及人丰富多彩的宗教生活,而且也反映出古埃及人特殊的来世思想和世界观。每逢节日,神都要被祭司们装扮一新,用圣船抬出,在仪仗队的簇拥之下,与公众“见面”。那些平日无权进入神庙参加祭礼仪式的普通古埃及人,这时不仅可以接近神癨,还可以参加神庙举办的…  相似文献   

15.
景健美 《天风》2011,(8):46-48
随着中国教会的日益发展,"庄稼多,牧人少"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对于多数平信徒来说,每一次的圣职按立仪式都无比激动人心,送鲜花、拍照,为神的家又多了一位仆人感恩不尽。但也有人说"我只要为主作工,按立不按立无关紧要";也有人质疑"凭什么他能按立我不能按立"?还有人认为,"信徒皆祭司,不必按立圣职了"。如何理解"圣职的按立"?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认为天主教的七圣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礼是耶稣基督亲口设立的,应该作为教会的圣礼来持守,而弥撒应废止。路德通过对圣经的专心研读,认为人神之间已有耶稣基督做了中保,不再需要一个祭司阶层,信徒人人都是祭司:‘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5)。对当时天主会的善切得救、守圣礼称义的信条,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书1:17),因为基督徒信仰的来源和标准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叙述了祭司传统的历史、祭司阶层的重要地位和"祭典"的神学与灵命信息,指出旧约献祭和节期等敬拜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预表"新约时代某些事物,而且在于教导我们持守一种庄严、有序的敬拜生活,并负起为邻舍代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由阿昌族神话传说发展而来,集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和洪水神话于一体。其宗教叙事表现为神鬼观念、巫术观念、宗教哲学观念以及创世始祖崇拜、葫芦崇拜、盐神崇拜、猎神崇拜、弩箭崇拜等多重内涵与价值,由祭司活袍在阿露窝罗节、婚嫁、建房、丧葬等民俗活动的仪式上念诵或唱诵加以演述。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阿昌族传统宗教通过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演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韦娜 《天风》2009,(8):44-46
教会的琴师,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职分,教会中几乎所有会众都会唱歌,但只有你们几个甚至你一个会弹奏乐器,这是上帝给你的恩赐,所以要将荣耀归于神。我更喜欢用音乐祭司来称呼你们,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职分——祭司——专门侍奉神的人。  相似文献   

20.
计文 《天风》2003,(7):20-21
利未记中有许多律例、典章是当时的祭司和百姓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容涉及信仰和生活伦理的方方面面。用今天的话说,这些就是“法规”、“制度”或“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