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虎林 《天风》2001,(9):18-19
神学反映了教会的思想活动,那么神学思考在教会生活中起着哪些核心作用和灵魂作用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神学思想建设在办好中国教会的道路中到底起着哪些“核心作用和灵魂作用”。 一、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使中国教会始终不渝地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 爱是上帝最基本的属性,圣经说“神就是爱”(约-4:16)。从旧约到新约,不单显明了神对人类的大爱,更显明了神要求人类回应他的爱——要爱神爱人。在马太福音22章37-40节中,耶稣把圣经的教训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2.
姜玉敏 《天风》2005,(9):40-43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创造神学当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对于上帝整全的创造来说,人与自然是上帝的救赎和解放行为的主要对象。在此,我愿意从生态神学的角度,来反思旧约《雅歌》中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本篇文章中,我的问题是:在《雅歌》书当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否与上帝与人和自然之约(创9:9—10)相符?希伯来圣经和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关系?在《雅歌》中,人类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现今,人类和自然是选择共生于诗意当中,还是在悲剧之中渐渐消陨?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神学生对我说:“基督教若不宣讲末世,那还叫基督教吗?基督教若只是一个道德论坛,那与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又有什么区别?”言下之意,今天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已经改变了,不再“正统”、“属灵”了。在某些人看来《圣经》只有一本,教义只有一套,那么神学也只应有一种,是不会变,而且是不可变的。 那么,人对上帝的认识是否  相似文献   

4.
罗马书十二章第二节中说:“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这里告诉我们神的旨意是不变的,而我们要察验神的旨意则必须心意更新而变化。 在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教牧同工有顾虑,怕碰了基本信仰。在此我们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什  相似文献   

5.
神学浅探     
本文旨在对传统神学作简短的回顾与扫描。笔者认为,今日的中国神学要想有较大的发展,必须了解和适应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真正需要。 “神学”一词,源于希腊文Theologia,意思是“论述神的学科”。公元前3世纪左右,某些哲学家便已使用“神学”一词。斯  相似文献   

6.
最近收到母校寄来的《金陵神学志》(增刊)《神学生论文选》专辑,一口气读下来,阅后甚感欣喜。作为校友,不仅为正在接受装备和操练的神学生在学识上的进步和成就而欣慰,更为母校在神学教育事工上做出的见证心存感恩。“金陵”自81年复校以来,在《金陵神学志》上能如此集中地刊登有较高神学涵量的论文,似乎是第一次,实为可喜可贺。这不仅是20年来,“金陵”在培养神学人才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是中国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以来,在“金陵”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同时也是在普世教会面前做出的美好见  相似文献   

7.
感谢神,今天,是神学班新生开学典礼。我愿意以士师记18章3节的经文和同学们共同勉励。这节经文记载以色列的五个勇士在米迦的家里发现一个外地口音的利未人,就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对于今天每个奉献读神学的同学,首先必须解决清楚以上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季剑虹 《天风》2004,(1):20-21
“道成肉身”在基督教神学中属于基督论的范畴,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这涉及到上帝为何化身成人,如何化身成人,从而与世界与人类发生了直面的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发生了生命关系。这不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教义和学说,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见证,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能形于实体的真理。每当我们庆祝救主耶稣诞生时,再次思考“道成肉身”与我们的关系,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1、成了肉身的这个“道”,不仅是与神同在的,而且就是神,这就告诉我们耶稣的先存性。耶稣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8:58)耶稣又对门徒说:  相似文献   

9.
分别为圣     
林敦琦 《天风》2002,(2):12-12
经文:林前6:14—18 “分别为圣”是基督徒所熟悉的神学名词,它成为今天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些超脱主义者把逃避现实的作法美之曰:“分别为圣。”本文欲就此主题略述浅见以证真道。“分别”指“从他们中间出来”,“为圣”就是成为圣洁。从罪恶与世俗中出来,乃神对选民的坚定要求。耶和华对他的第一选民亚伯拉罕的第一呼召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地”指拜偶像的吾珥,今泛指罪恶世界;“族”指悖逆神的宗族,今指世俗的遗传;“家”是他拉之家。当时耶和华神藉摩西把为奴的以色列民救离埃及并无直接带进赐为业的迦南地,乃带到何烈山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神义论近代以来不断受到恶与苦难现实的严峻挑战,不少神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传统的神观念和创造论进行重新反思,别尔嘉耶夫作为俄国宗教哲学的杰出代表也对之作了积极的探索。他对传统神学全知全能、水恒不变的神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是人类理性客体化的结果,而将神视为精神与个性,并且特别强调神的爱与怜悯、痛苦与受难,强调神与人的相互依存,强调神对人的呼唤,神与人的相遇与交会。在对“从无创有”创造论的诠释中,他提出了“非被创造自由”的概念解释恶与苦难的来源,以避免传统神义论的尴尬。别尔嘉耶夫的神观念与创造论与过程神学和莫尔特曼等人的神学有相通之处,部分思想汇入了现代神学发展的巨流。  相似文献   

11.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黄幸平 《天风》2013,(3):48-49
《神学纲要(卷七)》是周联华牧师的新作,他在书中抽丝剥茧地讲解了末世论。从卷一神观、卷二圣子论、卷三圣灵论、卷四人论、卷五救恩论、卷六教会观,到这本卷七末世论,周牧师陆续完成了这个写作“系统工程”,他给自己的工程质量提出三“点”要求:比一般系统神学更“圣经”一点,比一般系统神学更“中国”一点,比一般系统神学更“平易”一点。周牧师把艰深的系统神学写得深入浅出,使西方神学变得很有“中国味”,这样的神学书籍可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蔡同立 《天风》2002,(12):50-51
1998年召开的济南会议,一致赞成并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从此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新的一叶。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基督教会的一件大事,它给中国的教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进行神学思想建设,首先得认识什么是神学,为什么要建设?其次什么是信仰及神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神学(theologia)从词源上讲它是由两个希腊词 theo 和logia 组成,前者是‘神’的意思,后者的意思是‘言’,合起来就是关于神之言说,即神学。早在古  相似文献   

14.
外刊学论     
休:“本雅明:历史唯物主义与神学”(Hugh,R.P.,“Walter Benjamin:His-torical Materialism with Theology”,Pilosophies of History:From Enlightenmentto Postmodernity,Chapter8,Blackwell,2000)瓦尔特·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中一位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他将自己归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与所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他认为如果没有神学就不能理解历史,“我的思想是与神学联系在一起的,就像墨水与瓶子一样,它完全被其所容纳。”在本雅明的哲学里,有19世纪超历史主义的因素、尼采的虚无主义、康德对经验的分析、犹太教神…  相似文献   

15.
靳云鹏 《天风》2001,(12):20-21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河北教会的方向在哪里?加强农村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是今后如何办好教会的关键。 神学是基督徒对神、对教会的正确认识。“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这是我们的基本信仰,基本信仰不能改变。神对人的启示是渐进的,我们对神的认识也是渐进的。基督  相似文献   

16.
伏永红 《天风》2003,(12):18-19
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信中论到教会时说:“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用“神的家”来比作教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人们对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家是人长久养生栖息之地,其中有天伦之乐,也有弟兄姊妹之间的手足亲情。 教会是神的“家”,神是慈爱的父亲,我们都是神的儿女,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彼此相爱,这是一个多么温暧多么幸福和谐的家。使徒约翰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壹3:1)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主教“两会”于1987年1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各神哲学院负责人座谈会。这是各修院创办后第一次全国性的修院工作会议。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上海佘山修院、中南神哲学院、四川神哲学院、沈阳神学院、北京教区神哲学院、河北省神学院、内蒙、陕西、山西、山东备修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全国教委会修院教育组、神学研究组以及全国“两会”有关负责人共24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讨论全国和各地神哲学院如何贯彻中国天主教“两会”代表会议关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交流办院经验:商讨如何解决当前在修院  相似文献   

18.
陈思真 《天风》2001,(10):43
《天风》2001年第8期刊登了顾约瑟同工写的《神的创造》一文,我读后静思,觉得有些话必须说一说。 此文的释经方法和神学思想在同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天风》刊登此文,证明了中国教会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不是一派压一派;神学思想是可以多样化,不定于一尊;不同的见解应当彼此尊重。这是全国两会反复强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风》选登此文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对此文的不同意见,也应当说一说,说出了不同意见,可以促使思考,也符合“慎思明辨”的经训。笔者和顾同工的基本信仰是相同的,我们都相信神创造了天地万物。所以,我们是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霍克海默的传记和著作初步梳理霍克海默思想中的神学因素。突显霍氏犹太教信仰背景对批判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独一神信仰和犹太先知传统。同时指出霍氏的理论建构对于犹太一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批判,尤其是受否定神学传统和新正统神学影响下提出的“对全然他者的渴望”这一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新正统派伦理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神学伦理学的一个流派,就其方法论倾向来说,属于伦理非理性主义。这个流派还被称为新新教(新基督教)伦理学、“危机神学”、“辩证神学”。新正统派伦理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欧洲和美国。它的奠基人是瑞士神学家卡尔·巴尔特(1886—1968)。此外还有瑞士神学家埃米尔·布龙纳(18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