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太虚大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佛教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主张,创立以人生佛教为核心的现代佛教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发动中国佛教改进运动,进而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以求中国佛教的振兴,重新恢复中国佛教的世界地位。尽管太虚大师生前所发动的佛教改进运动多次遭受挫折,但他所创立的人生佛教理论和启导佛教改进运动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不朽的,因而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现代佛教的奠基者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2.
民国之初太虚大师成立"维持佛教同盟会",这个佛教组织仅存一年余。但它的成立却很好地反映出太虚的佛教改革思想,即整顿宿弊,加强僧伽教育,提高修养,倡导佛教慈悲博爱精神,担起社会责任。它的消亡也是当时教界沉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虎群 《法音》2005,(7):28-32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是当时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他生长寒门,二岁丧父,五岁母亲改适,遂依外祖母于道庵;于十六岁出家受学,十九岁西方寺阅藏悟得般若玄旨,自此以迄五十九岁圆寂,四十余年间两次赴日,远游欧美,宏化南洋,举凡台贤禅净、法相唯识以及世间诸学,莫不以大悲之心、般若之旨统而摄之,洋洋乎成七百万言,三教九流无不旁涉。近代佛教风雨飘摇,太虚大师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而又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故大师一生以建僧为务。其核心就是他的僧教育思想,有大量的著述[1],…  相似文献   

4.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天台哲理的一段联想王志远编者按: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有一位著名佛教学者却认为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应当这样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宗和教,其中宗指禅宗,教即指天台教观。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成立的一个既有系统的佛学理论、又有详明的修习次第的中...  相似文献   

6.
李向平  高虹 《法音》2008,(10):18-28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巨变。佛教在此过程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亦经历了从出世到入世的变化。近代太虚大师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人间佛教”的提出,为佛教从出世向人世转变。从而进入社会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教育家,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改革,其佛教教育的教材观表达出一代大师的独到见解。本文从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入手,详述他对改革佛教教育及新编佛教教材的思想,从一个侧面反观其教育主张和理念,这些对当今佛教的僧伽教育仍然有着借鉴意义。太虚大师编纂的佛教教材正知正见,充满了佛教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怀,深受僧俗欢迎,且影响广泛深远。解读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太虚大师的佛教思想和对佛教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9.
正演培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和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在汉传佛教的海外弘传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并曾亲近宝静、大醒、太虚、印顺等当代高僧。演培法师深受太虚大师倚重,25岁时即被任命筹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后  相似文献   

10.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命思想和他对一般意义上的革命的思考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他同情和参与政治社会革命,并在此刺激下进行佛教革命。但他对世俗革命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革命思想是中国近代历史与佛法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12.
金代是女真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女真族原来信奉的是萨满教,随着它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早在东北时候,佛教就由其邻国高丽(今朝鲜)和渤海(今黑龙江)传入其境.当它灭了辽国和占领了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以后,为了利用佛教统治汉人,也就崇奉起佛教来了.五台山在其版图之内,又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所以金代诸帝也都护持五台山乃至清凉寺的佛教.而清凉寺的僧人继宋代中兴清凉之教的成觉大师之后,又出现了一位被金海陵王完颜亮“赐号宣秘大师,铸印令掌教门“事的善慧大师.……  相似文献   

13.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2)
正清末民初以来,在杨仁山、寄禅、圆瑛、太虚、弘一、虚云、谛闲、欧阳竟无、印顺、赵朴初等高僧大德的努力下,衰微到极的中国汉传佛教展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佛教文化传统中的积弊,一方面重新确立中国佛教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试图发扬中国佛教精神来救治西方文明泛滥所造成的世界性灾难。他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划时代理念,成为两岸三地佛教在不同阶段实现现代转型的一面旗帜,影响持续至今。本期邓莉雅著《从判教看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一文,以"判教"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产生的因缘、  相似文献   

15.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虚大师作为近代佛教旗帜性人物,于其时代开演"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之理论,进而力推中国佛教近世改革,这与其对《仁王经》的理解于义理上或有一贯性。此外,太虚大师对佛法护国思想的理解亦非仅仅停留理论层面,更于战火年代奋身践行。大师所言所行,实为近世佛教之模范。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内外困境亟待革新,20世纪早期传教士对待佛教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在此背景下,佛教与基督教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对话。其中,太虚大师既从佛教本位出发对基督教神学教义进行了批判,也在佛教革新过程中发挥大乘佛教善巧方便的智慧对基督教现代性组织、传教方式等进行了借鉴。近代的新教期刊《教务杂志》中对太虚大师的基督教神学观及其对基督教现代方式的借鉴也有所反映,同时对太虚大师的改革与现代佛教的兴起多有涉及。太虚大师吸收借鉴基督教现代化经验对中国佛教所进行的革新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进程,书写了人间佛教的序章。  相似文献   

18.
太虚法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绋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大师.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及其业绩,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察,而"关于僧众寺院制度在理论上和事实上的改进为最重要".1922年武昌佛  相似文献   

19.
高丽国僧人谛观所录的《天台四教仪》(以下简称《四教仪》),在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对天台智者大师五时八教判教理论作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学者资之可了解天台一家教旨的纲宗,有力地促进了天台佛学的推广与普及。不过我们在研究《四教仪》时应注意天台教判学说所固有的圆融精神,避免以偏概全的过患。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21,(5)
正2021年2月2月,是当代著名高僧净严长老圆寂三十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回望近百年佛教史,风起云涌,激荡人心。以太虚大师为领袖的一批佛门志士在西学东渐、列强环伺的形势下,反思清末以来佛教发展的现状,提出佛教的"三大革命"主张,在"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旗帜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佛教运动。太虚大师以佛学院培育僧青年,门下英才荟萃,弘化十方,如星火燎原,照亮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仅就太虚大师传人净严长老秉承"人间佛教"理念,推进僧教育,建立河南弘法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