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音》2021,(1):F0003-F0003
《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及信众投稿。  相似文献   

2.
《法音》2021,(3):F0003-F0003
《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及信众投稿。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0,(3):F0003-F0003
《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及信众投稿。  相似文献   

4.
《法音》2020,(1):F0003-F0003
《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及信众投稿。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9,(8)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9,(3)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法音》2022,(1)
《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自创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是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和信众订阅投稿。《法音》杂志为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进行订阅,本刊邮发代号:82-535。每期订价16元,全年订价192元(港澳台地区订购:平邮40美元,航空邮寄50美元;国外订购:平邮70美元,航空邮寄90美元)。  相似文献   

8.
《法音》2020,(4)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及信众投稿。《法音》杂志为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国内外公开发行,广大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535。每期订价16元,全年订价192元(国外平邮70美元,航空邮寄90美元;台港澳地区平邮40美元,航空邮寄50美元)。  相似文献   

9.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杂志。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20,(5)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欢迎广大读者及信众投稿。《法音》杂志为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国内外公开发行,广大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535。每期订价16元,全年订价192元(国外平邮70美元,航空邮寄90美元;台港澳地区平邮40美元,航空邮寄50美元)。欢迎广大信众、读者赞助本刊。凡赞助本刊者,将成为本刊荣誉订户,全年刊登功德芳名;赞助500元及以上者,还将寄赠全年杂志1份;赞助1万元及以上者,将成为本刊赞助单位(赞助人),全年于封底刊登功德芳名,并寄赠全年杂志2份。投稿方式:投稿邮箱:fayintg@vip.sina.com编辑部电话:(010) 66161881 (兼传真)订刊方式:通过各地邮局、本刊发行部订阅订刊电话:(010) 66151260助刊方式:助刊电话:(010) 66151260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9,(4)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法音》杂志为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国内外公开发行,广大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535。每期订价16元,全年订价192元(国外平邮70美元,航空邮寄90美元;台港澳地区平邮40美元,航空邮寄50美元)。  相似文献   

13.
张一 《法音》2021,(10):39-43
在中国佛教的传统中,佛教音乐被称为"弘法之舟楫",为历代高僧大德所注重.佛教音乐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佛教音乐也逐渐兴盛起来.近些年来,古老、传统的佛教音乐受到广大佛教信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和青睐,似乎更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流行文化".打开音乐搜索引擎,以"佛教"为标识的音乐作品,数量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显示出十分迅猛的发展势头.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音乐的现状作一梳理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能超 《中国宗教》2018,(1):52-54
大数据能够加强寺院监督,净化寺院道风,帮助树立寺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大数据还将加强对乡村寺院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管理,将更多的佛教信息通过网络形式推送给广大信众,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9)
正2016年9月2日,"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奥体中心隆重开幕。论坛由福建省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主办,福州开元寺承办。其主旨为"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与共生"。海内外佛教三大语系300多位高僧大德及社会各界贤达、佛教信众等数千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高僧大德有:国家宗教事  相似文献   

16.
本期是“现代佛教文化专号”。“佛教文化”这四个字如今是很时髦了,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谈论它,接近它。这是很自然的事。留在祖国大地上的雕塑、石窟、绘画、寺院、古塔、音乐各个方面传统文化的遗迹中,佛教文化都占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把佛教与其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分割来看的情况,并不少见。视佛教为“迷信”而十分欣赏佛教艺术作品的也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看到四大名山、各大寺庙吸引着广大信众与对佛教文化日益增强的热情,某些既信佛又有经济头脑的朋友,对“建设佛教文化”十分热心。于是乎依照佛教名山建筑的景点,或…  相似文献   

17.
佛教书讯     
《佛教文化》1991,(3):102-104
1990年本刊学术动态上曾报导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正准备编印一部《嘉言书法集·佛言禅语篇》,现该书的稿件一百余幅名家书法作品已全部收齐裱好,并拍摄制版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付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还准备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将原作展出,以供广大佛教信众及书法爱好者欣赏。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6,(2):3-3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服务广大佛友,方便信众通过手机终端了解佛教资讯、学习佛教文化、参与慈善活动,重庆华岩寺在方丈道坚大和尚倡导下,以华岩佛教云端大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于2015年成立了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掌中华岩”佛教慈善APP项目组。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各类宗教文化的传播,并沉淀为具有一定地理格局的文化传统。被视为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河西走廊,在千余年的历史中既支撑了佛教的东传,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西佛教文化带。这种地域性极强的佛教文化得益于丝路孔道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基于多民族和多政权的彼此激荡,塑成于印度佛教、西域佛教、中原佛教、吐蕃佛教、西夏佛教、回鹘佛教、漠北佛教等各区域佛教的彼此融会,传承于东来西往的高僧和当地信众的世代相守,并以寺院和石窟寺的星罗棋布为主要空间表现形式,成为丝绸之路沿线佛教地理的一种典型样态。  相似文献   

20.
10世纪以降,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日渐深入,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亦尤为注意与各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由此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化”日渐深入。明中期以后,随着九华山佛教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各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九华”,多与九华山佛教有关,其多位于今江淮分水岭以南的皖南、苏南及浙江等地。各地信众以大、小九华为坐标,通过当时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进行联接,由此形成不同层级的九华佛教文化体系。这一佛教文化体系以九华山佛教地藏信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化”倾向,是10世纪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佛教发展“地域化”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