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的动态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相似文献   

2.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Piagef,1932;Mead,1934;Erikson,1950;Sullivan,1953;Johnson,1980)。  相似文献   

4.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美芳  陈会昌 《心理科学》2003,26(6):1130-1131
1 问题提出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价值观的获得、社会技能的发展、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等 ,而同伴关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学校适应的困难 ,甚至可能对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许多研究发现 ,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比儿童期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例如 ,青少年对同伴文化的遵从明显增强 ,感情重心由父母转向亲密的朋友等。因此 ,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了解 ,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6.
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其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追踪考察亲子关系、儿童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相互影响。亲子关系与儿童攻击性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此外,儿童的社会行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亲子关系呈现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而同伴接受性的稳定性取决于社会行为的维持效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踪考察亲子关系、儿童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相互影响。亲子关系与儿童攻击性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此外,儿童的社会行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亲子关系呈现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而同伴接受性的稳定性取决于社会行为的维持效用。  相似文献   

9.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因其在个体心理社会适应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在同伴关系领域基于13年的"中美儿童同伴关系数据库"开展的长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后效、同伴关系的追踪研究、同伴关系的中美比较和网络同伴关系等主题,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儿童同伴关系领域的现有研究基础,概括了儿童同伴关系的童年期特点、发展趋势及其文化差异,总结了对儿童同伴关系及其发展的主要指标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从网络交往、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和个体中心的分析等视角指出了同伴关系领域后续研究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爱书  于增艳  杨飞龙  裴亮 《心理科学》2011,34(5):1113-1119
应用班级戏剧问卷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筛选退缩儿童121名(安静退缩52名,活跃退缩47名,混合退缩22名),同时设立对照组。集体施测同伴提名、朋友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并对其中部分儿童实施社会信息加工的结构性访谈,探讨童年中期不同类型社交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静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但活跃退缩和混合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较差;活跃退缩儿童和混合退缩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差异;儿童的同伴关系在社交退缩行为与社会信息加工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可从同伴关系和反应执行水平两个方面综合预测儿童的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对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介绍当前关于这三者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性质、儿童年龄阶段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阐述了我们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世平 《心理科学》2001,24(2):234-235
儿童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同伴交往中,有的儿童经常成为同伴攻击和欺负的对象,有的却很少成为受害者。其原因除了其自身生理条件、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因素之外,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反映社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儿童对人际冲突和人际矛盾的基本应  相似文献   

13.
同伴团体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估和学校记录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同伴团体、社会功能、同伴接纳以及学业成就的资料,旨在考察同伴团体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在学业成就上有很高的同质性。学业成就与社会适应无论在团体内的个体水平还是在团体水平上都密切相关。而且,团体的学业表现是个体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间的重要调节因素,表明团体学业规范对个体水平上学业成就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有增强或是减弱的作用。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同伴团体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15.
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的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儿童的情绪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同伴关系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情绪能力的概念,然后主要阐述了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儿童情绪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以往对不受欢迎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不足,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不受欢迎儿童同伴关系的两个新视角:视角一:通过分析同伴对不受欢迎儿童的归因和情绪反应来理解不受欢迎儿童所接受的消极的社会反应;视角二:通过分析不受欢迎儿童本身人际归因方式的偏差来解释他们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在同辈群体中较低的社会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个体中心的视角,通过班级戏剧和同伴提名法考查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间的关系。结构频率分析发现:(1)具有高水平积极社会行为的儿童易受同伴欢迎,不易受同伴拒绝。具有高水平积极社会行为又伴有高退缩行为的儿童在低年级时也会受同伴欢迎。(2)高水平的攻击行为易受到同伴拒绝或争议。具有高水平攻击行为的儿童,当伴有高退缩行为时,在低年级时易受到同伴拒绝,在中高年级时易受到同伴争议。(3)社会行为倾向不显著者易获得一般而不易获得受争议的同伴关系,但在中低年级时不易受同伴欢迎。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个体中心的视角,通过班级戏剧和同伴提名法考查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间的关系。结构频率分析发现:(1)具有高水平积极社会行为的儿童易受同伴欢迎,不易受同伴拒绝。具有高水平积极社会行为又伴有高退缩行为的儿童在低年级时也会受同伴欢迎。(2)高水平的攻击行为易受到同伴拒绝或争议。具有高水平攻击行为的儿童,当伴有高退缩行为时,在低年级时易受到同伴拒绝,在中高年级时易受到同伴争议。(3)社会行为倾向不显著者易获得一般而不易获得受争议的同伴关系,但在中低年级时不易受同伴欢迎。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90名学习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与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的关系,比较情绪理解不同成分对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情绪理解不同成分对学习障碍儿童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基本情绪识别和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是学习障碍儿童同伴接受性的最佳预测变量;2)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和表情识别是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最佳预测变量;3)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情绪内部原因理解、情绪隐藏理解、情绪改变理解和情绪外部原因理解是学习障碍儿童社会能力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