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和讨论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对17例有症状的患者行手术治疗,6例无相关症状患者行CT或MRI随访。结果显示,17例手术患者中,除1例较术前症状加重外,余16例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6例无症状患者随访1年~6年,CT或MRI显示脂肪瘤无明显增大。因此,无相关症状患者可行CT或MRI随访;有明显的神经表现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充分的神经结构减压,部分切除及减压术可实现长期的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回顾了本院收治的4例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早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椎管减压,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4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个~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2例,B级2例;术后B级2例,C级1例,D级1例。提示对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预防性气管切开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嵌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50例患者行Ⅰ期颈后路单开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显示,50例患者经平均6.5月随访,内固定均获牢固融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提示Ⅰ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嵌夹脊髓型颈椎病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总结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残留、复发或不适合手术的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首次应用射波刀治疗25例,术后残留和/或复发17例。均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肿瘤的处方剂量16Gy~35Gy,中位值24Gy;等剂量曲线60%~87%,中位值80%。随访12个月~30个月,中位值20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好转32例,稳定6例,加重4例;复查MRI显示:2例肿瘤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2例进展,肿瘤控制率95.24%。射波刀治疗脑膜瘤初步疗效满意,可提高脑神经对射线的耐受剂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研究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自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48岁~82岁,平均63.6岁.手术前后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断神经功能: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颈肩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18个月.术后JOA评分为13.3(10~17)分,较术前10.2(5~14)分有显著改善(t=14.72,P<0.01).术后症状优良率88.9%.仅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为一过性.术后颈肩痛VAS评分平均为1.9(1~3)分,较术前5.2(4~6)分明显缓解(t=14.25,P<0.01).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能使脊髓彻底减压,充分后移,避免C5神经根麻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并对发生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2005年~2011年行膝关节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12例交叉韧带囊肿.10例手术治疗,术前初步测量囊肿位置、术中囊肿切除后行lachman及前抽屉试验检查及探钩检查韧带是否松弛,Ⅲ度松弛患者行韧带重建术.结果10例患者随访均无复发,术后关节症状改善,行交叉韧带刺激紧缩术患者关节不稳,伴有giving way.关节镜手术是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手段,囊肿切除后关节不稳定者应当行交叉韧带重建术.  相似文献   

7.
对于严重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风险大,减压不充分,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其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和减少单纯后路手术的减压不彻底和因脊随后移所致的神经根麻痹.通过随访观察,前后路减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JOA评分,能够彻底地减压并重建即刻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性研究以往行颅脑手术进行戒毒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而分析双侧伏核射频毁损术后吸毒患者动机形成障碍的原因.我们发现,272例患者中有16例存在术后反馈动机形成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下降10例,主动性下降7例,交流减少6例,兴趣减少3例,12例多种障碍类型并存.3例伴有其他并发症者症状较轻.4例术后CT或MRI结果提示平均毁损灶体积约12mm×10mm×7mm.3个月以上的心理行为治疗可减轻障碍程度.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该类并发症与毁损灶的部位过深、体积过大、反复用药后奖赏阈升高有关,通过靶点精确定位、毁损体积控制可能达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对比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OCTR)和加速康复理念下的腕关节镜下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ECTR)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共有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ECTR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都远低于OCTR组。术后1个月时2组的肌电图和高频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照组要优于试验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两组的结果无差异。因此,ECTR对比OCTR在治疗CTS上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痛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与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泥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由同一组关节科医生治疗且符合标准纳入研究的患者11例12髋。比较术前术后骨盆DR片、CT及Harris评分,评估该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改善或接近恢复正常。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泥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显著地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骨再生,具有明显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