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和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具有疗程确定,不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的特点,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项试验证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本文就有关干扰素单用、联合核苷类似物和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和HBV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便于监测、管理;联合抗病毒治疗增加抗病毒疗效尚难肯定,更无法避免耐药发生,并可导致多药耐药、增加药物副作用和治疗费用。因此,优选单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是目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肝治疗的路线图介绍了对核苷类似物耐药的监测时间和处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耐药评价的时间点,大多可以采用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评估.如果出现耐药,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换用或者加用没有交叉耐药的不同核苷类似物处理.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原进而防止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而言,单一药物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控制乙肝的有效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肝治疗的路线图介绍了对核苷类似物耐药的监测时间和处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耐药评价的时间点,大多可以采用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评估。如果出现耐药,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换用或者加用没有交叉耐药的不同核苷类似物处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病毒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在临床上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颁布和不断更新,同时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的专家对《指南》的广泛巡讲、解读,使包括基层医院在内的广大肝病工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预后。现有的核苷(酸)类药物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病毒的耐药突变。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率,有助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比较复杂,应正确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合理应用有限的治疗药物。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儿不应治疗,处于免疫清除期或肝脏组织学提示有明显炎症的应进行治疗。干扰素是治疗的一线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二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路线图"的概念根据以替比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V DNA下降的幅度与出现耐药性病毒突变明显相关的现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治疗后12周~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路线图"的概念、替比夫定"路线图"的临床试验依据及意义的介绍,阐明替比夫定治疗后12~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路线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调整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规避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3.
“路线图”的概念根据以替比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VDNA下降的幅度与出现耐药性病毒突变明显相关的现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治疗后12周~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路线图”的概念、替比夫定“路线图”的临床试验依据及意义的介绍,阐明替比夫定治疗后12~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路线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调整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规避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乙肝肝硬化是HBV感染的最终结局之一。目前的研究证明,抗病毒治疗能使肝脏组织学获得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的病情。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患者仍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药物特点、不良反应、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强效、低耐药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5.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耐药及治疗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核苷类药物做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核苷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或许能阻止或延缓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各种指南及共识也分别阐述了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等.本文就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以便临床使用中权衡利弊,作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各种指南及共识也分别阐述了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等。本文就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以便临床使用中权衡利弊,作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是根据患者对抗病毒药物应答的不同、用病毒及其抗原水平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制定治疗策略、确定治疗时间的一种优化治疗方案.本文将从它的可行性和意义、重要性、治疗策略的确定及在临床上应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拉米夫定的临床优化治疗策略,包括选择适用人群,用药最佳时机,预防和应对耐药的方法.旨在提高和保持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学.仔细谨慎评价病毒载量等指标,客观准确地把握治疗时机,重视情绪障碍和营养不当,恰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尽力形成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完善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