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本章对人们为什么信仰或不信仰宗教问题,运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从认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社会生物论、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渊源、种种表现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表明了科学应该和能够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告诫人们对宗教信仰可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必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21,(5):18-24
信仰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它随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入理性与科学时代,虚幻的、神秘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世俗化转型。通过审视理性与上帝、科学与宗教,人们深切感到理性主义信仰在哲学、文化及现实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始反思世俗化信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发现信仰是群体化超越性的价值追求,纯粹个人化信仰毫无意义;通过对资本逻辑与价值失落的双重批判奠定了其作为群体化信仰的合法性根基;进而凭借对科学性和人文性、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融汇贯通,实现了对前现代神秘化宗教信仰和现代世俗化拜物教信仰的双重超越,成为人们追求世俗化信仰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发现宗教信仰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据此研究者提出“信仰-亲社会假设”试图证实两者的因果关系。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心理机制三个方面对信仰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评述。在研究早期, 研究者主要考察宗教信仰的归属身份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而近年来, 研究者则越来越关注信仰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信仰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受到信仰程度、文化背景、信仰认知和信仰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要有效控制宗教信仰身份对亲社会测量的影响, 明确宗教信仰的操作性定义并改进相关的测量指标, 关注精神性的作用机制、“信仰-亲社会假设”的跨文化效应以及信仰概念对非宗教信仰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意识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生活.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信仰危机,眼下出现的世界性的宗教热及各种邪教的泛滥,从某一特定角度反映了这种信仰危机的严重性.我们面对人们追求信仰的异常复杂情况,及时引导人们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信仰,自觉追求科学的信仰,自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2001年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民主制度的最重要也是讨论最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护它的成员免遭这种制度中的意识形态的伤害.必须正确地看待所有的意识形态.人们必须把它们当作神话故事来看待,它们能告诉人很多有趣的事,但也包含了很多谬误和令人生厌的谎言.当人们按照某一观点行动时,他们的态度也应该像密探一样,为了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获得成功而采纳它的信仰并在细枝末节上按照这些信仰去做,但并不全盘接受.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信仰,适用于基督教上帝的存在这一信仰,适用于所有的人生来平等的信仰,也适用于科学.那么,这是否是一种陌生和荒谬的态度呢?科学当然总是处在与权威主义和迷信战斗的前沿.相对于宗教信仰而言,我们有了越来越大的思想自由,这应当归功于科学;人类从古代的僵硬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也应当归功于科学.今天,这些思维方式仅仅是一些糟糕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无神论思想。唯物论、可知论为恽代英的无神论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石。旧中国封建迷信活动盛行的现状使恽代英萌发对无神论的深入思考,其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历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恽代英主要内涵包括分析宗教的基本问题,阐释宗教信仰自由的理念,厘清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的区别,评析有神论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提出对待宗教有神论的方式方法。恽代英无神论思想深化了人们对宗教的理论认知,遏制了有神论的滋生蔓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说。但其发展过程仍缺乏理论的一致性和融通性,看待基督教问题还不够理性和辩证。  相似文献   

7.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基本思想,又在资本全球化——帝国主义时代获得了自己的时代规定性,肩负起在宗教领域解释帝国主义并寻求出路、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宗教政策的历史使命。为此,他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核心问题,在同各种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错误宗教理论作斗争中为科学无神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即在把握时代规定性中推动科学无神论的创新发展,严格区分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共产党员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同群众路线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原因会信仰宗教?基于中国宗教信仰较为弥散的特征,通过对中国宗教调查的数据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因果报应信仰作为入手点,通过对信仰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考察,表明在农村地区,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与相信因果报应有正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积极的现实的补偿的观点。作者还强调,在研究中国宗教时,要将宗教信仰的"意义"探究与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加以结合。  相似文献   

9.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基本思想,又在资本全球化——帝国主义时代获得了自己的时代规定性,肩负起在宗教领域解释帝国主义并寻求出路、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宗教政策的历史使命。为此,他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核心问题,在同各种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错误宗教理论作斗争中为科学无神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即在把握时代规定性中推动科学无神论的创新发展,严格区分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共产党员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同群众路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礼"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前现代中国社会人们思想、行为的最高规范,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在早期儒家"礼"的体系中,充满了浓重的宗教信仰的思想.其信仰形态和过程,是由信仰天地、鬼神而推衍社会、人事的,並由此建构起一套完整的信仰系统,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三代"礼"学,表现出自发宗教的崇拜特征,春秋战国,人为宗教信仰贯穿到了"礼"学,形成了"神道设教"的"礼教",使得宗教与宗法、信仰与道德、神性与理性、理想与实践,趋向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上海财经大学陈新汉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流行的观点往往把信仰理解为人们把握世界的非理性形式。其实,信仰的结构中既有非理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两者在信仰中的不同地位,构成了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的分野;两者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文摘     
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 任建东在其出版的《道德信仰论》一书中谈到,从宗教特别是世界性的几大宗教与道德信仰的关系来看,宗教信仰不等于道德信仰,但在宗教信仰中的确包含着道德信仰。由宗教信仰而来的道德信仰依附于宗教神学,通过道德的“神启论”,使社会道德通过对神的信仰而得以确立和实现;使人在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中接受所谓神所颁布的清规戒律,这些戒律有宗教活动所特有的规定,但更多的是指向人的社会生活,用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在宗教信仰的框架之内为人提供着道德生活的准则。在现代社会缘于人精神的空…  相似文献   

13.
当代民众信仰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当代民众的信仰状况及其相关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45名天津市民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不同类别人群在信仰追求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物质信仰、伦理信仰与年龄有显著的正相关,精神信仰基本上不存在年龄差异。精神信仰和国家社会信仰与文化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物质信仰、伦理信仰和宗教信仰均与文化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精神信仰和国家社会信仰与社会安定意识呈正相关,物质信仰和宗教信仰与社会安定意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宗教的信奉、信服、尊从、皈依.信仰有思想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道德信仰、法律信仰……信仰有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信念特征.信仰有积极的信仰和消极的信仰、正确的信仰和错误的信仰之分.针对现在“信仰缺失”的现象,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信仰教育,大力彰显信仰之美、高扬信仰之美,从而坚定对真、善、美的信仰,坚定对科学和真理的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宗教的研究,不仅要揭露其宣传宗教信仰的虚妄性和欺骗性,而且应该对其宗教信仰所赖以建立的根据进行理论分析。这样才更有利于消除宗教迷信的影响,有利于无神论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道教是我国本民族(主要是汉族)所信仰的一种宗教,它在历史上虽不如佛教影响那么大,但从东汉末以来却对我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都有一定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狄德罗曾经说过:“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幻想。”他还坚信理性终将战胜迷信,科学定能消灭宗教。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科学进步了,社会昌明了,但是宗教却仍然停留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那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人们不禁要问,宗教信仰究竟是源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西方学者曾对此作过研究。如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愿望之上的一种幻想。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孤独、恐惧和无能为力之感。他认为宗教阻碍了人的理性能力的发展,宗教…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无神论和做好无神论宣传,如何体现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和保护,对于当前我国对宗教的积极引导都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对这些基本问题加以阐述,包括论科学宣传无神论、论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论科学宣传无神论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二者之辩证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于宗教信徒究竟能否入党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社会信仰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一种"有神论信仰"的"至上论"大有蔓延之势,声称信仰只能是对神的信仰,只有有神论才是高层次的信仰,当前中国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结果,只有宗教才能解决当今中国人的心灵问题,只有建立起广泛的宗教信仰才能救中国。这种论断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背离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明辨是非,站稳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际中。  相似文献   

19.
王莺 《天风》2009,(9):59-60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顾名思义是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过去和现在与学术界、教育界的密切关系.阅读<科学与基督徒信仰>一书后,我试着在书中寻找下列问题的答案,"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矛盾吗?""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历史上是如何联系的?""基督教教义对现代科学实验有贡献吗?"  相似文献   

20.
化解信仰缺失危机的积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至"文化大革命"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极端思潮酿成我国社会信仰缺失的危机,一度造成社会道德衰败、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严重、宗教问题凸显、社会和谐稳定难以维持等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中国社会向信仰常态回归已成趋势。因此,顺应全球化进程,发挥社会宗教信仰包容融合的特别优势,因势利导促成各宗教和合共生的"宗教共同体",并以此主动化解信仰危机和相关的社会问题,不失为可供选择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