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的动词谓语句,最常见的格式是“主语一动词一宾语”(简称主动宾句),还有一种多见的格式是“主语一‘把’一宾语一动词”(简称“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而不用主动宾句?这里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意上的要求,一种是结构上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结构上探讨一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的规律。1.1如果谓语动词为固定词组,其受事宾语不能后置,则要用“把”字句。例如: (1)我们不要把线装书束之高阁。(2)党外存在着很多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3)我们不要把“自由”和“散漫”混为一谈。这三个例句中的“束之高阁”、“置之度外”、“混为一谈”都是固定词组充任谓语动词,如果它们的受事宾语不用“把”  相似文献   

2.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3.
张倩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23-123
笔者常见到有些英语学习辅导资料上这样归纳as if/as though引导的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形式:as if/as though引导方式状语从句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虚拟语气;as if/as though引导表语从句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陈述语气。  相似文献   

4.
“有”除了表示确有、具有(“我有一张童年的照片”)和存在(“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以外,还有一种表示估量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由“有”做述语表示对主语进行估量的句子称为表示估量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这种“有”字句谓语部分的基本结构是“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宾语部分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因为估量必须有结果,不能只是孤伶伶的一个词。值得注意的是:用在“有”字句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而不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逻辑知识短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使概念明确、具体,可以对概念的外延加以一定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在名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这样讲是不够准确的。限制是一种增多概念内涵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也是一个由外延较大的属概念(上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种概念(下位概念)的过程。限制的作用是使概念明确、具体。例如,我们说,“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搭配常是约定俗成的,总有一定的稳固性,但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词语与表现对象之间的不等式就出现了,显示了超越常规的搭配现象,这时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比常规搭配更高一筹,语言的召唤力与张力会成倍成倍的增长。动宾搭配的谓语部分,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句子的信息焦点,语义重心,按理说,说写者要完成的传递信息的任务也基本实现了。可是善于创新的说写者总是不满足已有的成果的,他们冲破被动宾搭配的常规,设置了反常搭配的召唤结构,其语义弹性和张力,以及语用效应都大大增强了,有时甚至有着不尽的欣赏情趣和美学价值。动词谓语常带表受事或结果等名词性宾语,规则一条。但同样是名词性宾语,跟动词谓语搭配,有时让你吓一跳,反常得真够可以了。“没大没小,乱跑舌头.”(刘绍棠《眼里的村》,《人民文学》1991年第4期)  相似文献   

7.
“V成”句式——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词“成”最常见的用法并不是充当句中的主要谓语动词,而是紧接在其他动词(记作V)之后,组成“V成”结构。“V成”结构组成的句式内部语义关系颇为复杂,通过对“V成”不同句式的深层语义关系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动词与名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形式与意义之间对应或不对应的关系。事实上,“V成”结构是个歧义格式,例如: A 他烧成了一团灰。 B 她培养成了一名歌唱家。它们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分别为(X为隐含  相似文献   

8.
谓语动词后头的名词、代词一般是宾语,但是谓语动词之后的数量词,有的是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是动作涉及的对象),有的是补语(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数量或持续的时间等)。因而存在着宾补辨析的问题。1.1谓语动词之后的数词+动量词一般作补语。如: ①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老舍《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词汇又是语言发展的先导。随着社会的前进,必然会增加词汇量,扩大词的义项及用法,以丰富语言,提高其表现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词汇量的增加及义项、用法等的扩大手段很多,名作动用就是其中之一。对名作动用的规律及特点本文不作全面的论述,仅就其特点之——形象意义进行一些探讨。名作动用在语言现象中并不罕见。在句法功能上,一些名词作谓语后,可以带状语(见例①、⑤)、补语(见例⑥、⑦、⑧)或宾语(见例②、③、④),可以带动态助词“了、着”等(见例③、④、⑨),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再对其表示的  相似文献   

10.
“到”可以出现在两种句法格式中,一种是单独在句中作谓语,一种是用于连动式中。单独作谓语的“到”的语义沿着“到达空间”——“到达时间”——“到达结果/程度”的轨迹,一步步虚化。连动式中的‘‘到”则实现了由作谓语的实义动词像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演变的过程,虚化为结果补语。在虚化过程中,“到”的位置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绛县方言中“到”出现的语境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到”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是……的”句式有两种。一种是“是 的字词组”作谓语的(以下简称“是……的A”).例如: ①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鲁迅:《社戏》) ②村长是外来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另一种是“是 动词(动词词组)或形容词(形容词词组)等词语 的”作谓语的(以下简称“是……的B”)。例如: ③他们接受这种知识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法与逻辑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语法的专家有时考虑逻辑太少,有的语法著作存在不少逻辑缺陷。编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汉语知识》就有这样的情况。下面着重就划分方面的问题试作商榷。一、“中心浯”能跟主语、谓语、宾语并列吗? 课本从开始讲实词就提到“中心语”,同定语并列(第二册第257页)。讲句子成分时,又说“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第三册第301页)。且不谈“中心语”属于不属于基本成分,单说“中心语”能同什么并列,不能同什么并列。一个属概念包含若干种概念,各个种概念的总和等于属概念;属种关系不同的概念不能相加,也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提出的三个合成谓语——能愿合成谓语、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等合成谓语的说法是不合适的,因为汉语中不存在合成谓语的语言事实。1、汉语缺少语法上的形态标志。我们说的“合成”,如果是指合在一起不能分开的意思,那么汉语里没有这样的合成谓语。这一术语不符合汉语的实际,因为这三个“合成谓语”中间都可以插进其他成份。例如:  相似文献   

14.
“是”的逻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来说,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把句子首先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所谓简单句,指具有“S是P”这样结构的句子,譬如“这是一本书”,“玖瑰花是红色的”,“鲁迅是周海婴的父亲”,“人是动物”。在印欧语系拼音文字中尤其是这样。从语法的角度,可以说“S是P”是一个主—系—表结构,“S”是主语,“是”是系动词,“P”是表语,“是”把S和P联系起来;也可以说,“S”是主语,“是P”是谓语,其中“是”是助动词,和P联系在一起表述S。从逻辑的角度,可以说“S是P”是一个原子命题形式,“S”是主项,“是”是联项,“P”是谓项.“是”  相似文献   

15.
说“炒”     
“炒”的本义,《辞源》释曰:“煎炒,火乾。”《现代汉语词典》讲得更明确更通俗;“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并随时翻动使熟,一般先要放少量的油……”释文体现词性,显然“炒”是动词。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词根,构成“炒菜”、“炒肝”、“炒货”、“炒米”、“炒面”、“炒勺”、“单炒”、“热炒”等词语。直到现在,“炒”的本义,仍是常用常见的。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和双宾语句等都是不同于一般句式的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相互间或者跟一般句式之间,结构上都有某些相似之处,为了分清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可用下面几种方法辨别。一、根据句子成分辨别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把字短语”和“被字短语(或单独  相似文献   

17.
有些讲古汉语的书,对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这样下定义的: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见北京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10次印刷的《古代汉语》上册270页) 动词对于其宾语含有“使他那样”的意思的,叫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见北京出版社出版、1957年5月第3次印刷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增定本74页) 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也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使动用法的格式也叫使动式。使动用法或使动式是指动词对于宾语包含有“使它  相似文献   

18.
谓语中心即谓语中心语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联合词组充当。对谓语中心的认识,关系到句子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价值。如果对谓语中心认识得深,修炼得好,句子就会有超乎寻常的价值。为什么谓语中心会有这样大的威力呢,这与它的特殊地位,特殊作用分不开。 1、谓语中心的结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2期《“的”字词组的构造与功能》一文谈到,“是……的”句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是”为动词,表示判断,“的”字跟它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词组,作“是”的宾语(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判断句——笔者)。另一种情况是,“是”为副词,表示强调,“的”是语气词(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动句或形句——笔者)。这两种情况即两种句式有时不易辨别,文章提出了两种区分方法。一是用“抽出法”:表示强调的“是……的”可以抽出来,全句结构不受影响,语义不变;表示判断的“是……的力不能抽出来,抽出后要么句子结构不完整,要么语义有变。一是看否定形式:表示判断的“是  相似文献   

20.
连谓式一般语法书上称作“连动式”,但构成连谓式的谓语成分并非都是动词.所以还是以“连谓式”的命名为好。什么叫连谓式呢?要知道连谓式,须先知连谓词组,因为连谓式是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式。所谓连谓词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合称)或谓词结构连用,中间没有并列、偏正、述宾、述补、主谓等关系,也没有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