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外宗教渗透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为重点目标。在境外针对我少数民族进行传教的非法出版物中,对中国政府经过识别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作出了毫无根据的质疑和否定,实质上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基督教前景",煽动我国民族分裂、利用宗教危害我国家安全。中国的民族识别,其理论创举和社会效果已为历史所证实,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遵循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形成文化生态平衡、宗教生态平衡,不仅能有效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同时对保护我们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8,(11):4-5
国务院新闻办11月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备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针对达赖集团在国际社会到处散发和大肆鼓噪“西藏的文化遭到了灭绝”的谬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22日发表了长达12000字的《西藏文化的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藏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和保持藏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取得的巨大发展。本刊对有关宗教方面的内容刊载如下。国家尊重和保障西藏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广大藏族人民按照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正常的宗教信奉、祭祀活动和参加重大的宗教和民间节日活动的自由。与此同时,一…  相似文献   

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根据这一精神,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做好民族文化工作谈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朋友们:在全国穆斯林同胞欢度本世纪最后一个开斋节的时候,我和兆国同志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托,看望各族穆斯林朋友,向中国伊协的朋友们、向北京的各族穆斯林群众,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各族穆斯林同胞,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和亲切的慰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维护民族团结。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解决得最好的,在世界上也是解决得最成功的。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幻,我们国家始终保持了社…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国家的力量源泉、民族的精神根脉,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高度认同、长期坚守并积极践行中华文化,是包括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要与本土文化相适应。中国宗教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各宗教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因此,推进宗教中国化就是要在文化的长期碰撞、调适和融汇过程中,使宗教从各个方面更好地适应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推翻美蒋反动统治的宗教政策,包括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废除封建宗教土地所有制,打击宗教界的反动势力;积极开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包括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团结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积极引导了宗教与创建新中国相适应,包括确立宗教信仰自由为基本国策,巩固党对宗教界的统一战线,重视城市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 ,他们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感情。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不仅是能否尊重少数民族本身的问题 ,而且也是关系到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能否巩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回族是在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尊重其宗教特性。二是要积极拓展传承的方法。三是要提升宗教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华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宗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占有颇重的比例:在已经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与宗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发挥好贵州民族文化宫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作用。贵州民族文化宫于2008年6月14日组织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发挥好贵州民族文化宫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作用,贵州民族文化宫于2008年6月14日组织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  相似文献   

13.
在东方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宗教多元不是新鲜事物,而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长期实行多教并存和因俗而治的宗教宽容政策,鼓励各宗教彼此尊重、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3,(5):30-33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客观存在的尊重,是对客观过程的尊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尊重。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实现民族振兴,共建美好世界。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国历史上在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在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很少因为宗教信仰而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 ——面对宗教信仰自由被歪曲和践踏,我们主张:通过各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更加卓有成效地实现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面对打着宗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猖撅与威胁,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共同反对破坏人类和平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面对有些国家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和强权政治利用宗教问题对别国的欺压与干预,我们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践,以对话代替对抗。 ——面对冷战结束后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与危机,我们主张: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各宗教、各教派之间相互尊重和宽容。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我们主张:求同存异,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紫云 《美与时代》2023,(2):129-131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保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现有一亿多信教公民,其中包括2000多万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务院于2004年11月30日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宗教界和宗教工作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我国伊斯兰教界和各族穆斯林群众对此欢欣鼓舞,热烈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各族各界信教群众急切地…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5,(6)
据《西藏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最近在西藏那曲对寺庙喇嘛和牧民群众说,党对宗教的正确方针、政策得到了恢复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尊重和保护。过去曾遭到严重破坏的寺庙,现在有许多已修复和开放,喇嘛们可以进行正常的宗教生活。班禅大师要求僧侣遵守寺庙的纪律,很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社会地理学会图书馆藏“苗图”是20世纪初绘制的包括“百苗图”临抄本在内的17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图志文献资料,是研究晚清民国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F.cin_60《百苗图》和F.cin_67《贵州民族文化专题图志》中均有对椎牛祭祀场景的描图,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讯息。椎牛是苗族、瑶族、佤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共享的文化事项,以祭祖、祭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祖先崇拜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19.
道教传播与少数民族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的认同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民族之间宗教文化的认同、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民族统一体。中国之所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宗教文化的认同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分析道教对拓跋贵族、女真贵族和蒙古贵族的影响,阐明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国人多地广,宗教教派又很多,宗教信仰也不一致。因此,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各教派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的大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