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去看看身边     
我的眼镜片上,有一片反光,反光上有房子、树和朋友。其实,我的每一天,所面对的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我想,我站在大街上,如果摄影家马上给我拍照,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之三是: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看了材料与作文题目。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3.
棋中人生     
一与朋友下围棋,几轮下来,都是我输。我对朋友说,再下,还是我输,因为我的棋艺不如你。而朋友却说,你的棋艺并不在我之下,你输给我,并不是输在棋艺上。“不输在棋艺上,那又输在什么地方呢?”我问。“输在出错上。”朋友说,“围棋大师吴清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得大的,犯得多的,输棋。我赢你棋,那是因为在下棋中,我犯得错小一点,或者说,犯  相似文献   

4.
从小我就很内向,不愿与人有太多的交往,我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在学习上体会到了自我价值,我在同学、老师、家长的眼中是典型的好学生。可上了初中之后,我开始认真地分析自己了,由于我在学习上努力过了火,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因此课外活动、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就显得越来越少,渐渐地使我的性格朝着内向、孤僻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婷婷 《天风》2005,(11):37-37
我是热爱文学的青年,我想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当我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怀想过往的一切时,我发现我还是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够好……2002年的时候,我的一篇小短文在本市的一家报刊上发表了,当时,我的心情真的是不言而喻。从此,我着迷似地喜欢上了文学。  相似文献   

6.
正小时候我总挑食,爸爸妈妈经常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着,才终于撵上我,连哄带骗地恳求我吃上一口,我却丝毫不领情。我最爱吃姥姥做的菜,于是,爸妈总会开上一个小时的车把我送到姥姥家,还未进门,就能闻到红烧肉和糖醋排骨的味道。夏日傍晚时分,姥姥的身影映在门帘上,我看着她熟练的动作:倒油、热锅、加葱姜爆锅,  相似文献   

7.
春来草自青     
户外散步的时候,霰雪飘零,轻轻沾在我的黑外套上,就像是白毛衣起的球,绒绒的。冒着微寒,我在青砖铺就的人行道上,放慢了脚步。在我的右手边,是一带雕花  相似文献   

8.
吴志福 《天风》2013,(5):36-37
人有生理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心理上的缺陷才是最恐怖的。我是一个有些生理缺陷的人。虽然从小在长辈的关爱中长大,有非常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我在学校里常受到同学的歧视,缺乏好的学习环境,成绩一直不好,到了初中更是落到了全班最后。在虚度年华的初中时代,我经常在课堂上与老师捣乱,因此成了办公室、政教处的常客,学校领导、老师没有不认识我的。这段时期,我只在语文课和历史课上认真听讲。除了对文史比较有兴趣之外,教语文的朱老师和教历史的刘老师生动的教学方法、博学的知识也深深吸引了我,使我这匹脱缰野马可以安静地上课,以致有同学说我只有在历史课上才像个学生。初中勉强毕业后,我进入中专学习,但仍恶习难改,没有完成学业就辍学回家。我的家族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传统,不少亲戚也从事教学工作。我从小受环境熏陶,很喜欢看书。那段日子里,我阅读了大量书籍,涵盖各种宗教哲学、中外历史、文学名著以及民俗文化等。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9.
我在新加坡教书的时候,最初一个半小时15新币,若刨去来回路上的两三个钟头,还有车钱和饭钱,我教书基本上就是图一个乐子了,可我依旧坚持去做。新加坡那个大太阳,晒得我很辛苦。整个新加坡的交通,我摸得门儿清,我曾经去过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我还在地铁上站着睡着过。  相似文献   

10.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以前是个很瘦的女孩儿,上了中师以后,变得特别胖。我也非常想像以前那样苗条,可是,我每天都感到饿,什么活动也不愿做,我想请您告诉我一个好的减肥方法。否则,我担心有一天套在我心理上留下疤痕。  相似文献   

11.
头发的故事     
陈爱敏 《天风》1995,(4):36-36
我有一头又黑又密的头发。 记得小时候,奶奶给我梳了七、八条小辫,并且在每条辫梢上都扎上一根漂亮的红丝带。许多人看见我都喜欢拎我的小辫儿,所以。  相似文献   

12.
孟艳玲 《天风》2006,(8):8-11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  相似文献   

13.
默想(2) 人生终向主!请你使我认识我的终向。第一端天主为什么造我?天主造我是为在这世界上认识祂,爱慕祂、光荣祂,等到我们们死后,我们可以占有他,这是我的终向。我生在世上不是为积聚尘世暂时的财富,不是为谋求名誉声望和他人的尊敬器重,也不是为生活得舒服安逸。我的终向是在这世界上寻找天主,事奉天主,完成天主愿意我做的工作。这伟大的真理我至今没有认识,或至少没有深刻认识。因此从生活上来看,我犹如一个不知道自己真正终向的人。因为  相似文献   

14.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 我是一个大二的男生。上初三时,我是班上的三好学生,上高中时,随着课程的加深,学习渐渐不如别人,就在这期间,我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跟别人说话时,我总是看别人的眼睛,当别人把目光投过来时,我又赶紧把目光移开,不敢和别人对视。后来,高考落榜,又经过一年复读,我终于考上大学,但这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文艺晚会后,15岁的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跳天鹅舞的女同学。我无休止地幻想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与“天鹅”展翅蓝天的美景。于是,课堂上我接二连三地把老师的提问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我忐忑地说:“近来我熬夜熬久了,头晕。”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眼睛     
正我的妈妈只有一只眼睛,她的左眼只是一个空空的黑洞,我非常厌恶她。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觉得她的眼睛让我丢人,我甚至觉得,她已经将一部分缺陷遗传给了我,因为我的左眼,它除了让我看上去拥有一双完整的眼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别的功能。这使我每次一想起来就特别恼火。妈妈在社区边开了一家小店,用来销售杂货以及一些旧衣服。我们需要钱。在我上中学时,有一次我们在校外的空地里上军  相似文献   

17.
康德与当代哲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一次康德研讨会,论题是“康德的形而上学新基础”。这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当代形而上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康德的新基础?我的回答是:在很大程度上。具体地说,我在这篇论文中要提出的观点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在我所属于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上座部佛教的传人在我幼年时代,一位在家佛教老师对我说:“只是在壁画上还有佛教僧人,在地球上没有活着的僧人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佛教僧侣,是在1935年。那是在印度的拘尸那,该地是佛陀涅槃处。第二年我十八岁,就在那个圣地——拘尸那出家。我的师父是缅甸的旃陀罗摩尼大长老。我出家以后,旃陀罗摩尼把我送到摩诃普拉伽耶长老处。在尼泊尔的现代佛教史  相似文献   

19.
一、从前有一位母亲携着他的幼子,向西盎山上天主的圣殿走去。她是哀尔加纳的妻子亚纳,那幼子就是撒慕尔,他们两人祈祷着拾极登上圣殿的台阶, 到达以后,母亲便转向大司祭赫利说: “我主,我求你!我主,望你长寿!我就是曾在这里,在你旁边祈求上主的那个妇人,那时我曾为这个孩子祈求,上主赏赐了我向他所祈求的。所以我要把他献于上主,他的一生岁月是归属于上主的。”(列王纪一1:26-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喜欢把一个凳子搬到我家的门口,坐在凳子上远望。我家的凳子真高,比家门口的那块石头还要高。那时候,我要踩在那块石头上才能跨上凳子。那时,母亲常常在门边洗衣服、做针线,我坐在凳子上远望着天,也远望着远处大路上的行人和那棵很高大、很孤独的老槐树。总是坐在凳子上挺累的,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