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2016,(2):3-3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服务广大佛友,方便信众通过手机终端了解佛教资讯、学习佛教文化、参与慈善活动,重庆华岩寺在方丈道坚大和尚倡导下,以华岩佛教云端大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于2015年成立了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掌中华岩”佛教慈善APP项目组。  相似文献   

2.
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历史上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佛教团体对慈善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佛教慈善研究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把学者相关成果梳理为佛教慈善思想,善书、功过格与慈善观念,寺院经济和古代佛教慈善,台湾佛教与社会福利,当代大陆宗教团体参与慈善事业等五个方面,并指出,基于跨学科的田野调查和综合分析,对佛教慈善组织以及宗教慈善的法律探讨乃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佛教素有慈悲济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之精神。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四众弟子的积极参与下,江苏佛教界坚持抵制佛教商业化行为,回归佛教文化本源,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福岛地震慈善赈灾以及"佛教慈善月""宗教慈善周"等活动中,均可见江苏佛教界的善行义举。当今的中国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江苏省各级佛教协会和全省佛教寺院借此良机,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佛教慈善工作的新形式、新机制,如经常性依托各类佛教网站、公众号以及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载体开展各类慈善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同心慈善会和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三个佛教慈善组织为重点,对它们的慈善活动开展和组织运行机制进行剖析,比较其组织特点和发展优势,并将三者分别归纳为"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三种类型。以这三个佛教组织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反映出福建佛教慈善的基本状况,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佛教组织运行机制特点,从而揭示我国佛教慈善组织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6.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1)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12日,由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河仁慈善基金会赞助的首届"佛教与现代慈善"研讨会在福建省福清市崇恩禅寺召开。来自大陆、台湾的慈善家、佛教慈善组织、学界精英40多人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两岸人间佛教与南传佛教的慈善对话"、"净化心灵的佛教慈善"及"大都市中的佛教  相似文献   

8.
郑筱筠: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近年来,大陆佛教界相继成立佛教希望工程编委会、慈善功德会、慈善超市等慈善形式,而港台地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和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等也积极践行慈善事业。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是如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月21日,重庆市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在罗汉寺大礼堂举行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捐赠会。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兼佛协慈善功德会会长惟贤长老,市佛协副会长常慧法师、正铠法师、普正法师,佛协各办公室主任,以及接受捐助的代表和各地居士100多人参加了捐赠会。惟贤会长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国内外高僧大德、四众弟子对重庆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的支持和信任。接着讲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强调学佛人要行无相布施。此次慈善功德会共计捐款185,400元。接受捐赠的有身患癌症的几位下岗职工和农村村民,有九龙坡区、开县、江津和在华岩寺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2018,(1):78-78
——重庆市道教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2017年,重庆市道教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开展扶贫助困、养老扶幼、医疗扶贫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动,全年募集各项善款及物资近120万元,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1.
公益慈善     
正重庆市道教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2017年,重庆市道教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开展扶贫助困、养老扶幼、医疗扶贫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动,全年募集各项善款及物资近120万元,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2.
何谓佛教慈善佛教慈善的慈指慈悲,即对他人痛苦感同身受,进而产生深切的同情。慈悲的极致是无缘大慈,是无对象分别、无条件、不求回报地给予众生以快乐、幸福。佛教慈善的善,是指能给予  相似文献   

13.
山西佛教慈善事业源远流长,笔者用两年时间收集了近年来山西各县市佛教慈善数据资料。结合山西佛教慈善历史传统,分析了现阶段山西佛教慈善事业出现的新特征,借此以卵击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3)
正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佛教界贯彻"精准扶贫"的理念,借出席云南省佛教协会于2016年2月18日至19日在西双版纳举办的"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和"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庆典法会"之机,针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佛教协会藏传南传佛教工作办公室和慈善公益委员会联合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四川  相似文献   

15.
安博 《法音》2023,(6):74-75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引导佛教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02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慈善公益培训交流活动在江苏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16.
能超 《中国宗教》2018,(9):37-39
佛教素有慈悲济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之精神。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四众弟子的积极参与下,江苏佛教界坚持抵制佛教商业化行为,回归佛教文化本源,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福岛地震慈善赈灾以及“佛教慈善月”“宗教慈善周”等活动中,均可见江苏佛教界的善行义举。  相似文献   

17.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本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品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佛教慈善出自佛教的慈悲精神,也属大乘佛教菩萨道的修行方法,无需作秀。然而出于宏观考虑,佛教慈善也可以面向社会进行宣传,由佛教的法师们在公众面前做出表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劝募,激发大众的慈悲心,使点滴之力汇聚成为相当可观的慈善力量,并且努力营造大家都乐于行善积德的健康氛围,这样的慈善行为及宣传,既是救助困苦的实际行动,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与救赎,同时可以让全社会通过了解佛教界做出的大量善举,进一步理解佛教入世利生的积极作用。作为佛弟子,我们的做人和修行宜低调,而我们行善可以高调。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3,(8):41-42
记者:长期以来,佛教与慈善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请您大致介绍一下历史上佛教的慈善传统。学诚法师:生长在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优良丰厚的慈善思想和慈善传统。大乘佛法传入中国以来,对我国慈善事业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尤其重要的充实、发展与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