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哲宏  丁芳 《心理科学》2008,31(1):234-235,204
皮亚杰新形式化理论涉及的是如何把思维机制加以形式化--心理逻辑学--这一特殊问题.本译丛向读者表达了皮亚杰新理论的两大学术贡献:(1)从群-格概念转向"态射-范畴论";(2)从外延取向的外延逻辑转向注重意义蕴涵的内涵逻辑.  相似文献   

2.
现行普通逻辑教材中有如下公式和举例: ①p∨q(p∧q)∨(p∧q) 例如:“并非他要么有高血压,要么有心脏病”等值于“他或者既有高血压又有心脏病,他或者既没有高血压又没有心脏病”。 ②pq(p∧q)∨(p∧q) 例如:“并非当且仅当你请,我才去(并非你请,我就去,你不请我就不去)”等值于“你请而我不去;或者你不请,我却去”。  相似文献   

3.
蕴涵论题主张,知道蕴涵相信,如果S知道P,那么S必定相信P。然而,迈尔斯-舒尔茨等人关于"不自信的考生"的实验对蕴涵论题提出了挑战。该实验数据证明,在缺乏信念的情况下,受试者也能进行知识归赋。罗斯等人把信念分为正在发生的信念和倾向性信念,认为迈尔斯-舒尔茨等人的数据只能证明知识可能不蕴涵正在发生的信念,而不能证明不蕴涵倾向性信念。穆雷等人通过地球中心主义案例证明,倾向性蕴涵论题也是错误的。巴克沃尔特等人则通过区分厚信念与薄信念,批评了反蕴涵理论,坚持知识蕴涵薄信念。笔者认为,蕴涵理论是知识论中的主流观点,借厚信念与薄信念的区分,可为其作出辩护。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是国际知名的瑞士学者让保罗·皮亚杰根据以他自己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长期研究和对其他学科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独特理论。它用发生学的方法,即发展观点,来研究认识论。用皮氏自己的话来说,“发生认识论试图根据认识的历史,认识的社会根源,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2]发生认识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皮氏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认识的最后结果。近代现代的认识论则专门从事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实质蕴涵是日常语言里的“如果,则”的逻辑抽象,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日常语言里的“如果,则”往往要求前后件有更多的意义方面的联系,而实质蕴涵却不要求这一点,它只是从真假情况这个角度刻划了日常语言里的“如果,则”的真假关系;从真假值方面来考虑,实质蕴涵充分地,完全地表现了日常语言中那些相应的联接词的意义。这等于说,在真假关系上,二者不可能矛盾,日常思维认为真的,实质蕴涵也认为真,日常思维认为假的,实质蕴涵也认为假。只不过因为实质蕴涵舍弃了意义方面的联系,故而是一个更为宽广的概念,即它认为真的一些命题,日常思维并不认为  相似文献   

6.
论证的非形式谬误是相对于形式谬误的一种由论据推不出论题为真的错误。关于形式谬误的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它是由于违反论证方式规则、即推理规则而产生的思维形式(有称之为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的“推不出”逻辑错误。关于非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就不能说是一致的了。多数的、尤其是权威的、影响深广的教材、论著,都认  相似文献   

7.
在《形式逻辑原理》及一些文章中,诸葛殷同同志不同意我国一般逻辑著作给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下的定义,即不同意:有p就有q,无p则q不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p就是q的充分条件;无p就无q,有p则q不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p就是q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理由是:(1)如果p则q,只断定了有p会怎样,而没有断定无p时q怎么样;(2)如果用上述定义,那么,当把充分条件的定义与必要条件的定义合在一起作为充分必  相似文献   

8.
p}q{百{可{p一q{云而卜而-而二1…1}。}。{1…1{1 2.1“如果非p则非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p。“p或非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Vq。,}。1、卜1画lp而习二…二…二阵…一上件…月月一土一…一上一洲川川州-上一…一二一一 。}”…1{1{1…1。卜卜}可{p丫qV·1‘一p么· 可见,这组判断的真值相等。 2.2.“非p并且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Vq;“并非如果p那么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下不百)。p}q}歹}私q}p一q{(P,q)上…土…二…上…二…一一二…上…生…二卜止匕…~1-~-一上…上…上…上}二一…一三一上…土…二…三…卫止一.一巴一上…立…产一{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Hans G.Furth 的SPL 的基本内容,并以析取为例,把SPL 的各种类型的测题加以系统化。作者认为,SPL 不仅可以作为训练儿童思维能力的材料,而且由于其简洁、直观的特点,它也可较好地表示皮亚杰二元命题组合系统中的十六种运算。因此,SPL 对我们深入研究皮亚杰的心理逻辑学具有方法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拉姆齐信念度概念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卫 《现代哲学》2004,1(3):123-127
本文揭示了拉姆齐信念度概念的性质,从而明确了信念度是如何被演绎的;同时指出,如果把“给定q条件下p的信念度”理解为“q蕴涵p”的信念度,那么任意命题p和q都是独立的,从而表明这样理解条件信念度概念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论逻辑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逻辑系统及其成为逻辑系统的一些条件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有效的推理通常可以用形式表示为“如果p ,那么 q ;p ,所以 q”。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p→q)∧p→q。这种有效式在逻辑中又称为重言式。在正确的推理 (合理的论证 )中 ,各个重言式是一致的。因此 ,如果能够把握被看成是重言式的所有复合命题形式 ,那么 ,也就把握了所有的正确推理 ,也就解决了逻辑学中的最主要的问题 ,即推理理论。但是 ,在日常生活中 ,推理的数量是无限多的 ,也就是说被看作重言式的逻辑公式是无限多的。为了把握无限多的重言式的全部或相当大的部分 ,有必要在逻…  相似文献   

12.
命题逻辑中,有些命题表达式,不管用什么真值代入其变项中,该表达式总是真的。这样的命题表达式就叫做永真公式,也叫做重言式。它们表达了某种逻辑规律。例如:“p→p”“(?)(p∧(?)p)”“p∨(?)p”“〔(p→q)∧p〕→)q”等等都是重言式,它们分别表达“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及“蕴涵定律”等逻辑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重言式是命题逻辑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重言式的判定问题也就成了命题逻辑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东 《学海》2002,3(4):15-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三重蕴涵 :第一 ,从性质上说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 ,即“坚持与发展统一论” ;第二 ,从实现途径上说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国情的不断结合 ,即“不断结合论” ;第三 ,从价值本位说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 ,即“实践本位论”。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不同形式的蕴涵蕴涵关系是自然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们在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时所依据的极为重要的逻辑关系之一。由于所使用的语词是有限的,而需要表达的语义是多样的,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语言中或者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中,蕴涵关系所表达的语义极为丰富多彩。为了准确描述蕴  相似文献   

15.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一九八○年九月不幸逝世,终年84岁。消息传来,我们深感悲痛,这不仅是瑞士心理学界,而且也是国际心理学界以及整个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谨表示深切的悼念并向皮亚杰教授的亲属、同事和瑞士心理学的同仁致以诚挚的慰问。皮亚杰为当代具有世界声望的学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显露出科学研究的才华。22岁获得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巴黎大学学习变态心理学、认识论、逻辑学和科学史等课程。皮亚杰曾在苏黎士(Zurich)、巴黎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6,(6):69-77
1932年发表三卷本《哲学》之后,雅斯贝尔斯便着手阐明哲学逻辑学。他的鸿篇巨著《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1947)不单单是知性逻辑学,而是现实生存的人的全部逻辑学。这部作品从对"时代的真理"的简要反思入手:真理不是占有,而是道路。真理"生成于思维与生活的相互交融中"。在真理之路上,人想成为他自身,他把这个永恒的、远离现实的思维经验为一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因为思维的真理性仅仅在于"它发生在时代中,并且与生活本身的历史现实性固结在一起"。对这一哲学逻辑学,雅斯贝尔斯时而称之为"基本思想"、"基本知识"、"第一哲学",时而称之为大全样式的哲学或者用其自创的术语称之为"大全论"(Periechontologie)。对于他来说,大全论这一基本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说明了真正的哲学思维的意义:人类正是通过参与大全存在,亦即通过参与出于起源的生活而走向人类自身。在此,他追踪一种三个层次的工作概念:第一层次对逻辑学史的分离过程进行描述;第二层次对这一过程进行概要性地综合;第三层次对理论的、意识形态的和科学个别定理进行批判。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核心思想是"大全论",即大全诸样式的学说。雅斯贝尔斯率先把人格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加以主题化,从而使业已丧失殆尽的一种有区别的德国哲学重新归于生效。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理性属于人格发展的动态方面,它与归入合理层面的知性截然相反。理性是共同的生活和追求统一的意志,它把不同的现实层面和心理基本功能联合在一起。在此意义上,理性不仅是哲学逻辑学的源泉,也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  相似文献   

17.
逻辑是一种规范,逻辑自身必须合逻辑。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系统。数理逻辑的符号表达式,大大简化了逻辑繁杂的语言表达。但有些符号的引入,违反了逻辑的自身要求,不合逻辑。由十一所高等院校编写的《普通逻辑》(修订本),扩大了对数理逻辑有关成果的引进面,把传统的逻辑知识同现代逻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是逻辑教材发展的方向。但此书在负判断一节中引进“P∨q(?)(P∧q)∨(p∧q)”和“p(?)q(?)(p∧q)∨(p∧q)”,这两个表达式存在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已尽为人知,日内瓦学派的许多经典实验,如守恒实验等,国内外的重复性验证和批评性论述也为数不少。但在一般介绍皮氏理论的文章和著作中,对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即形式运算(形式思维)阶段却多语焉不详,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更属寥寥,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皮氏用来解说形式运算的逻辑语言比较抽象,使人难识其卢山真面。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在本文中以主要篇幅廓清这层“逻辑迷雾”,对皮氏关于形式运算的实验及其运算逻辑的解释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因是初学,错谬难免,切望国内研究皮氏学说的前辈与同行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9.
由一个逻辑推理式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教学中碰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中的这样一个单项选择题:在“(p)q)∧q→p”的()中填入哪种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式。备选答案是:①∧②→ ③←④∨。出题者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选“④∨”。构成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即:(p∨q)∧q→p,但是,有的学生却选了”①∧”,构成联  相似文献   

20.
正如小标题所示,本文是以黑格尔为中心的。作者首先叙述了哲学史上各派的辩证法及反辩证法者的辩证法观,并据此而把辩证法分为普遍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辩证法、主体的辩证法、无的辩证法;进而又把普遍的辩证法细分为唯心的和唯物的,把主观的辩证法细分为否定的和肯定的。第二、作者认为,辩证法是矛盾的逻辑学。在作者看来,解决矛盾就要以矛盾为前提,因此就必须承认存在着的矛盾,否则就谈不到解决矛盾。第三、作者通过他对黑格尔的矛盾和否定概念的分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否定的逻辑学”,他的理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体系,这意味着它不仅是矛盾的逻辑学,而且也是包括矛盾在内的一种“广泛的否定的逻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作者看来,则是“对立的逻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对立。同时作者强调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都不是矛盾的逻辑学,可是矛盾却被认为是否定和对立的最根本的、最尖锐的形态。第四、作者又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认为辩证逻辑乃是存在论的,因而也就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实在性,亦即存在着的矛盾。在作者看来,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但是作者却又说:“如果否定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也就不能成立;反之,如果忽视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也就不能生存下来。”最后,作者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契机即悟性的、辩证的、思辨的三个契机作了分析和解释,说明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