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是最懂得涅槃的植物。茶乃金刚不坏之身,在山间的茶园里,它吸天地灵气,长成一派茁壮和葱茏,经过烈火铁锅的炒制之后,茶蜷缩着身子成了一团,这时候,你可不要以为茶死了,兜头一股沸水,绿莹莹的茶舒活筋脉,再次展现它翠玉一般的容颜。生而为人,当跟茶学。学习茶千锤百炼容颜不改的尊容,学习茶在遭遇命运沸水的蒸煮中愈加顽强的气节。其实,人还应当跟云学。云是开在天空里的花朵。云是自由  相似文献   

2.
树根     
树根在地下仿佛沉睡了其实,它一直是醒着的它清楚地下的黑暗它知道自己要在黑暗中开拓要在黑暗中生活人们看不见它甚至忘记了它但它自己不会忘记自己黑暗中它不分昼夜地延伸它一刻不停地壮大它明白只有和树冠一样强大才能保持一种平衡(编辑思迪)树根@魏鹏~~  相似文献   

3.
正那年,我11岁,穿着一条三角裤,深夜,站在户外,眼看着我的家,在大火中燃烧,最后夷为平地。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香甜的美梦,尖叫声将我惊醒,隔壁房间是奶奶的,火就是从她那里起的,我二哥听到叫声,从床上跳起来,我在浓烟和黑暗中跌跌撞撞地往外跑,隐约中听到二哥在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叫大家。我们家这幢房子,是木结构的,50多年前建的。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大火吞噬,什么也做不了。  相似文献   

4.
永不干涸的生命泉水文惠主稣耶教导:“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我赐给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若四:14)一股股永不干涸的清泉,从十字架流淌而来,流过绵绵世纪,注入亿万人的心田。是苦恼,被这泉水冲淡,是欢乐,泉水轻扬风帆。是干...  相似文献   

5.
谢爽 《天风》2005,(11):51-51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在一次约翰福音的讨论课上,老师讲到她怕黑,因为在她的经历中,黑暗意味着被遗弃,黑暗意味着死亡。她的话对我有一种强烈的触动,因为曾经我是一个喜欢黑暗的人,因我知道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外人不屑的眼光,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亲人藐视的表情,也只有在黑暗中我才能远离世界的喧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在黑暗中我学会了静默,在黑暗中我学会了孤独,也正是在黑暗中我习惯了被人遗弃。  相似文献   

6.
记住自己的生日,为自己,更为母亲。 这一天,是你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起始日。而这以前,你一直兴奋地生活在温暖的黑暗中。母腹的黑暗是粉红色的黑暗,是透明的黑暗,是温馨的黑暗。黑暗中有你需要的营养,你的阳光就是母亲的心血。  相似文献   

7.
1)新的生物遗传研究 ,比如克隆 ,再次提出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这一棘手问题。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您认为 ,“哲学”在这场论争中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伦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我想我能说的不多。但对于伦理学我倒是可以泛泛地谈一些看法 :它是如何被研究的 ,以及它应该如何被研究。在此我想谈两点。第一 ,伦理学发轫于古希腊时 ,它研究的是道德层面上和社会层面上的优秀品行。不同的美德是优秀品行的不同形式 :从字面意思上讲 ,一个有美德的人是一个社会生活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者。但在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规范莅临之时 ,社会上却出现…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一个人,静静地思索。静静的一个人,无所求。静静地品着杯中的茶,轻轻地放下,看着清香从茶中一缕一缕地升起,感觉到了清心寡欲之美妙。静静的一个人,坐在温馨的小屋中,静静地听着钟“嘀嗒”“嘀嗒”的声音,静静感受到了虚无。静静的一个人,拿起以前的日记,信手翻上几页,往事历历在目,静静之中感到生活的变化。静静的一个人。漫步在绿茵坪中,尘世的一切烦杂的声音都远离  相似文献   

9.
光与黑暗     
林志华 《天风》2007,(8):6-7
人在痛苦中被称落在黑暗里,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时期被称为“黑暗的岁月”。人在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也被称为黑暗的日子,一个人什么都不懂,我们说他在黑暗里——  相似文献   

10.
陈企瑞 《天风》2011,(11):48-48
是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过去的不可能重来,即使前一秒闪过的火花,也已经成为过去,永不会再来。而对于未来,我们又有几分把握呢?未来还没到来,我们无法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未来充满了许多不可知,而人却无法阻止时间把我们推向不可知的未来。我们总是被“永远流逝的过去”和“不可知的未来”紧紧夹住,也总是被消逝的过去所吞噬,被未知的未来所牵引。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恩爱的夫妻,两个可爱的儿女。有天夜晚,丈夫起来方便,妻儿仍在酣睡。紧挨床头的书桌上有一盏自制的台灯,由于时间久了,台灯有些漏电。丈夫几次说要修,但一直没顾上。黑暗中,迷迷糊糊的丈夫没有触到拉线开关,却握住了漏电的灯杆。一股强大的电流把他击倒在卧室的墙角,台灯仍紧紧地吸附在手中。睡梦中的妻子只听见一声凄厉的惨叫,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声呼喊着丈夫的名字,却没有应答。她吓坏了,站在床前瑟瑟发抖,直到隔壁的公婆闻声赶来,关上了电闸。  相似文献   

12.
释戒毓 《佛教文化》2010,(1):109-115
<正> 讲禅和茶,是现在人的时尚,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人们谈到茶就会联想到禅,谈到禅就联想到茶,禅和茶紧紧的联系到一起。"茶"和"禅"的相结合,茶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茶,而是赋予禅的精神,把茶提升到文化上,精神层面上,使茶更具有魅力。"禅"和"茶"结合在一起,以为非常高深的"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得到,感受得到,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下。  相似文献   

13.
浅唱低吟     
爱的潮水是流淌在心底的。它没有声音,仿佛是害羞的。在很深的夜里,爱浅唱低吟,就只有月亮能够听见。被爱的人还没有发现,而相思越来越浓了。望着河的对岸,爱的人真想呼喊。时光安静地走着。一浪一浪的潮水,拍打堤坝。从涟漪到波涛,是抑制不住的念想与冲动。就这样被折磨。堤是保护水的,也将水阻挡。不知道什么时候,水平静下来。也许是累了,也许是不自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布局在城市之中,表达着该城市的独特品性,与城市融为一体;在观赏之余兼具实用功能,精致独到的设计保证了其艺术品质;当大众热情地享用其服务型性能时必定会为其艺术美感所折服,从而接受艺术的洗礼与熏陶;美好的精神体验将人与城市紧紧地连在一起。公共艺术使得艺术、人与城市三者之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良性互动,这就是其作为当代艺术的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斗争活动正在步履稳健地前进,在一个越来越进步的世界中,她们的呼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予以支持。但是在那段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时光中,事情又是怎样一个面目呢?文章拟从西欧中世纪晚期之前的那段时光里人们的女性观入手,通过对彼时人们观念的了解,对比出今日女性取得了何等令人惊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西方逻辑学界或哲学界似乎只有弗雷格、卡尔纳普、塔尔斯基以及蒯因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严格区分了表达式的使用和提及,不少逻辑学家或哲学家,甚至连罗素、刘易斯、马库斯以及赖尔之类的大家都将其混为一谈。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自始至终贯穿于蒯因的逻辑研究之中,充分体现了他在逻辑研究中对精确性的不懈追求,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蒯因逻辑观之门的钥匙。本文明确地指出,单独词项(包括变元)在暧昧语境中是被提及的,而在透明语境中是被使用的,并从使用和提及的独特视角,以哲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蒯因的逻辑观,从而全方位地凸显了他研究逻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众多研究角度下,本文将从他的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出发,分析作品中作者在谎言之下所要表达的真实,对社会黑暗和罪恶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1972年夏季的一天,一个小伙子正在工地打工,看到一个人走了过来,向他借吊桶要打点儿水喝。这个小伙子便告诉他说,井里的水不能喝,因为有血吸虫病。然后,小伙子便把自己刚沏好的一壶茶端给那个人让他喝。在交谈中,小伙子得知那个人是福州人,在永泰呆了两天也没买到火车票,所以打算走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