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04,27(1):217-219
本研究对258名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自我概念和学校中的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其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没达到显著水平;自我概念与敏感退缩行为没有密切关系;身体自我概念与社会喜好、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两者有显著预测效果;自我概念部分因子与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显著正相关,且也对它们具有显著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以223名小五、初二、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对学习项目的加工水平与再认中场合效应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1)当对学习项目进行深加工时,场合因素对三个年级再认效果的影响没有表现出年龄趋势;当对学习项目进行浅加工时,场合因素对小学五年级再认效果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初二、高二年级的影响,而初二、高二年级的差异不显著;(2)小学五年级学生再认中的场合效应与掩蔽模型的假设一致,初二、高二年级学生的场合效应与加和整体匹配模型的假设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644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节聚焦、毅力和学业情绪的问卷调查,以探讨高中生毅力水平与调节聚焦和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男生的毅力水平显著高于女生,高一年级学生的毅力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年级;(2)高中生的调节聚焦并不完全直接导致毅力的增强或降低,而是通过学业情绪作为中介而间接影响毅力的。促进定向通过高兴的中介作用而增强毅力,通过沮丧的中介作用而降低毅力;预防定向通过生气的中介作用而降低毅力,但是满足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人格现代性的城乡差异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台湾学者杨国枢等编制的多元人格现代性和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为工具,对来自湛江城乡的300位初二、高二、和大二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主要以现代性人格为主,人格的现代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及受教育水平间的差异.就性别差异而言,男性较女性更为传统,而女性较男性更为现代;随着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人格传统性降低而现代性增强.在人格传统性上,性别与家庭所在地存在交互作用,乡村女性的传统性高于城镇女性,而城镇男性的传统性高于乡村男性.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张文新 《心理科学》1997,20(6):504-508
对991名城乡在校初中生施以Coopersmith自尊问卷(25条目版)测验。对问卷的测量学分析发现:该自尊问卷的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与有关测量工具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合乎逻辑;对被试自尊特点的分析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开始自尊极显著地降低;初中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被试的自尊在总体上高于农村被试,但城乡因素与被试的性别有交互作用;独生子女的自尊高于非独生子女,但这一差异仅存在于初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6.
刘俊升  周颖  李丹 《心理学报》2013,45(2):179-192
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8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 检验小学2~5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变化趋势, 并考察不同性别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同伴接纳对孤独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 2~5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呈曲线递减趋势, 递减速度逐渐减缓, 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女孩起始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男孩, 而发展速度、加速度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当时儿童孤独感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孤独感发展的情境观, 并结合儿童认知、自我发展的特点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影响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今后发展。本研究以某高校3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一般偏好;在健康水平上,年级、专业、性别有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大四学生,艺术生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理科生;女生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124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使用线性潜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四到六年级学生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同伴接纳对两类文化价值观发展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青少年早期个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集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及变化速度都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个体取向价值观的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集体取向价值观起始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特定时间点上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上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10.
初二学生的科学观及其与科学发现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旨在通过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初二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认识论观念及其对学习过程和策略的影响.研究一发现,在科学的动态性、有限性、客观性、理论价值取向、公众性以及对科学的态度兴趣等六种基本观念上,初二学生总体上持有较混合的看法;对科学的积极态度与学习者的物理学习成绩相关显著.研究二考察了科学观对科学发现学习的影响.科学的公众性观念与灵活应用测验成绩相关显著,科学的客观性观念及智力水平对科学发现学习中的控制性实验策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30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检验了《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问卷》的信、效度,并考察了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是测量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的一个有用工具。(2)中学生在英语、数学与语文课堂情境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中学生在英语、数学与语文课堂情境兴趣上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升高,英语、语文课堂情境兴趣逐渐降低,数学课堂情境兴趣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记忆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中小学生记忆组织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中小学生词的记忆中客观组织(类的群集)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2)中小学生词的记忆中主观组织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记忆中客观组织程度在逐渐提高,(2)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对双字词记忆的主观组织程度是不同的;(3)E.Tulving测定主观组织程度的方法在测定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观组织程度时表现出很大缺陷.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师生的内隐智力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对聪明男女中学生重要特征的评定中,中学教师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认知有关的因素,并且评价所涉及到的方面随被评价对象年龄增长而调整;中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更加看重内在特征的趋势;中学教师与中学生的内隐智力观存在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聪明特征的评定因被评价对象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教师和学生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学业责任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自编量表考察中小学生学业责任心状况。被试:徐州、盐城、镇江三个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1678名,分析时删除未填写性别的72名被试,对1606名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初中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2.女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男生;3.初中阶段,镇江地区学生比盐城地区学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高;4.高中阶段,徐州地区学生比镇江地区学生学业责任心水平高,盐城地区学生比镇江地区学生学业责任心水平高;5.镇江地区,初中学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学生,小学生的学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极盛  赫尔实 《心理科学》1998,21(5):404-406
对北京市随机抽取的9970名中学生进行自编的《中学生心理素质测验》的测试,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良好。(2)年级越低,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年级越高,心理素质水平越低。(3)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好于高中生。(4)在男女性别差异上,年级越低,男女差异越大,年级越高,差异越小。其中,男生在智力和情绪因子上心理素质水平好于女生,女生在注意力和道德感因子上心理素质水平好于男生。在对初中与高中的男女性别考验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关系的测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创造性能力测验与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调查表,对初中预备班,初二及高二年级学生共275名作测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存在很显著的相关;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水平受学校、年级、性别的影响:重点中学优于非重点中学,高二优于初中预备班及初二,男优于女。  相似文献   

17.
从一所普通中学六个年级随机选取801名被试,使用自编测验研究了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起点较高,初三年级是其基本形成的关键期;(2)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在高中阶段发展平缓;(3)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分维度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较高水平方面受到认知加工容量、概括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等心理因素的制约;(4)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宏利  雷雳 《心理学报》2005,37(1):87-91
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589名初二及高二年级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IU高分组被试较少采用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而可能更多采用幻想与发泄这二种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分数随PIU分数降低而上升,而幻想与发泄二种应对方式随PIU分数降低而降低。问题解决、幻想与发泄在不同PIU分组间的差异显著。因此较多使用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较少使用发泄与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可能会减少互联网使用带给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20.
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技术考察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关系。被试选自北京两所中学1091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要求他们最多提名10名友伴,并报告自己及其友伴的吸烟行为。然后,使用NEGOPY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中学生的友伴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友伴网络结构存在团体成员、团体联系者和孤立者三种类型,团体成员所占比例超过团体联系者和孤立者,但随年级升高,团体成员有下降趋势。此外,团体成员的吸烟率显著低于孤立者和团体联系者,即使排除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的影响后,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仍然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