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界在对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进行广泛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针对我们目前的一些教材和专著对于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阐述方面的缺点,提出了要专门而系统地研究唯物辩证法的体系问题。但对唯物辩证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安排,存有较大的分歧。现将几种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关于构成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原则问题参加讨论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构成唯物辩证法体系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1)逻辑和历史的一致;(2)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蔡婉琪 《哲学动态》2022,(11):16-25+128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潘梓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锁钥——唯物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地基,潘梓年所作出的卓越的哲学贡献包括:创新性地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体系,明确提出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阐明了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他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阐释和探索,是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和创新唯物辩证法的优秀典范,其哲学贡献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理论形态提供了可能路径,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深刻影响了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3.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4.
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问题讨论之后,一些报刊又陆续发表文章,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问题开展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谁提出来的? 多年来,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列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但并沒有确立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实质和核心的地位。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仍持这种观点。李达在《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中认为,黑格尔第一次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唯物的改造,把对立统一规律从唯  相似文献   

5.
本刊于1984年第12期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一文,提出当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讨论文章,并在1985年第4期发表了张华夏同志《论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一文,作者认为系统论中有五条规律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将唯物辩证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促进这一讨论,本刊设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问题讨论”专栏,还于同年第9期发表了《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简介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看法。 从哲学界和科技界对系统论与辩证法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看,意见还很不一致,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提出的带普遍性的规律是否就是这样的规律?论述系统规律是辩证法规律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系统规律是普遍规律,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之中。那么是否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规律都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等。这说明,关于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还有必要深入展开讨论,以使各种不同看法的同志进一步交换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10日至18日,在昆明市举行了唯物辩证法理论讨论会。会议是由华中工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昆明工学院和云南工学院等五院校联合发起的,出席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过程是马列主义所有组成部分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唯物辩证法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过去、现在和将来,唯物辩证法都是根据共产主义原则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不可缺少的普遍方法。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和欢迎人们就  相似文献   

8.
(1982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能不能拯救马克思主义?〔法〕J·C·迪 塔伊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把否定之否定看作 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吗?纪玉祥社会 科学辑刊1982年第3期对马克思异化思想发展的考察郭国勋等 社会科学辑刊19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这不仅表现在对原有理论原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而且也表现在已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了某些具有普遍性的新范畴。尽管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带有探索的性质,但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来说,毕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然而,相形之下,对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一些,有待于深入展开。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得到批评和指教。  相似文献   

10.
尹星凡同志在《试论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以下简称“尹文”)中说:“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事物的矛盾,而不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必须以联系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下面谈一下我的看法,并就教于尹星凡同志。  相似文献   

11.
阳作华、黄金南编的《唯物辩证法范畴研究》,即将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反映了我国在唯物辩证法范畴研究方面的一批成果。全书选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新范畴的概括、原有范畴的深入和范畴体系结构的探索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自《哲学译丛》译载凯德洛夫有关辩证法理论的文章以来,一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不断来信询问有关苏联研究这个问题的详情和当前发展趋势。这里,仅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作一点介绍。把“探讨唯物辩证法”理论规定为苏联哲学界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在1967年8月14日苏共中央决议中作出的,但是认为有必要把唯物辩证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来加以研究和阐述的看法,却是早在写作六卷本《哲学史》过程中就有人提出来了。他们认为,在过去一些年代里,苏联哲学家就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苏联学者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个人或集体发表了大量著作和文章。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撰写和出版了一些总结性的大型著作。这些著作试图在总结已有成果和概括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材料的基础上,使唯物辩证法理论成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完整哲学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正在陆续出版的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及学术界对它们的评价。第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B·马拉霍夫主编的五卷本《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有:第一卷《客观辩证法》;第二卷  相似文献   

14.
《辩证逻辑基础》一书的第二次编写会,今年一月十日至二十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和确定了该书编写的详细提纲。在下述三方面有可喜的突破:一、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辩证思维规律的过程中,确定了以对立同一思维律为核心的规律群;二、运用这个规律群的思想,去研究辩证思维的形式,探索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在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成果,它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现代化具体买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实现第二次伟大的革命,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和发展。我们认真理解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1988年8月22—25日,中日两国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日唯物辩证法研讨会。到会的有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早稻田大学、札幌大学、一桥大学、埼玉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近40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岩崎允胤教授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着重介绍了70年以来日本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概况,就  相似文献   

17.
1995年5月22日至26日,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教学研究会第九届理论讨论会在湛江市委党校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参加研讨会共有70多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体系有四种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主义唯物辩证法。根据是:(一)邓小平哲学思想创立的历史根  相似文献   

18.
论坛荟萃     
龚榆:论唯物辩证法的性质与功能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以独立于人的思维之外的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因而是一门本体论的哲学。唯物辩证法用世界固有的客观规律来描述世界的本质,它的方法论功能正是来自于世界观的科学原理。这种由科学原理构成的方法论,不同于认识论领域的方法论。后者是纯粹意义上的方法论。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既是存在规律,又是认识规律,是二者统一的规律,也就是思维正确反映存在运动的规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用“认识规律”来限定唯物辩证法,这就等于取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在 2 0世纪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 ,重大成果层出不穷 ,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 ,给辩证法的生存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自 80年代下半期以来 ,我国哲学界积极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前沿问题 ,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二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论战 ;三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深入研究。一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系统科学是 2 0世纪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它是本世纪 4 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 ,它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唯物辩证法的研究线索,有助于我们认识它在当代中国的取向。一、反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经验教训 40多年来,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辩证法被扭曲为论证“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被肢解为内容贫乏的畸形物。因此,如何吸取历史教训,坚持辩证法研究的正确方向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一问题下,出现了如下几点意见: 1、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把辩证法置于唯物论基础之上,离开唯物论讲辩证法必然导致唯心论、诡辩论。列宁在辩证法16要素首条就讲“观察的客观性”,显然,我们的失误在于没有贯彻列宁的这一重要原则。 2、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由诸规律诸对偶范畴构成的有机整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