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念珠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结合临床检测及文献报道,发现年轻女性盆腔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病原生物检测,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疗盆腔炎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Uu)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寄生于人的泌尿生殖道,当超过一定含量时才出现感染症状,也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妊娠并发症等.Uu各型别与致病性以及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一直是国内研究的重点.众多研究表明,不同亚群和(或)基因型有不同的致病性.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否会引起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其致病性是否与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相关,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Uu能引起输卵管性不孕,且与抗精子抗体产生有关;通过破坏精子形态和功能、降低精子密度或免疫机制致男性不育.提示对于不孕不育患者要应用新技术分型定量检测Uu,严格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解脲支原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致病病原体.由于对其致病性认识不清,临床上对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的女性,存在不规范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导致其耐药性日趋严重,因此对解脲支原体致病性和治疗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简要讨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解脲支原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致病病原体。由于对其致病性认识不清,临床上对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的女性,存在不规范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导致其耐药性日趋严量,因此对解脲支原体致病性和治疗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简要讨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是一种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被认为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且有致病作用的病原体,可通过性交传播.但因许多正常女性阴道内可检测出UU,且其中一部分人无性生活史或亦无任何症状,即并非都具有致病性.临床检查到UU,并不能确定是寄生状态还是感染状态,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UU致病性认识发展的矛盾运动,发现UU致病力受血清型、浓度、宿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是一种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被认为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且有致病作用的病原体,可通过性交传播。但因许多正常女性阴道内可检测出UU,且其中一部分人无性生活史或亦无任何症状,即并非都具有致病性。临床检查到UU,并不能确定是寄生状态还是感染状态,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UU致病性认识发展的矛盾运动,发现UU致病力受血清型、浓度、宿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阳地区2009年4月~9月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从住院的82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采集部分伴有重症倾向的244例患儿的肛试子和咽试子标本进行RT-PCR技术检测,并进行临床观察.218例检测到肠道病毒,占89.34%.其中138例为EV71,占63.30%.72例为CA16,占33.02%,两者之比1.92:1.不同年龄组的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EV71感染明显高于轻症病例,两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贵阳市住院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1岁~3岁的惠儿EV71感染明显高于CA16,EV71比CA16更易引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轻症病例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传染病的处理,根据几千年历史的共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进步,传染病的变迁,特别是今年突发传染病的暴发;以及传染病本身的三个特点即病原、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等,预防为主应该是首要决策.目前引起全球震惊的禽流感,由于病原易变,同时野禽感染导致污染源不好控制,病禽感染人的病死率竟高达50%.从病原、病源及治疗方面都很棘手,未知数不少,治疗缺少现成的经验.因此防禽流感、人流感及治疗方面均要掌握预防为主的决策主体,无病有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既防播散又防加重病情,还要防止不合理施治造成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BD)病因不明,微生物异常包括肠道微生态紊乱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是其发病和反复发作的重要触发因素。研究发现缓解期IBD的复发常常由一些肠道感染因素诱发,因此在活动期的患者中经常可以发现肠道病原微生物的重叠感染,另一方面由于IBD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皮质激素等药物,本身机会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例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巨细胞病毒等,造成了病情的加重以及治疗困难。本文就IBD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