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2期刊登了一篇对我们的研究观点提出质疑的文章 ,题名为 :“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1]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理解我们的观点 ,本文将对原始意识论作进一步说明 ,同时为了回答该文作者周慕瀛先生的质疑 ,我们将对周老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1 对原始意识论研究的进一步说明应该明确指出的是 ,我们的原始意识论观点 ,始获于对细胞功能和结构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进一步思考。现代生物学认为 :“细胞并不是生命物质的杂乱堆积 ,而是由各种生命大分子物质 ,经过组装成一个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整体 ,细胞各部分之间是紧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细胞个体存在原始意识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物质、意识的双轨制进化,并探讨这一新观念的重大意义;方法:把哲学观点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的意识性的作用特点及产生过程加以分析,推论出动植物也具有意识属性,进一步推论认为:单细胞个体同样具有意识属性。以单细胞个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为例,论证单细胞个体内原始意识存在的生物学依据。结论:原始意识的存在是区别原始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标志,原始意识的诞生标志着生命的真正起源,生物进化是物质、意识的双轨制进化。  相似文献   

3.
生命起源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五十年代以来,生命起源的大型国际会议(ICOL)已开过六次。近三十年来,在实验上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多聚体的形成有重大的进展;人工合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实验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今天人们对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尽管今天人们还没有合成生命,甚至对“原始汤液”的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及“毒性”的物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用药的广泛验证,但带来的安全性(“毒性”)问题也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和同处方的口服剂有效性和“毒性”的特点,认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来自于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物质则是导致“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从严监控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盖光 《管子学刊》2016,(4):39-44
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的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的符号,也是一种祈福的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的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的多重关系构成中,人的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的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的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的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的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的,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的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的,那个积蓄生命力的"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的生态合成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生殖、生存、生命等多种意义上探讨湘西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生命意识,试图为土家族顽强的生命力作一个追根溯源的理论探索,并由此得出如下现代启示:原始宗教文化中的生命意识是十分强烈的;宗教信仰的本质是"人类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除了有人文性特性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巫性特性;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不能缺失人类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7.
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与“十四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拯救是原始佛教的最高宗旨,佛教全部教理即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生存状况(即苦、集),如何通过自我的道德实践获得自我解脱(即灭、道)。由此看来,“自我”是佛教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但是在佛教中,关于“自我”的看法存在诸多矛盾,一般看来,在原始佛教中,“无我”论与“十四无记”之间就存在这样的矛盾。“十四无记”,即对十四个问题不加分别,即宇宙是常还是无常?宇宙有边还是无边?生命死后是有还是无?生命与身是一还是  相似文献   

8.
四个月亮与生命安微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生命是怎样起源的呢?许多学者都在探索。美国学者米勒,首次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成份,合成了11种氨基酸,这一实验证明,在地球历史的发展中,从基本元素到无机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构造简单的,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就其起源来说,可能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科马洛夫院士(В.Д.Камаров)早就说过,原始的细菌,极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生命形态。欧巴林院士(А.И.Опари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