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6,(7)
十一世班禅受戒仪式在扎寺举行──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代表祝贺受戒圆满成功新华社日喀则六月一日电(记者倪四义、多吉占堆)今天,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受沙弥戒仪式,按照宗教仪轨,在历世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庄重举行。今天,藏历...  相似文献   

2.
愉悦的时光总是过得非常快,转眼间受戒活动即将圆满。回想这些天来,我收获满满。在本次求受戒过程中,我不但收获了与十方戒兄之间的道谊,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道教斋醮科仪,道教经典、思想文化及道教徒应具备的威仪、礼法等内容,对“戒”与“守戒”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清代全真道授戒的珍贵文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图书馆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线装古书。其中有三种清代全真道传戒授戒的珍贵文存,一种为同治十二年受戒弟子王信祉领受的《太上真传守戒必持》5本,包括《初真戒》1卷、《中极戒》1卷、《天仙大戒》1卷、《守戒必持》1卷、《登真箓》1卷;一种为光绪三十四年受戒弟子范德寿领受的《初真戒律》1卷;一种为同治十三年房永谦抄写的《玄都律坛威仪戒律全部》抄本,这三种珍贵文献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清代全真道士传戒授戒的相关情况,为我们研究全真戒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明清时期,道教主要…  相似文献   

4.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5.
全真受戒须知张兴发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  相似文献   

6.
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大乘戒起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最早形成于西域,在经典传译中国的过程中得以成熟和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大乘戒以成佛为目标,强调积极入世、普度众生、方便持戒等不同于小乘戒的思想特点,不仅适应佛教初传中国时以居士佛教为主流的社会背景,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伅真陀罗经》是菩萨戒初步形成的标志,形成于大月氏,《法镜经》同本异译《郁伽长者所问经》首次使用菩萨戒概念,自此菩萨戒的概念开始流行于世,为进一步落实受戒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梵网经》是大乘戒根本经典,流行最广,为鸠摩罗什在长安编译而成,后人受戒多依此本。密教菩提心戒本质上仍属大乘戒,通过对传统菩萨戒进行密教化改造,融入密教真言咒语和仪轨而成,以不空《受菩提心戒仪》为标志,亦形成于中国。  相似文献   

8.
戒体指受戒者纳受戒法于心中而生防非止恶的精神功能,在性质上有色法、心法及非色非心法之区分。戒体论完成于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律宗道宣以戒体诸义作为其判教的依据,归戒体为唯识学中的“种子”。在对种子戒体的形成、所依、功用等论述中,道宣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摄小归大”律学思想,以种子戒体作为会通小乘戒律与大乘思想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以戒为师,才能自度度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为帮助初学佛者认识学习戒律、依戒修行的重要性,特从台湾圣严法师所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节录若干章节,编成《戒学讲座》,陆续在本刊发表,以资提倡。  相似文献   

10.
净因 《法音》2000,(11)
前言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只有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警察也不会找我们的麻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必须遵守一定的生活规则,才能平安、健康、幸福地度过一生。这个生活规则是什么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便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规则。最基本的有五条,一般称为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与不饮酒。 有人认为受戒难免会犯戒,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其实这种观点表现了不少人对佛教五戒缺少了解。在佛教中,戒分为性戒和遮戒两种。五戒中的前四戒(又称四根本戒)称为“性戒”,所遮止的行为本…  相似文献   

11.
《四分比丘尼戒本》本为《四分律》戒条部分的单行本之一,后来唐沙门怀素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形成新本。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写卷共243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26号《四分律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为10组。  相似文献   

12.
大休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高僧,受戒于新都宝光寺,后出蜀云游,足迹半天下,住持寒山寺等多个寺院.大休精于佛法,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工琴,留有文、诗、词、联、画等众多作品,后人辑为《大休上人遗著》.书中收录了大休生平所作的文10篇、诗22首、词12首、联7副及附有大休所画的百怪石图102幅.这本书为研究大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989年9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第一条为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继承全真派传戒仪轨,规范传戒活动,严持教义规戒,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全真派道士受戒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皈依"道、经、师"三宝,经过冠巾,有传统的师承法派;(二)持有道教教职人员证书;  相似文献   

14.
杭梵 《法音》2001,(2):10-10
本刊讯 佛教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1927年以来,因多种原因没有传过戒。为了续佛慧命,使正法久住,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杭州市佛教协会于2000年12月12日至2001年1月8日分别在上天竺法喜寺和三天竺法镜寺举行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法会。参加受戒的戒子男众289名(其中越南戒子2名)、女众177名。  传戒法会礼聘杭州灵隐寺方丈木鱼法师为得戒大和尚,福建太姥山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莆田广化寺住持学诚法师分别为羯磨阿阇黎与教授阿阇黎,尊证师由定本、光泉、定康、元观、名中、觉和、净妙诸法师担任;比丘尼得戒大和尚…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6月2日,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平兴寺举行了隆重的传授具足戒仪式,特邀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为戒和尚,宁德支提寺方丈妙果法师为羯磨阿闭黎,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为教授阿 黎,释世基等七位法师为尊证阿黎。参加受戒的戒子共9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4人,高中4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第一个受戒的比丘已是谁呢?据《大宋僧史略》载,洛阳妇女阿潘在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出家,但因当时比丘尼戒尚未传入中土,阿潘出家仅限于剃发受三皈五戒而已,尚不能称比丘尼。据梁宝唱的《比丘尼传》载,两晋之交的净检在西晋建兴年间(公元313-31...  相似文献   

17.
道慈 《法音》2004,(12):40-40
本刊讯10月18日至11月16日,江西省佛教协会在云居山真如寺、瑶田寺隆重举行了男、女二部僧三坛大戒授受法会。由一诚会长任得戒大和尚,戒全法师、辉悟法师分别担任男众的羯磨阿阇黎和教授阿阇黎,为进一步增进诸位戒子对戒法的信解,法会期间还礼请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为授经阿闍黎,来山讲授戒法律仪。尼众本法尼和尚、羯磨、教授三师分别礼请宽敬律师、大智律师、法常律师担任。共有660名信仰纯正、功课熟练、威仪严谨的戒子登坛受戒,他们来自北京、江西、湖南等22个省市和泰国和台湾(各一名),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30岁以下者共292人,…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8,(3):3-3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无锡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无锡市祥符禅寺退居和尚、江苏佛学院慈恩学院(筹)院长无相长老,于公元2018年6月19日(戊戌年五月初六零时卅五分),于无锡市祥符禅寺普照楼安详示寂。世寿92岁,僧腊81载,戒腊74夏。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7月25日上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受比丘戒仪式在西藏日喀则历代班禅驻锡地、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清晨6时20分,受戒仪式在扎寺拉让日光殿举行,第十一世班禅的经师加羊加措大师和扎寺5位高僧为第十一世班禅举行授戒仪式,19岁的第十一世班禅礼  相似文献   

20.
昌明 《法音》2004,(11):47-47
本刊讯9月26日至10月18日,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隆重举行传授男女二众三坛大戒法会,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188名戒子一同受戒。此次传戒法会的戒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男众部在普觉禅寺举办,恭请一诚会长为得戒和尚,圣辉副会长为名誉得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