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首都有佛教界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巡礼法会上的致词(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赵朴初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南天本师释迦牟尼佛!今天,首都佛教界隆重举行法会,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巡礼,这是继去年泰国僧王座下访问中国之后...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世界全面破译韩金科法门寺位于陕西西安以西110公里处的扶风县北部。元魏时期佛教徒在此建立了阿育王寺,寺内珍藏了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李唐王朝,高祖李渊改寺名为法门寺,太宗李世民敕命开示舍利,弘建地宫专门供养。...  相似文献   

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出身名门贵族,聪明颖慧,才华出众,14岁召入皇宫,太宗归西后出家感业寺。两年后又被高宗召回宫中,后辅佐国政。武则天受其母亲杨氏影响,自幼归心佛教,为天后时还决策领导了迎奉佛指舍利,并舍银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武则天利用“天授圣图”特别是《大云》《宝雨》改唐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并利用佛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应全印比丘僧伽会的邀请,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于1月22日至2月5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15天的友好访问。中国佛教代表团由圣辉法师任团长,游壤先生任秘书长,加木扬·图布丹喇嘛、宏度法师、张开勤先生为团员。代表团的出访,引起了印度各界的关注。印度《觉悟报》、印度广播电台、印度新闻社、《公共论坛报》、《宗教日报人《贝纳勒斯日报人《勒克脑报》的记者,分别对代表团进行了采访,并作了报导。在印方诸长老和文化官员的陪同下,代表团朝拜了莱奇(佛陀两大弟子舍利弗、目控连的舍利供奉处)、那烂陀寺遗址(相传为舍利弗出生地,…  相似文献   

5.
乾明寺座落在“中原花都”古鄢国、今河南省鄢陵县城卧龙岗上,三面环水,位置优越。据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隋,盛于唐,建筑主体占地64亩,所属花园80余亩。寺前舍利宝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六角十三级,高三十八米,每层墙飞檐斗拱,各级壁面嵌...  相似文献   

6.
朵云 《法音》2000,(1):55-56
座落在漳州市南郊九龙江畔丹霞山麓的南山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时太子太傅陈邕舍宅为寺,其女金花在此出家。寺初名延福报劬院,延请云岭常公为开山祖师,继席者为桂琛、文益等。唐末寺渐趋衰微。至宋开宝元年(968),陈邕后裔陈文 重修,改名报劬院,后又称崇福寺,延请禅宗青原系义存的三传弟子、玄沙师备的再传弟子玄应禅师任住持,寺宇规模愈加扩大,僧众多时达1500余人,有“闽南佛国”之称。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玄应禅师法嗣继任住持。随后百年,因水火之灾,寺宇破损不堪。至绍兴八年(1…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吴立民内容提要法门寺地宫,全称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元魏二年(555)肇启塔基,供奉佛指舍利,塔迭经北周武帝、唐武宗毁佛法难及唐贞观、显庆年间重修工程,明万历年间围绕唐代四绷木塔加固砌成十三级砖塔。塔下地宫即为供养舍利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舍利是梵文(印度古典语)Sarira 的音译,意为骨身或灵骨。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火化时结成的珠状结晶体,它作为佛教的圣物而受到尊崇。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两种。佛的遗骨叫做身骨舍利(生身舍利),佛教经卷叫做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灭。舍利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之分。如广东南华寺保存完好的六祖慧能禅师的真身,称为  相似文献   

9.
普正 《法音》2003,(2):30-36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主体,所以,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是要皈依三宝。韩国佛教曹溪宗的祖师们为了树立三宝在佛教徒心目中的绝对地位,以三宝的名称建立了三座寺院,称为“三宝寺刹”。笔者曾介绍了供养佛陀舍利而得名的佛宝宗刹通度寺(《法音》2002年第3期)和供奉八万大藏经而得名的法宝宗刹海印寺(《法音》2002年第5期),本文介绍的就是以出过16位国师而著称的僧宝宗刹松广寺。一、松广寺的历史沿革松广寺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位于全罗南道顺天郡,为韩国佛教曹溪宗三十一本山之一,又称曹溪山。新罗末年慧瞞初建小庵…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15日至2003年3月1日,中国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远赴泰国供奉76天,佛牙一经抵泰,即有成千上万的信徒顶礼膜拜,同时也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佛牙舍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入灭后留下的牙齿。据说释迦牟尼火化后,全身都变成细粒状舍利,但牙齿完整无损,因此被称为佛牙舍利。根据佛教史籍记载,释迦牟尼涅后留有2颗灵牙,一颗传到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由乌苌国传到于阗(今我国新疆和田县)。5世纪中,南朝高僧法献西游至于阗,将佛牙舍利带回都城。至隋代,佛牙舍利被迎请到长安。五代时期,朝…  相似文献   

11.
一12月15日清晨,北京西山灵光寺张灯结彩,法乐悠扬,首都佛教界恭送佛牙舍利赴泰瞻礼法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步入灵光寺,只见通往佛牙舍利塔的道路两旁遍插六色教旗,所有栏杆都缠挂着象征吉祥的黄色缎带。宝塔平台上搭起缀满鲜花的彩棚,彩棚正中供奉着三世佛像,像前桌案上安奉着佛牙舍利七宝金塔,在灯烛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彩棚四周高悬一对对大红灯笼,在朦胧的晨雾中流光溢彩,显得分外明亮。北京广济寺、法源寺、广化寺、通教寺、雍和宫的法师、喇嘛以及千余名首都佛教善信早已迎候在此,列队两旁,合掌肃立。手执佛幡的仪仗队引…  相似文献   

12.
孔勤 《法音》1994,(11)
寺、塔、石窟为佛教三大建筑,起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这三大建筑也伴随而来,开始了与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绵延相续一千九百余年,经过中华民族的创造与发展,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如今遍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寺、塔、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转化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外建筑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丰碑。本文说的是中国佛教三大建筑之一的塔,并且主要是说佛塔中的塔林。塔,梵文Stupa(牵堵波),是为埋藏佛舍利而建。这种塔名真身舍利塔。后来,佛的教法(佛经)也称舍利,为此建造的塔,叫做法身…  相似文献   

13.
6月12日上午,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政府主办,江苏省佛教协会、南京市佛教协会承办的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在南京栖霞古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狭义上特指 佛祖释迦牟尼的遗体、遗骨。释迦牟尼时代,印度风行火葬,据唐初法琳《破邪论》中说:“佛既去世,弟子等以香木焚身。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其色红白,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每有光明神验。”又据《法苑珠林》记载,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一是发舍利,其色黑;一是肉舍利,其色赤。《处胎经》又将舍利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后世在广义上把德行超卓的高僧大德去世后荼毗(火化义)所得的质地坚硬的结晶颗粒也叫舍利。佛教界认为,舍利是戒定慧无染功德熏修而成,是修行到一…  相似文献   

15.
桑吉扎西 《法音》2010,(6):55-56
6月12日上午,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政府主办,江苏省佛教协会、南京市佛教协会承办的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在南京栖霞古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6.
佛指舍利来台第三天,台湾佛教界昨天上午与晚上在台大体育馆各举行一场赞供法会,由佛光山宗长心定和尚主法,他表示,在南部有佛光山供奉佛牙舍利,北部则有佛指舍利恭迎、赞供法会,显示佛陀慈光已经遍布全台了!恭迎会表示,佛指舍利今天在台大体育馆还有一场赞供法会,随后,佛指舍利将在上午十一时恭迎至三峡金光明寺。  相似文献   

17.
禅林清韵     
《法音》1981,(3)
赠日本东山魁夷先生 常任侠鉴真东渡耀详光,法雨春风忆奈良。冷日禅林增瑞色,东山画障照金堂。碧海洪波历万难,大唐大和结因缘。画师重继千秋业,东国河山护画坛。 东南古刹巡浮匕 苏仲翔 阿育王寺·镇蟒塔夹道松堂浸碧晖,轻车拂晓叩禅扉。育王建寺人称最,舍利含光世所稀。碑竭尚堪唐宋索,经藏差免劫灰飞。归途一塔盘旋上,陡觉天低入翠微。 天童禅寺禅林震旦数天童,泪泊曹溪此大宗。久拟一针投满钵,敢将寸挺叩洪钟。普陀初入庄严海,太白终攀喷帆峰。明发石梁观瀑去,几回翘首对云朴。登大雁塔咏怀张建木 忆江南重礼五台隆莲清凉地,我是再来人…  相似文献   

18.
泊头清真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宠大的古建筑群落。该寺位于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西岸,泊头市市区境内西南部,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堪称“华北第一寺”。现于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明嘉靖、万历年间几经修缮,特别在明崇祯年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继后在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1935年土耳其一位中学校长麦尔苏穆曾来寺传教考察;1963年中国建筑科学院刘致平教授曾率队来寺考察、测绘,他们认为泊头清真大寺不…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04,(6):20-20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日前就缅甸某寺已故住持生前向新加坡僧人赠佛牙舍利一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最近新加坡有关宣传报道说,新加坡护国金塔寺保存有一颗佛牙舍利。该佛牙舍利是由缅甸妙务的一位僧人于1980年在一座废塔中发现并秘密供养了20多年。在他2002年12月逝世前夕,将该  相似文献   

20.
慧周 《法音》2000,(1):44-45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寺建于唐成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