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髓系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正常对照髓系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显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髓系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不同。因此,流式细胞术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髓系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正常对照髓系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显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髓系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不同.因此,流式细胞术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此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多种机制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体内,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T细胞功能亢进、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综合分析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Th1细胞异常活化导致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造血干祖细胞损伤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有如下解释造血干(祖)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功能缺陷;免疫功能紊乱。这些解释显示着深刻的哲学意义,正确地应用哲学思维将有助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有如下解释:造血干(祖)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功能缺陷;免疫功能紊乱.这些解释显示着深刻的哲学意义,正确地应用哲学思维将有助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已经突破了“种子”、“土壤”、“虫子”学说,并沿着“免疫异常”理论进入“自身免疫病”理论。同时这是一个科学思维付诸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大量证据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它应该符合自身免疫病的共性,这一认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在更高的层面上考察原来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已经突破了"种子"、"土壤"、"虫子"学说,并沿着"免疫异常"理论进入"自身免疫病"理论.同时这是一个科学思维付诸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大量证据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它应该符合自身免疫病的共性,这一认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在更高的层面上考察原来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变,导致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增殖,不能发生程序性凋亡,从而导致骨髓及外周血中大量白血病细胞积聚,进一步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发生及发育,而呈现贫血、出血、严重感染等临床表现,及全身脏器的广泛浸润,比如浸润至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按照造血干细胞细胞系别发生恶变的不同,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  相似文献   

9.
乐清市芙蓉镇前篛村高中生马强国,2006年11月27日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威胁生命,且此病的医疗费巨大,据医院估计约需30万元人民币,这对本来家庭贫寒的马强国来说,不啻于罹了没顶之灾。面对这残酷的事实,其父母发出了“救救我的孩子”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心肾贫血综合征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和慢性心衰患者中大有人在,并日益受到医生重视,对其的正确认识及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因此我们深入认识心肾贫血综合征及研究新的临床防治策略时,有必要着眼于心肾贫血综合征的内在特征并运用系统学方法原理分析其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E测量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测量三尖瓣环游离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并计算其比值(Ea/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病例组RVFAC、Ea/Aa、SRs、SRe、SR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SRs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SRs、RVFAC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664,P〈0.001)。SRe/SRa与Ea/Aa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STE可以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探索肾移植术前患者应用大剂量促红素(50 IU.kg-1.day-1)纠正严重贫血以达到手术要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70例尿毒症严重贫血患者据是否有肾移植要求分为A、B组,A组每日皮下注射促红素50IU/kg,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上升至80g/L,改为常规剂量维持等待肾移植手术施行。B组按常规剂量应用促红素。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生化、血液流变学、血压等指标及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自治疗2、3、4周后血红蛋白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血生化、肝功系列值、血液流变学、血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肾移植术前患者应用大剂量促红素可避免多项肾移植不利因素,可较好地解决肾移植术前贫血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层面理论(multilevel theory)已成为组织研究中的一个新范式,它可以研究微观和宏观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一个思考和决策框架,文章在简要回顾多层面研究的来源后,介绍了3种集体层面的结构、集体层面结构的5种“构成模型”(composition model)、以及1个判断框架,并介绍了多层面研究中常用的4个论证指标(rwg、ICC(1)、ICC(2)、WABAI)的算法和区别,最后对常用的3种分析方法(WABA:within-and-between-analysis、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CLOP:cross-level operator)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槐耳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对照组单纯口服吉非替尼。4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瘤体大小、生存质量的变化和药物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瘤体大小和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CD8+明显下降、CD4+/CD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槐耳颗粒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是一种评价动脉顺应性的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易操作、有效的特点,在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探讨S-AASI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使用S-AASI作为一种预测和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指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粘附分子CD18、CD54和血小板CD62、CD63表达变化与急性脑梗塞(ACI)发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52例ACI患者治疗前后CD18、CD54与CD62p、CD63两者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治疗前两者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MUS)这个术语来源于西方,目前也成为我国临床各科门诊常见就诊原因。 MUS 患者的躯体症状体验真实,但是找不到任何器质性异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其与接诊医生的医患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分别从医患两个视角出发,通过横断面研究发现门诊 MUS 患者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较低,MUS 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影响了门诊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借鉴中医理论和方法避免身心分离对治疗 M US 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入选空腹血糖正常并通过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04例行糖耐量试验(OGTT ),将糖耐量正常(NGT )者、单纯负荷后2h 血糖受损者(I-IGT )与同期合并糖尿病(DM )并通过 CAG 确诊为 CAD 的患者38例对照。结果,(1)DM 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尿酸(UA)高于 NGT 组(P<0.05或 P<0.01),且 I-IGT 组体质量指数(BMI)最大,与 NGT组及 DM 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I-IGT 、DM 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重度狭窄、闭塞、弥漫性病变、病变总积分、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均高于 NGT 组(P<0.05或 P<0.01);(3)DM 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均高于 I-IGT 组(P<0.05)。因此,空腹血糖正常的 CAD 患者均应行 OGTT 检查,以降低糖耐量异常的漏诊率;I-IGT 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且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而加剧,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