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社会资本办医激励政策的不断出台,不同的办医模式和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探索。通过总结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对公私合作办医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概况,辩证分析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作用,如患者层面、医生和医院层面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作用,如分散公立医院医师精力,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等。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思考,以期为医师多点执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的发布为背景,以医师多点执业的立法依据为探索始点,结合医师多点执业发展现状,着重从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认定、注册管理、人事法律制度、医疗侵权责任承担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困境,又针对这一困境提出了立法建议:明确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多点执业医师的注册管理制度、改革多点执业医师的人事法律制度、明确医师多点执业侵权责任承担等,以期推动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医改公布要探索注册医生多点执业的新政策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生多点执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通过对国外医生执业现状的考察,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我国实施该项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阐述"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和"分级诊疗"的概念入手,基于"三诊制"的角度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可能引发的诸如扰乱"三诊制"秩序、浪费专家精力、增加医疗风险及转嫁医疗费用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医师多点执业"模式,参照医师分级制度,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合理结构模式及职能,提出合理选择多点执业机构、强三诊、倡医联体、促补偿等多源方案构建"医师多点执业"的路径选择,为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预防多点执业中的医疗纠纷,须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进行限定,并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制,建立多点执业档案,规范多点执业医院的执业范围,制定多点执业医师准入条件以杜绝草台班子,多点执业医师应与接受医院就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分担签订合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评阅,总结分析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与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及相关方面的反应与评价。虽然该政策已试点多年,并于2015年在全国实施,但面临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数量极少、政策落地有待加强、跨省行医存在障碍等问题。该政策受到公众、医生、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的欢迎,却引起公立医院的担忧。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可产生诸多积极影响,但需要加强分类管理与监督,并强化相关制度和组织建设,应坚持放开与稳步推进并重,恰当认识其作用,不宜以损害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利益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医师多点执业中医方的法律风险包括医师和医院的法律风险两个层面。其中,多点执业医师面临着被界定为"非法行医"以及增加诉累的法律风险;第一执业机构的法律风险包括不正当竞争风险、职务发明创造及职务作品的归属风险等;第二、三执业机构主要有医疗纠纷频发和多点执业医师违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宏观防控措施包括坚持多点执业的公益性,整治走穴等;微观防控措施包括建立"首诊负责制"等具体化的管理制度,增设针对第一执业机构的审慎注意义务和损益补偿机制,区分中医、口腔和临床类多点执业医师的准入资格等。  相似文献   

8.
探讨"多点执业"政策对医生的职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人与环境匹配"的视角解释医生行为和政策落实的关键点。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对10个在职医生关于"多点执业"政策和职业倦怠情况的深度访谈,分析医生对政策的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不匹配时,医生易倦怠易离职甚至弃医,当职业环境为组织需要个人时,医生最易自发产生"多点执业"的动机,而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匹配时,医生不易离职且更易接受政策。"多点执业"这种"模糊性政策"的落实,主要视政策是否满足其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多点执业能提高医生的心理和经济回报,甚至寻找到更匹配的组织,是职业环境的再选择,有利于减轻医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医师在两个或多个医疗机构同时执业的现象,即"双点执业"或"多点执业",在各国的医疗系统中普遍存在,影响深远。由于对患者以及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对医师双点/多点执业推出了多样化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一方面导致医师行为策略的改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管制失灵的现象。与政府直接管制相比,契约制度的完善会提供一个更好的行为规范环境。  相似文献   

10.
区域注册制度与知情报备制度赋予医师多点执业的自我决定权,理论上是助推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好新政。但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注册制度激励机制下,仍有近一半的医师并不打算积极开展第二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可能再次遇冷。从法经济学角度观察,其实质是医师在医疗侵权责任高风险的制度条件下,基于经济人理论及预期效用理论所致的消极防御性医疗,具有制度性、内生性及隐蔽性的特点。就医师多点执业配套制度改革而言,首推完善医疗侵权责任制度,是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内在制度逻辑所需,也是医师多点执业核心主体医师群体的首盼。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已在全国诸多地区展开试点.时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患者对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改革举措并无太多认识,但多数患者持支持态度.与此同时,患者也表达了他们对该举措利弊的一些看法,希望该举措得到很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全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师以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执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执业危机管理能力等为内容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不仅能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还能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医师的人文素养,切实维护医患双方权益。提高医师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教育与培养。由此提出了针对其培养的"理论课程教育—临床实习教育—执业实践终身教育"模式,并阐述该模式中的各个环节,以期为提高我国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医师执业活动的法律,它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医德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上,以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人民健康为宗旨,将医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因此,长期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医德教育,为这部法律的制定及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在医学活动之始,就有了对医生这一职业进行约束之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的《黄帝内经》、《希波克拉底誓…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已在全国诸多地区展开试点。对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患者对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改革举措并无太多认识,但多数患者持支持态度。与此同时,患者也表达了他们对该举措利弊的一些看法,希望该举措得到很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医师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包括在理念层面培养人文精神和在实践层面培训人文医学技能.中国医师协会建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医师的专业精神,医学道德.和谐医惠沟通模式,与病人建立关系的技能.对病人解释病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的技能.向病人通告坏消息的艺术等.经培训后的医师可参加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概念,认为培养该能力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潮流,是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师素质的要求,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是基于病人的需要;最后提出有关培养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完善人文医学课程的设置,发挥专业教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医学教育氛围,创建医学人文教育的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17.
本调查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患者的就医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医师的期盼比过去增多,特别是对自主权、保密、医疗公正、医疗费用、尊重人格等有明确的诉求,医患间在对待医师专业精神些问题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患者人群对医师执业精神的认同也有不同.医师执业精神的建设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执业医师执业权利内容概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执业权是执业医师享有的法定权利之一,但对执业权的具体内容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与认定.首次提出并论述执业权应该包括诊断权、治疗权、处方权、证明权、疾病调查与身体检查权、死亡确认权、终止治疗权等七项权利.  相似文献   

19.
论处方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方是由医生(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及乡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学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处方权一直由医生单独主持,缺乏一套处方监管机制,难以保证处方的合理有效性.从法制方面看,有关处方的个别性规定散见于许多相关的法规中,没有系统全面的处方法规,这是导致处方滥用的重要原因.严格处方制度,规范处方行为,是当前卫生法制的紧迫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出台的非常及时、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具有良好医师专业精神的医生,实际上也应当是患者心目中的理想医生.为了了解医生对自身专业精神素质的要求与患者对医师的期盼是否一致,医生的努力是否是患者所希望得到的,本调查在问卷中,以"您心目中的理想医生"为题,设计了6个问题19个选项,在此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