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杭州市122名学前儿童(3~6岁)为被试,以点数比较任务及点数异同任务测量幼儿的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以数数测验、基数测验、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及简单计算来测量幼儿的符号数学能力,以此考察学前儿童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的发展及与符号数学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随年龄增长,学前儿童的近似数量加工的敏锐度逐渐提高;(2)点数比较任务与点数异同任务均适合测量学前儿童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但儿童完成点数比较任务的正确率要高于点数异同任务的正确率;(3)在抑制控制、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言语测验成绩被控制后,根据点数比较任务计算的韦伯系数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基数和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分数,总正确率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数数、基数、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分数;(4)点数异同任务中只有点数不同试次下的正确率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分数。  相似文献   

2.
工作记忆与认知能力、智力和学习能力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测量了213名8岁到成年期被试的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探查了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在此期间持续增长,词语广度在18岁达到最高,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在14-16岁达到高峰.不同任务的工作记忆广度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工作记忆的平均广度分数与Pascual-Leone模型的预测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数学焦虑对儿童数量表征表现的可能影响及认知抑制的潜在调节作用,选取70名小学三年级儿童(高焦虑组36人,低焦虑组34人)为被试,在对抑制条件进行操控的情况下,要求其完成符号、非符号数量表征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数量表征任务中均出现距离效应,与符号数量比较任务相比,高焦虑组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焦虑组,且高焦虑组表现出了更强的距离效应。鉴于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更能反映出个体近似数量系统(ANS)的敏锐性,上述结果意味着高数学焦虑儿童的数量表征更不精确,其在相对复杂问题上较差的表现或许源于基本数量能力缺陷。本研究还发现认知抑制能够调节数学焦虑对个体非符号数量表征的影响,抑制条件下高低焦虑组儿童在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大于非抑制条件,抑制条件的设置提高了个体对工作记忆资源的需求,此时焦虑情绪对认知资源的消耗会造成任务所需资源的不足,进而削弱高焦虑个体的认知效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主要探讨了整数数量表征和分数数量表征的关系以及年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对155名三至六年级儿童进行0~1分数数字线估计任务和0~1000整数数字线估计任务的测量。结果发现:(1)对于整数数字线估计,所有年级儿童均主要采取了线性表征;(2)对于分数数字线估计,五六年级儿童主要采取了线性表征,三四年级儿童没有明显的线性表征或对数表征的倾向;(3)整数数量表征和分数数量表征呈显著正相关,不过年级对两者的关系产生了影响,表现在只有五六年级儿童的整数数字线估计对分数数字线估计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语音呈现、无图片辅助的复述任务,探查5~6岁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结果发现,幼儿复述能力在学前期存在明显的发展变化,6岁幼儿宏观结构的得分及微观结构中的叙事总词汇数、复句占T单元比率、连词使用总数等均显著好于5岁幼儿;幼儿的复述能力表现出性别差异;工作记忆与复述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不同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相关,并对幼儿复述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立贡献。结果表明,言语工作记忆是与幼儿复述能力相关的重要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6.
引入Alexander领域知识概念形成数学学科领域知识,以七年级有理数单元为研究材料,编写问卷和E-Prime实验程序,筛选60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数学学科领域知识和学业成绩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学优生的认知过程知识和问题条件知识显著高于学困生,而学理内容知识差异不显著;(2)在简单加工任务上,学优生和学困生工作记忆广度差异不显著。在复杂任务上,学优生的工作记忆广度都显著高于学困生;(3)当工作记忆广度任务中存储部分的词语和数学学科领域知识相关时,问题条件知识分数和认知过程分数能够显著地预测工作记忆广度。而不相关时,仅问题条件知识分数能够显著地预测工作记忆广度。  相似文献   

7.
胡林成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16,39(2):364-370
对物理刺激的数量信息表征是符号数字表征的前提和基础,据此假设在儿童的SNARC效应发生的时序问题上,非符号数量(如面积)的空间表征早于符号数量(如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本研究邀请5岁幼儿完成数字比较和面积比较两类任务,结果发现在数字比较任务中没有出现SNARC效应,但却存在距离效应;在面积比较任务中出现了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可以推断,在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出现之前,儿童已经能够对非符号数量信息进行空间表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字线任务和离散物体任务对81名拥有错误整数偏向的儿童进行干预,再进行分数比较任务,以考查不同干预对错误整数偏向的影响以及分数在心理数字线上的表征方式。结果表明:(1)离散物体组儿童在干预任务中表现较好,在分数比较任务中得分也显著高于数字线组儿童,但反应时要慢于数字线组儿童。(2)正确比较分数时,两组均出现正确整数偏向,但错误的整数偏向依然存在,二者在整数系统扩展到有理数系统这个过渡期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尽管成年期个体的执行功能结构被认为是可分离的,然而,学龄前儿童的抑制和工作记忆的可否分离还存在争议。本文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181名三岁儿童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抑制和工作记忆的可分离性。抑制测查采用包礼物任务、糖果延迟任务和昼夜Stroop任务,工作记忆测查采用找贴画任务、Beads任务和数点数任务。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3岁幼儿的测验任务数据更为拟合抑制和工作记忆两因素结构模型, 这说明三岁幼儿的抑制和工作记忆是独立发挥作用的,抑制和工作记忆功能早在学龄前期就已分离, 并且通过测量恒等性检验发现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1,34(5):1085-1089
记忆广度包括短时记忆广度和工作记忆广度,为揭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缺损特点,筛选103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2.57岁),比较数学困难学生(49名)与数学优秀学生(54名)的记忆广度差异,通过词语系列任务、阅读广度任务以及倒背数字任务,分别测查了短时记忆、言语工作记忆以及数字工作记忆。结果发现,数困组与优秀组的学生在词语系列任务中没有显著差异(t=-1.59, p>.05),在阅读广度任务中,具有显著差异(t=-2.38, p<.05),在倒背数字任务中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4.69, p<.01)。阅读广度和倒背数字之间具有显著相关(r=.24, p<.05),词语系列任务与阅读广度(r=.19, p>.05)和倒背数字任务(r=.05, p>.05)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在具有干扰情况的任务更能有效预测数学成绩,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缺损主要是对抗干扰的能力不足,而非简单的短时记忆广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年Ⅱ型糖尿病人的记忆损伤特征。研究选取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岁以下。病人组平均53岁,正常组52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4项认知任务。结果发现:(1)病人组数字符号测试显著低于正常组;(2)在支持性条件记忆自由回忆中,病人组在有动作演练的高语义关联和无动作演练的低语义关联项目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分离现象;(3)在线索回忆中,病人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两组数字工作记忆广度、无意义图形再认的成绩无差异。根据SPT(subject—performed task)研究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年Ⅱ型糖尿病人记忆的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未表现出受损,但特异信息加工受到损伤,并可能预测随年龄及病程进行而表现出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加工速度与工作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与控制组的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比较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对数学学习困难影响的相对贡献.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加工速度不能解释不同能力组之间的差异,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缺陷在于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工作记忆缺陷在于数字工作记忆、视空间工作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的整体不足,中央执行功能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影响的解释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心算加法和图形旋转/平移两类数学任务,同时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问卷》、工作记忆和抑制任务,以探讨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213名小学五年级儿童参与研究,其中89人参与正式实验.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高数学焦虑组在工作记忆和两类数学任务中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而两组在抑制任务指标上差异不显著;(3)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心算加法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图形旋转/平移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言语工作记忆是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支持了加工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14.
魏勇刚  庞丽娟  夏婧 《心理科学》2008,31(3):652-654
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儿童执行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加工机制方面,如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还涉及到深层的认知神经机制,如前额叶皮质等.此外,儿童数学认知和执行功能在研究范式上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模式,例如冲突抑制任务和规则转换任务等.  相似文献   

15.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液态智力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昌 《心理学报》2004,36(4):464-475
有关儿童液态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 发展的年龄特征早已有了较明确的一致性结论。然而,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机制问题到现在仍知之甚少。早期零星的研究观察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信息加工速度变快,工作记忆能力和液态智力亦提高。由此可推测,对儿童液态智力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能力关系的考察有助于阐明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机制问题。 近10多年已有不少研究分别探讨了液态智力与加工速度、液态智力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并已开始同时探讨液态智力与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的关系。但令人惊讶的是,有关儿童液态智力发展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关系问题的综合探讨几成空白,到目前为止,仅有极少量的研究 (Fry 和Hale, 1996; Miller和Vernon, 1996) 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Fry 和Hale (1996) 还提出了一个模型 (the developmental cascade model) 试图解释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机制,随后Fry 和Hale (2000)进一步阐明并坚持了这一观点。Fry 和Hale的观点是,儿童液态智力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而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取决于儿童信息加工速度能力的发展。这就是说,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加工速度又是第一作用因素。Fry 和Hale (1996, 2000) 提出了她们的观点后,后续研究在国际上仍十分少见。但来自于发展领域之外的研究似乎不支持Fry 和Hale (1996, 2000)的观点。研究发现(Conway et al., 2002),仅工作记忆能很好预测液态智力的变化,而加工速度不能很好预测液态智力的变化。 该研究从南京市中小学随机选取了243名10到18岁的健康儿童(男生127名,女生116名)。所有被试共完成7项任务,包括2项液态智力任务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卡特尔文化公平智力测验,以原始分作为数据分析指标)、3项加工速度任务测试(数字抄写、字母串比较和符号串比较)、2项工作记忆任务(数字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这7项任务所测量的正是液态智力、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这3个因子,且这3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但随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从工作记忆到液态智力间存在显著路径,但从加工速度到液态智力并不存在显著路径,工作记忆几乎可完全解释儿童液态智力的发展变化(85.4%),且可以解释81.6%的加工速度的发展变化量。仅当不考虑工作记忆这一因素时,加工速度才能解释50%的液态智力的发展变化。这表明,工作记忆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基础,而加工速度则不是。这一结果在以三个变量的平均标准分数为基础所进行的层级回归分析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中亦得到了证实。 总体上,该研究并不支持Fry 和Hale (1996, 2000)的观点。工作记忆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加工速度则不是。加工速度与液态智力存在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在于,加工速度反映的是儿童液态智力的同一年龄内个体差异而不是年龄间差异(即发展性变化)。本研究同时对工作记忆之所以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基础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南  刘昌 《心理科学》2006,29(5):1081-1085
本研究得出在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工作记忆对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的作用大于加工速度。加工速度可能是年龄与工作记忆的中介,加工速度可能仅对工作记忆的发展起一种直接调节作用,工作记忆对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可能起直接调节作用,在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工作记忆比加工速度可能发挥着更直接、更一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执行功能是对目标指向活动进行信息整合和控制调节的一系列认知能力,在学前期发展迅速。研究使用执行功能任务组软件考察了210名3~6岁儿童(6组,组间年龄跨度6个月)执行功能各子成分(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随年龄增长,3~6岁儿童执行功能呈上升趋势发展,4岁左右为抑制控制与认知灵活性的高速发展期;(2)执行功能各子成分发展不同步,抑制控制最快,工作记忆最慢;(3)各子成分间呈中度正相关。结论:3~6岁执行功能能力发展迅速,但各子成分的发展进程并不一致;幼儿阶段执行功能测试的年龄分组最好精确到6个月。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选取202名4~5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102人、女孩100人,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幼儿年龄、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推理能力、心理理论与其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Amos22.0验证模型。结果发现,4~5岁幼儿的年龄、心理理论、推理能力能直接影响其阅读理解。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会通过影响心理理论、推理能力间接影响阅读理解,并且心理理论、推理能力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Reed设计的有意遗忘研究范式,以194名小学二、三、四、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年龄阶段被试工作记忆中有意抑制能力的差异,探索抑制机制随年龄增长的发展趋势及儿童工作记忆中有意抑制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结果表明:1)大学生被试和儿童被试之间的有意抑制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中有意抑制能力呈递增趋势;3)儿童的有意抑制能力发展在三年级,9、10岁可能存在一个敏感期。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存在空间工作记忆加工缺陷,其具体受损环节尚不明确。组块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性信息编码方式,是空间工作记忆的关键环节。高度结构化的刺激容易形成高水平组块,因此,刺激结构化程度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能够反映个体的组块加工能力。研究采用Sternberg空间工作记忆任务、Corsi空间广度任务,加入刺激结构化因素,考察高功能孤独症幼儿是否存在组块加工缺陷,并探讨组块加工是否直接影响到空间工作记忆容量。实验1采用Sternberg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结果表明,ASD幼儿存在明显的组块加工缺陷。在易于组块的高结构化条件下,健康幼儿的记忆成绩明显较高,而ASD幼儿在高、低结构化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并无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Corsi空间广度任务,结果显示,不论高、低结构化条件,ASD幼儿的空间工作记忆容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幼儿。但ASD幼儿由于存在组块加工缺陷,在高、低结构化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差异较健康幼儿小。因此,ASD幼儿的组块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此外,记忆存储器的异常可能也是ASD幼儿空间工作记忆容量不足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ASD幼儿的空间组块缺陷主要由于弱中央统合的认知风格,他们缺乏自上而下的组块加工动机,难以主动对刺激形成高水平组块编码,从而影响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