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时间如逝水 ,世界各国都为迎接 2 1世纪作准备。各国国情不同 ,2 1世纪将会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带来不同的命运。虽然同住在一个地球村 ,确是有人喜 ,有人忧 ,各自承受自己的命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 0世纪已出现征兆。今后的影响更深广 ,势成燎原 ,不可逆转。各民族、国家的现状有差别 ,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的效果也有差别 ,这里只谈中国哲学这个小领域。经济一体化 ,政治多极化 ,是当前的现状。我们要从中国的国情说起。“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是中国的国情。从二千多年前奠定这种格局 ,就被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2.
3.
EDWIN A. RUGG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JCD》1983,61(6):346-34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methodology underlying the formulation of occupational outlook projections and an analysis of projection limitations for career counseling and academic planning.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19世纪初──20世纪初基督新教在广州的发展概略。笔者将基督新教在广州近百余年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807~1842年,这是新教在广州的艰难草创时期,这一阶段传教士们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文字布道、医药布道、个人布道等方面展开的。第二阶段:1842~1910年,这是新教在广州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来广州的传教差会与人数明显上升,且医疗、文字出版、教育、慈善等工作成为传教士们整个传教事业的核心。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传教士们的这些工作对广州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与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史学: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历史剧变,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中国史学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要成就,首先是理论上的成就.这些特点也是中国史学的优点,规定了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今日的中国正处在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历史研究不仅面临着尖锐的挑战,而且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英国实施的《失业工人法》、《劳工介绍所法》和《失业保险法》对解决当时严峻的失业与贫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更大意义在于确立了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些法令出台的动因是英国社会对19世纪后期以来社会形态、政治生态、思想文化状态和国际环境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7.
准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围绕行为的功利标准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两派的争论打破了元伦理学此前的一统天下,推进了当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但这只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同一理论谱系的内部争论,它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旧功利主义的传统理论基地。唯物史观在深刻揭示、批判功利主义理论之资产阶级道德意识形态本质的同时,在正确理解的功利基础上,实现了对新旧功利主义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8.
Josef Brozek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 behavioral science》1979,14(2):93-96
In the encyclopedicPsychology of the 20th Century three volumes are relevant to the work of I. P. Pavlov, his predecessors, contemporaries, and followers. Volume 1 (1976) provides an extensive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non-introspective, “objective” psychology. In Volume 4 (1977), examined in this review and consisting of sections on “Theories of Learning”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separate chapters are devoted to Pavlov’s life and work, and its continu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Classical conditioning is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S-R learning theories, interaction with operant cond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of behavior therapy. Additional materials are likely to be presented in Volume 6 (to be published) dealing with animal psychology, ethology,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9.
10.
一 自梁启超在1902年10月16日的<新民丛报>上撰文将尼采思想首次引入中国之后,迄今已整整一百周年.从唐俟(鲁迅)[1]开始至今,尼采文本的中译本之多,已经不少于十个(含全译本和节译本). 相似文献
11.
妇女的争取权利运动伴随着英国19世纪的政治改革历程.1832、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点燃妇女获得政治权利的希望,但妇女在政治上受排斥的地位并未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变化培育了妇女新的争取权利热潮,激进的女性主义运动走到前台. 相似文献
12.
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到达美洲后成为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他们大多以契约劳工的形式出现,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人身自由而沦为白奴,契约期满后则恢复自由并可另谋生计。在重商主义者看来,白人奴役制有严重缺陷,即在商品制造和贸易方面会与宗主国发生竞争。他们 相似文献
13.
Kant and Empirical Psychology in the 18th Centu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ry Hatfield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8,9(6):423-428
14.
19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世纪开始,济贫院在英国逐步发展起来;1834年后,院内救济成为新济贫法体系的核心。济贫法委员会希望通过济贫院的威慑作用,促使贫民自力更生,减少济贫开支。济贫院遵循“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两个原则,院内的生活比较悲惨,被大众冠以穷人的“巴士底狱”,到19世纪70年代后才逐步得到改善。济贫院制度在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Mark L. Savicka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JCD》2012,90(1):13-19
A new paradigm is implicit within the constructivist and narrative methods for career intervention that have emerged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article makes that general pattern explicit by abstracting its key elements from the specific instances that substantiate the new conceptual model. The paradigm for life design interventions constructs career through small stories, reconstructs the stories into a life portrait, and coconstructs intentions that advance the career story into a new episode.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Social innovations, new ideas about people's interactions, have begun to receive more attention in studies of creativit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conclusions emerging from two recent books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two notable 20th century social innov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tests for college admissions.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books with respect to three key topics, (a) the generation of creative ideas about social interactions, (b)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hese ideas, and (c) the social settings that lead to acceptance and diffusion of these idea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observ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传统易学和上世纪易学研究的分析,对21世纪的易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重点讨论了四方面问题易学价值的新认定;理论思维的新探讨;天人关系的新开展;形上之道的新诠释.笔者认为重新认肯传统易学的文化资源价值,是上世纪易学研究获得的共识,在21世纪,此一共识仍将被普遍认同.而站在发展传统易学,回应时代需要,建立现代易学新体系的立场看,探讨易学阴阳相成互补的思维形式,发展易学天地人整体和谐的天人观,诠释易学蕴含生生之德的形上之道,将更有可能在本世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1620~1723年是天主教在山西合法传入的阶段,山西官方在此阶段对天主教的政策是允许传播,甚或支持利用.1724~1859年间,山西官方将天主教视作邪教加以严禁,但该教禁而不绝,终于在山西扎根立足.1860~1900年间,山西官方对天主教虽然被迫弛禁,但仍极力压抑;这一阶段天主教有外国强力支持,山西社会的诸多问题又为其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该教在山西传播日益广泛、初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