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新出《引簋》是一篇册命金文,其内容关涉周代军制中的命卿制度。命卿以周王设在诸侯国内管理军事事务为主要职责,周天子通过命卿来掌握诸侯的军事力量,进而达到控制诸侯的目的。缘此,周代命卿具有王臣与公臣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性质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周王引导、监督诸侯的军事行为,更强化了诸侯地方政权的性质,使诸侯之师带有"军区"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在齐国的衰落刘大秀宗法制度是奴隶社会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制。产生于氏族社会,经过夏、商、西周逐渐完备。其内涵是指以始祖的嫡长子一系递承而下的嫡子为大宗,其余庶子为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都受这一法制的支配;在大宗与小宗之间有一种明显的臣属关系。其...  相似文献   

3.
诸侯联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而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齐、鲁两国的联姻现象,在纷纭复杂的诸侯联姻中,又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这大致上有三个原因:第一,齐、鲁两国为周天子同时分封的毗邻异性之国,具备联姻的客观方便条件;第二,鲁为宗周之诸侯,春秋时期,周天子的一统天下并没有完全实现名存实亡,这从政治上同时维系了鲁国的地位;第三,齐在爵位上虽然次于鲁,但自春秋初期齐桓公小白  相似文献   

4.
道与气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中国哲学的基础归结为两个范畴,那就是“道”与“气”。一、道与理1.中国哲学之所以把道与气作为自己的核心,乃是由于中国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哲学形成的时候,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周天子有名无实的统治之下,各诸侯国国内、国际的纷争不断,如何治理好国家,使国家强盛、富足而有秩序,并且使天下免于动乱,是当时思想家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思想家们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为诸侯聘用,获得社会的承认,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的思想家也关心个人。但是,他们所关心的“人”,主要还是自己的同类。他们关于个人命运的讨论,主…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管夷吾字敬仲,出于姬姓而居于齐;齐,姜太公封国,姬姜联姻乃宗周之传统。齐桓公得国后,厚礼管仲以为大夫,与鲍叔矛、隰朋、高傒等其修国政。盖春秋时代,生产趋于发达,井田崩溃,公社瓦解,而民多游离,于是管仲重定安民之策,定人之居,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有工商之乡乃齐之  相似文献   

6.
曹建墩 《孔子研究》2012,(3):93-100
上博简《天子建州》"天子歆气"章简文是论大飨礼的饮食礼规,为天子与诸侯以下贵族共食之礼。大飨礼中,天子至尊德厚,歆享食物之气嗅;诸侯位卑,德下天子,则礼节性地食用俎实、脯醢等"亵味";大夫地位又等而下之,有脯醢之荐而无俎实;士地位最卑,故仅能馂尊者之食余。简文反映了周代"至敬不飨味而贵气嗅"的饮食观念,体现出饮食礼别尊卑辨贵贱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董君 《管子学刊》2011,(4):22-24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显示出稷下先生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稷下学宫的用人特点。淳于髡赘婿出身,因事获髡刑,地位低微,又加之齐地巫儿婚俗盛行,其实为巫儿婿。稷下学宫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双重属性。淳于髡被立为"上卿"、"列大夫"、"上大夫"、"诸侯主客"、"博士",说明了他在稷下学宫中的荣耀地位,并非是官职。  相似文献   

8.
徐学琳 《管子学刊》2011,(1):123-126
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是齐文化考古和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具有高规格的祭祀遗迹,可能为诸侯之社,其葬有齐之宗室、执掌军权之卿,应为齐国近畿军事重镇。综合陈庄西周城址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可能是西周时期齐国的别都或辅都。  相似文献   

9.
温静 《法音》2009,(1):51-54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  相似文献   

10.
《汉书·货殖传》里有一段文章说:“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及周室衰,……陵夷至乎桓文之后,礼谊大坏,上下相冒,国异政,家殊俗,耆欲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系年》基于其对于周礼内核的深刻理解,将周礼之崩溃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周天子与天之联系的断裂,导致了周王朝的灭亡。周亡之后,所谓周天子都只是自称为王的诸侯而已。历史进入力征争霸时期。争霸战争的实质是攘夷,夷夏之辨的核心即在于夷贪夏仁。以晋为核心的华夏以仁德结盟抵御以楚为首领的夷狄之贪暴。随着诸夏联盟的解体与晋自身的分裂,至武阳之战,战争双方仅仅只是利益争夺而无仁德支撑,三晋虽胜楚而华夏亡、周礼崩,历史的意义宣告终结。正是在这一历史的无意义之处,诸子开始了各自的思想建构,由此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2月22日下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四川大学文科楼举行了“深切怀念道教学泰斗卿希泰先生”座谈会,深切缅怀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国家“985工程”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盖建民主持。卿希泰先生的长子卿海若先生、次子卿格非先生、外甥女余晓红女士等亲属,全国老子  相似文献   

13.
吴布林  丁阳 《管子学刊》2011,(4):100-103
秦王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所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中华一统2000年的政治格局。然而赢氏秦国在西周末年仅仅只是周天子册封的"西垂大夫",后经数十代秦人的艰苦创业,终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在这过程中,秦国国都数次变更,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因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自商末周初巴人助武王伐纣,实为周代南北移民启其端绪,其后因为各诸侯及周王室的分封、迁都、戌边、征伐、出使等活动,致命南北移民未有绝续。而从史载周公、王子朝等士卿"出奔",以及老子隐楚、孔子适楚等情况考察来看,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南夷巴、楚之地就已广泛存在南北文化交流和移民流迁情况。因为战争及其他原因,南夷既有迁出之民,亦有移入之民,对于南奔的士卿,甚至得到楚国等诸侯国的重用为客卿。当然,周代移民状况的考察,有利于进一步论证民族共同体生成及南北文化交流史等问题。或许,这对于巴、蜀、楚等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定性问题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一田文是田齐宣湣时代(公元前319—248年)著名的政治家,其政治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招贤纳士,豢养食客三千人,一时有倾天下士的美名。田文倾天下士的手段不外乎诱之以利,待之以礼。《史记·孟尝君传》称,“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  相似文献   

16.
全真道创立人王喆,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已成为全真道的重要纪念日。当其十六岁时(1127年),徽钦二帝被掳,北宋亡。咸阳属北宋的永兴军路,亦为金族所占,而王氏是咸阳望族,多资产,仍能生活在异族统治下。重阳子始名中孚,字允卿。伟志倜傥,不拘小节,兼习文武,皆有成就。初修进士业,善属文,才思敏捷。于二十七岁(1138年)易名世雄,字德威,以应金熙宗天眷元年的武  相似文献   

17.
正景教在唐代传入东亚后,到了蒙元时期在北方草原广泛传播,在新疆的阿力麻里、内蒙古的赤峰、敖伦苏木、北京房山等地都发现了景教墓碑,但现存景教遗迹最多的当属当年的汪古领地,这些遗迹在其统治中心敖伦苏木古城附近最为密集。1927中(国)瑞(士)西北考察团中的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首次发现了敖伦苏木古城中的元代景教遗迹和《王傅德风堂碑记》,认定该古城乃是元代  相似文献   

18.
继《管子译注》与《管子通解》之后,赵守正教授又译述了《白话管子》一书,在岳麓书社出版,列为该社《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之一。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思想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孔子在《论语》中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后人追述管仲的言行、学说,辑成《管子》,乃是传述、研究管子的重  相似文献   

19.
司马承祯(公元646-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承祯为上清派茅山宗开创人陶弘景的四传弟子,师事潘师正,遂成为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传其符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享年八十九岁。一生历经唐代太宗、高宗、中宗、武后、睿宗、玄宗六朝,颇受唐代帝王礼遇,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玄宗亲为制碑文。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精通医理,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核心的养生理论。尤其在《坐忘…  相似文献   

20.
孙武家世考     
《新唐书》卷七十三下表第十三下《宰相世系表》记孙武家世云:“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生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冯,字起宗,齐卿。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左传》昭公十九年杜预注:“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又哀公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