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方法。前者需通过胃镜取胃粘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基因检测等;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Hp抗体测定及Hp粪便抗原检测等。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一,适用范围也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结合Hp感染特点、检测条件及费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象正在日渐严重,从而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耐药菌院内感染现象.从医务工作者角度来控制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包括: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控制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筛查和隔离疑似感染患者等.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按检测原理不同可分为形态学检查、细茵培养、尿素酶依赖性试验、血清免疫学、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测五大类.而按照检测创伤性的不同可分为侵入和非侵入检查两类.本文将对这些方法分类介绍评价.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胃黏膜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关系密切.然而,Hp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本身的致病能力及肠黏膜免疫保护能力确定,对于有致病毒力的Hp感染应及时有效地根除,而部分情况下胃黏膜内Hp感染参与了黏膜免疫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Hp感染蒙古沙土鼠成功诱发胃癌,在动物实验中直接证实Hp与胃癌发生有关.众多大规模的人群干预研究显示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率,根除Hp后胃癌的发生有减少趋势;Hp毒力基因尤其是cag致病岛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宿主反应基因尤其是前炎症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动物模型显示Hp诱导癌前病变的发生与上皮细胞周期的调控失常、细胞增殖与调亡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象正在日渐严重,从而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耐药茵院内感染现象。从医务工作者角度来控制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包括: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控制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筛查和隔离疑似感染患者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追求卓越的方式之一,基于非侵入性脑刺激的认知增强成为众多学科和公众关注的问题。首先阐述了非侵入性脑刺激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刺激)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提升健康个体认知功能上的应用,并分析了这两种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自主选择、公平等伦理问题,最后总结了该认知增强技术在体育和军事等两个具体领域的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的深部脑区刺激能力及该增强技术的持续和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幽门螺杆茵(Helicobacter pybri,Hp)有非常高的感染率,国人感染率约55%,所以Hp感染处理中的临床问题是目前Hp研究领域中的重点课题,Hp感染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哪些病人应该治疗?(治疗适应证问题);(2)如何治疗?(治疗方案问题);(3)如何避免或克服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Hp对抗生素的耐药是Hp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还要重点讨论Hp对抗生素的耐药牲,Hp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Hp感染蒙古沙土鼠成功诱发胃癌,在动物实验中直接证实Hp与胃癌发生有关。众多大规模的人群干预研究显示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率,根除Hp后胃癌的发生有减少趋势;Hp毒力基因尤其是cag致病岛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宿主反应基因尤其是前炎症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动物模型显示Hp诱导癌前病变的发生与上皮细胞周期的调控失常、细胞增殖与调亡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按检测原理不同可分为形态学检查、细菌培养、尿素酶依赖性试验、血清免疫学、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测五大类。而按照检测创伤性的不同可分为侵入和非侵入检查两类。本文将对这些方法分类介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