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形视觉与心理表象眼动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娟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08,31(6):1454-1457,1470
本研究通过比较图形视觉和心理表象以及不同认知框架下表象加工的眼动参数,揭示图形视觉加工和心理表象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从视知觉到视觉心理表象,眼动被币新编码,眼动模式更加简洁,视觉心理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认知框架影响视觉心理表象加工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广告的心理传播效果及其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告现已得到众多商家的重视与青睐。研究发现, 网络广告的心理传播效果明显受到广告自身特点(如网络广告的形式、互动性、情感元素、产品类型)、受众状态(如受众的期待、卷入度、先前经验、性别)、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利用修正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互动广告模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模型等对该类广告效应进行理论解释。但现有研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影响因素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因变量指标有待规范、理论总结不力等。  相似文献   

3.
心理表象在多种情绪障碍中均表现出病理性特点。研究者基于心理表象主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心境、双相障碍情绪和社交焦虑进行了心理病理学解释,尤其关注闪回和过度概化记忆等两种典型症状,并且重视心理表象在情绪症状维持中的作用。概括而言,研究者强调记忆形成与提取过程的异常、认知与行为的保护性策略的负强化、对事件及自我的认知偏差等三类因素对情绪障碍的致病作用。目前,针对或运用心理表象的干预与训练方法包括减少消极表象、改变消极表象内容、提高积极表象能力、提高记忆的具体性等四类。未来应注重侵入性表象的功能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病理学模型研究,并拓展干预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产品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怀明  马谋超 《心理科学》2004,27(1):198-199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名人与产品的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名人为高档商品做广告时,广告效果优于非名人广告效果,为低档商品做广告时,非名人广告效果优于名人广告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受众相信名人使用广告中商品的可能性是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广告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宁 《心理科学》2003,26(1):37-40
本研究从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这个视角研究了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实验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对名人广告的信息加工模式。结果发现:(1)名人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用一般消费者做代言人相比,青少年、成年人(大学生)以及老年人对名人广告均明显存在更多的自动化加工,且加工水平没有年龄差异。但是,老年人的控制性加工明显低于其他两组;(2)在非注意条件下,代言人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地影响了大学生组的控制性加工,但与各组被试的自动化加工都关系不大。这些研究发现为广告策略的制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广告促销心理机制从本质上讲就是广告受众从接触广告信息到付诸购买行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心理变化的综合。广告促销心理机制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接触信息 这是广告对消费者影响的开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程度与接触该事物的频度及接触时  相似文献   

7.
国外对平面广告受众注意心理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眼动技术被认为是研究广告注意心理的最佳手段之一。文章从广告刺激和受众主体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外利用该技术对平面广告受众注意心理研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感兴趣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广告频率和品牌成熟度对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陈宁 《心理学报》2001,34(5):65-69
广告可以通过受众的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两条途径为品牌价值的建立作出贡献。该研究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在不同的呈现频率下,受众对不同成熟度商品的广告的信息加工模式。结果发现:(1)在非注意条件下,与新品牌相比,成熟品牌会引起更多的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在各种成熟度的商品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低卷入学习状态下,重复既提高了广告的自动影响,也提高了控制性加工的影响。因此,重复播放是提高广告有效性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视觉表象操作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刘鸣 《心理学报》2009,41(4):305-315
本研究通过视觉表象旋转和扫描的眼动实验探讨表象的心理表征方式。实验一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具有与反应时相类似的旋转角度效应。实验二结果显示,表象扫描的反应时和眼动指标都具有与知觉扫描加工一样的距离效应。由此可以认为,表象眼动与知觉眼动模式具有相似性;表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表征方式并有其特殊的加工过程;表象的心理表征可以是形象表征,而非一定是抽象的命题或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广告中最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相关研究,发现:(1)幽默诉求在吸引受众注意、增强对广告及其品牌的偏好度上存在优势,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加工是否存在促进或妨碍作用则尚未获得较为统一的结论;(2)该诉求的传播效果明显受到产品类型和卷入度、受众的幽默和认知需求、性别、文化差异、已有的品牌态度以及幽默的类型和相关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目前尚存在对广告环境因素、传播的整体过程研究不足及理论总结不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