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肝治疗的路线图介绍了对核苷类似物耐药的监测时间和处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耐药评价的时间点,大多可以采用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评估。如果出现耐药,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换用或者加用没有交叉耐药的不同核苷类似物处理。  相似文献   

2.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原进而防止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而言,单一药物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控制乙肝的有效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和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具有疗程确定,不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的特点,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项试验证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本文就有关干扰素单用、联合核苷类似物和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和HBV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便于监测、管理;联合抗病毒治疗增加抗病毒疗效尚难肯定,更无法避免耐药发生,并可导致多药耐药、增加药物副作用和治疗费用。因此,优选单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是目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耐药及治疗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核苷类药物做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核苷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或许能阻止或延缓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8.
"路线图"的概念根据以替比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V DNA下降的幅度与出现耐药性病毒突变明显相关的现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治疗后12周~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路线图"的概念、替比夫定"路线图"的临床试验依据及意义的介绍,阐明替比夫定治疗后12~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路线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调整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规避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9.
乙肝肝硬化是HBV感染的最终结局之一。目前的研究证明,抗病毒治疗能使肝脏组织学获得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的病情。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患者仍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药物特点、不良反应、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强效、低耐药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