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艺与六经的关系,乃课程与课本的关系,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六艺除了六经还包括解释六经的传.经之得名,乃对传而言,并非推崇六艺的产物.六艺是从课程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六经是从课本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汉朝人在使用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概念的时候,有时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的,有时是从课本的角度出发的.至于六艺为何会出现礼、乐、射、御、书、数和诗、书、礼、乐、易、春秋两种不同说法,则与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有关.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2,(5):34-34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居士,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十分精湛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和诗人。他在从事国务活动和社会活动之余,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令、汉俳、志、颂、楹联等韵文作品。这些韵文作品,是他一生爱国爱教、无私无畏的思想情怀和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是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通过完美的文学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典范,是我国当代文学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佛教界、文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值此赵朴初居士逝世二周年之际,遵照朴老生前意愿,拟将其生前…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洗脸、照镜子。洗脸,就是要洗掉脸上污垢和眼眵,照镜子则看到的是自我的形体、外貌,是人的外表,最直观的自我体现,区分了张三、李四、王五等等。故常言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的思想、品行、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事业,属于个人思维境界的内存,不是内在的、本质的自我,是面对现实,客观环境,外在自我思考、接纳、适应大自然的自我表达与展示。    内在的自我,即抛开一切与自我相关的自然环境,直接面对造物主,彻底地省视一下自己,究竟“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将为何?“…  相似文献   

4.
唐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道派,如洞渊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太乙派、东华派、净明派等。他们多以雷法为用,济世度人,安邦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里,仅就太乙派的历史、沿革、道法而论。一、由冯佑、刘浩然肇始的太乙派冯佑,平生好道,  相似文献   

5.
金易明 《法音》2004,(12):39-40
11月18日上午,上海市佛教界四众弟子五百余人,在玉佛寺新落成的觉群大楼内,隆重聚会,纪念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富长先生、副主任曹斌先生,以及市民宗委各处室领导、上海市各区县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领导、上海市佛教协会的领导出席了纪念大会。应邀专程来沪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天津市、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佛教协会的代表,本市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的爱国团体也派员莅会致贺。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6.
斋醮科仪与神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活动内容殊广,主要有设坛、上供、焚香、升坛、画符、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表章、诵经、赞颂、宣词、步虚等等,并配以烛灯、禹步、唱礼和音乐等。通过各种仪式,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超度亡灵以及歌颂太上圣者的哲理——清静无为、和平自然的神仙意境。斋醮不仅是道士们的修持炼养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信众、阐道布教和宣传义教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彝族认为魂与每个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不可或缺。魂是生命之源,魂脱离躯体久而不归,就会导致人的死亡,于是产生了一整套招魂仪式,通过喊、挽、唤、赎、找、招、引等方式让灵魂附体。鬼是致人生病、受伤、死亡的所有鬼怪的总称,彝族民间主要有自然界的鬼、祖先鬼、依病症命名的鬼、白鬼、凶死鬼及其他形形色色的鬼。对鬼,人们是既恨又怕,只能采取既祈祷讨好又控制驱赶,以求其庇护,不要作祟于人。  相似文献   

8.
宋初以后,净土信仰不仅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流布最广的佛教修持法门,而且渗入诸宗,变为天台宗、华严宗、禅、律宗等宗派兼弘的教说。无论是倡导止观双修的,还是主张性相圆融的,或者儒释合流的,在谈到死后的归宿时,莫不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心愿。由此而引出了许许多多的净土文,如礼赞偈、忏愿仪、发愿文、自信录、往生传、念佛疏、正念诀、安养赋、观经颂、净土咏、三昧诗,以及其他各种经注、论疏、序跋、记传、碑铭、诗词、偈颂、杂文等,体裁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从而构成了灿烂的佛教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净土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荣伟 《天风》2008,(5):18-21
2008年1月中旬开始,连续的雨雪冰冻天气,范围广、时间长,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损失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给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0.
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祥地之一。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相似文献   

11.
出世与入世     
据我耳闻目睹,不少人对佛教都有个先人为主的成见:即佛教是出世的,是自讨苦吃。这实在是莫大的误解,至于误解的原因自然颇为复杂,这里不便探究,只拟实事求是地谈谈佛教与出世及人世的关系,期待方家的教正。试想,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释迦牟尼佛于35岁悟道后,为何不即入涅槃,而是周历四方,讲经说法,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呢?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又怎能传遍世界,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悠久历史呢?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为何在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建筑、书法、语言、音乐、经济、政治、哲学、美学、养生、武术、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皆可见到佛教的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呢?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印度的诸多高僧又为何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法度人呢?不是菩提达磨的来华,怎能有禅宗的繁荣昌盛?如果佛教仅仅是出世的。  相似文献   

12.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眨眼间,辛丑牛年的第一缕花香已扑鼻而来。"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这样揭示牛年的寓意:"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四川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受灾最为严重,地震波蔓延至周边地区,万里之外犹有震感。截止至5月21日12时,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云南、  相似文献   

14.
斗笠下的爱     
我这个人有许多喜好,烟、酒、茶、花、足球、诗歌,但这些都只能代表一种嗜好,一种行为,随时间、环境、心境而变化。真正刻在我记忆深处让我弥足珍爱、须臾不能忘怀的是一只斗笠。这只斗笠静静地栖息在我的书房里,显得古朴、深沉而凝重,被桐油漆过的竹丝和篾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斗笠其实编织着深深的父爱。那年,学校离家有三里地,每  相似文献   

15.
学诚 《法音》2008,(1):5-6
尊敬的惟觉长老、一诚长老、叶小文局长,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来宾:因为佛力、法力、众生力的加持感应,以及叶局长、一诚长老、惟觉长老的共同发心,我们满心欢喜地聚集在禅意浓浓的中台禅寺,探讨古老而深奥的佛教,实在是因缘殊胜、功德无量。现在,我就"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做个简短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藏族吉祥符号,在本土文化与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宗教价值意蕴与世俗价值意蕴。在藏族符号文化中,吉祥符号是藏民族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组象征符号,它被广泛应用到寺院、住宅、帐篷、走道、家具、器皿、饰物等上面,象征着吉祥兴旺、四方圆满、繁荣气象、长寿永恒、和平安宁、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7.
一、王羲之与天师道的关系 东汉末年,道教两大教派并立.太平道遍布青、徐、幽、冀、兖、豫、荆、扬八州,旁及并、凉.天师道行于巴、蜀、汉中.自中平元年,即184年,以太平道为组织形式的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作为道教的组织,太平道的活动不复见于史籍.西晋以后,只有天师道在北方之传播见于记载.①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2,(1):68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四众同修、佛教文摘、禅林清韵、  相似文献   

19.
以前现代性的视界看,儒学作为主导性文化,以敬天、怀土、追远、亲仁、顺命、勤俭、和乐等聚合性要素,从思想、制度、德行、技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维系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以现代性的视界看,儒学作为被批判的对象,也以改命、变通、为学、为政、作工、谋利、出游等离散性要素,参与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转型。以后现代性的视界看,儒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力量,其中的敬畏、仁义、惠民、反哺、互补、怀乡、和乐等回向性要素,被用于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以马克思主义的视界看,儒学作为被批判和利用的资源,其中的去界、通同、平等、公业、爱国、和合、大同等统合性要素,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文化上体现了儒学自身的张力和活力,体现了儒学与西学的互动和交流,体现了儒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滤透和支持。儒学与农村社会为中国人提供食粮和家园,需要在开放和流变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示范课、研究课、竞赛课等各类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多为授课者自述课堂设计,部分听课教师谈感受,“专家”综合点评,其结果是授课教师被动接受,听课教师敷衍了事,专家点评大加赞赏,评课没有高度、没有深度,不能体现评课的学科性、理论性、时代性、启发性、指导性的特点。在评课中,如何通过授课者、听课者、评课者三种不同角色的互换与互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课堂优化、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年听课、评课的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评课的策略、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