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学与哲学>2002年2期和2003年4期分别刊载了王庆宪先生的两篇文章<论现代科学环境中的中医>和<中医教育的重点在继承--再论现代科学环境中的中医教学>(以下统称王文)笔者不敢苟同,试商榷之.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天然的缺陷.从哲学、理论、方法三个层次探讨中医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哲学与医学的界限不清、中医理论的保守性和完整性限制了临床实践等.认为中医的发展为中医固有的特点、方法及习惯所限制,人们应突破原有的限制,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这虽是世界自然医学老大难的重要课题,但是用哲学的观点看,也是能揭示突破的"千古之谜".经络实质虽是个非常复杂的事物,但也是可以认识的.笔者从1979年至今20多年坚持经络研究,在哲学的指导下,经过发表50多篇研究论文,终于得到了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现代化怎么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史,中医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中医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试从哲学角度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应从哲学角度考量.绝大多数代表中医学专门知识的概念在中医典籍中通过隐喻、类比的方式命名、形成,体现着中医学特有的天人舍一、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应采用反映其隐喻内涵的翻译策略,从而反映其中蕴含的中医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十年前,面对着网上万人签名要求取消中医,中医学界和中国哲学史界的一些朋友们,与热爱中医和中国文化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心情都很不平静,感到很受压抑。他们在一起商量:应该怎么应对?我们怎样发声?有人建议写几篇有份量的文章,对虚无历史、以偏概全的要求取消中医的理由一一驳斥;也有人建议在网上发动挺中医派人士的更大规模的签名活动,看主流民意到底在哪个方面。我们其实很不愿意看到打口水  相似文献   

7.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重要研究范畴,从知识来源、求知方法与途径、真理标准等知识共性问题对中医知行先后、知行难易、知行轻重等中医源流进行探讨,从而寻求中医发展之道.在目前环境下,"知行并举,以行为重"的中医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科学属性近年来备受争论,从辩证哲学、科学观念、中医的人文哲学特色等角度剖析中医的哲学内涵和科学隶属,澄清观念,得出结论,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古代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互融互动,合而不同,新世纪发展中医的认识观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医存废争论;提出中医究竟科学与否是争论的核心所在.中西医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各有优缺点.西医趋向于科学的范畴;中医则更趋向于哲学的范畴.医学领域天然倾向于实用主义;即疗效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中西医应该携手并进;共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医的困境,作者立足于现象学的姿态,反思科学的施虐,科学控制的中医不再是一种自主性的过程和目的本身;正视中医自我的悲哀因无法负起自己的责任,在跟从的胆怯中失支自我.受启于植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医自身不同于西医科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求得中医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医学中的一些"形而上"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主流医学在这些方面有欠缺,生物学规律不完全就是物理学规律的翻版.适当保持生物学与医学的多元性并非蠢举,在人与自然、心与身以及其他一些医学问题的认识上,主流医学宽容而谦虚地兼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一些有益思想,也许是医学发展之幸事.  相似文献   

12.
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论医学之“道”的不足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医学中的一些“形而上”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主流医学在这些方面有欠缺,生物学规律不完全就是物理学规律的翻版。适当保持生物学与医学的多元性并非蠢举,在人与自然、心与身以及其他一些医学问题的认识上,主流医学宽容而谦虚地兼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一些有益思想,也许是医学发展之幸事。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医学与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达尔文医学是博物学(进化论)传统与生理医学传统(终因和近因生物学)最后的结合,尝试着对这门新兴学科作出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的建构。在此基础上,达尔文医学与中医学的可通之处在如下三个层次上作出了探讨:医学理念的整体性,理论基础的哲学思辨性和学科结构中的修辞性。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文化属性与科学属性的片面认识及相关内容归属的混乱,导致了一些重大中医科研项目的选题错误.预设附着于传统文化外衣下的专业概念、专业理论的科学真理性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不可能获得预期结果.中医学的文化研究应当梳理出其核心价值体系,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应当与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Shi  Lin  Zhang  Chenguang 《Pastoral Psychology》2012,61(5-6):959-974
Pastoral Psychology - In today’s world, Western medicine has a dominant place in most people’s lives, and that is true in contemporary China. However, many Chinese people also seek...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医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传统中医学研究中整体观念、哲学思维、宏观观察的思维模式及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存在性、惟一性及稳定性等问题,指出了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法走中医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是针对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序言部分所作的辩驳性文章.是以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为背景,对照观察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废除中医"的思想对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是针对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序言部分所作的辩驳性文章。是以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为背景,对照观察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废除中医”的思想对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佛教医药对中医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经典中有关医方明的主要有30多种,包括医论、医术、方药、卫生保健、咒禁等方面。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中医药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中医药的内容,对今天的医药工作仍有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古代文献为依据,研究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闻的密切关联.认为道家文化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儒家的养德、致中和、卫生思想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佛家的思想对中医养生文化起到补充作用.相互间不断发生碰撞,彼此交融渗透,最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养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