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导语】相对于当代西方美学的稳定推进而言,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在经历了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引介与移植之后,研究者一直反思如何保持中国美学自身之特点,并尝试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获得现代转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这一反思显示出新的方向。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的思路与角度回归思想的源头,发掘其深层内涵,对中国美学思想作出新的解说。这里所选取的几篇文章就是这一方向的最新探索。有研究者关注到中国传统的“诗教”思想,通过对具体说法的细微分析来解说这一思想被人忽视的另一层功能;也有研究者结合考古学的资料,从“斤”到“斧”到“戉”的关联与转化入手,在文化的层面上梳理中国美学思想的起源;还有学者关注到中国早期思想中的“乐”概念,通过“乐(yue)”与“乐(le)”的互训来解说其中存在的不同内涵;更有研究者通过对“汉字”与“汉语”关系的分析,在汉字美学的逻辑起点上强调了应当关注“字音”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3.
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实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并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此“疑古”、“信古”之“古” ,主要指北宋庆历以前传统古典学而言的。传统  古典学至宋代而始疑 ,至近代而大疑 ,形成“疑古”思潮。 2 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对传世文献作重新判断 ,是一次重要的古典学重建活动。而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 ,则标志着它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 ,“走出疑古时代” ,并不意味着走向“释古”。冯友兰先生对其“释古”的解释 ,前后有很大的不同 ,而最终倒向了“疑古”。中国古典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应该是从“疑古”走向“正古”。“正古”即“修正”传统古典学。它一方面肯定传统古典学基本上可靠 ,只需“修正” ;另一方面承认传统古典学也有缺陷 ,所以需要“修正”。具体言之 ,它大致可以归结为“四正” ,即“反正”、“纠正”、“补正”和“判正”。  相似文献   

5.
大味必淡——试论弘一大师书作的美学意蕴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杰 《法音》2002,(4):33-3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上两偈是禅宗五祖弘忍下的上首弟子神秀及禅宗六慧能关于佛性的诗体把握。者认为慧能之所以能胜于神而得五祖付法,成为禅宗六,其根本在于对佛性的彻悟,对“淡”性的最高境界“空”的刻体验。让我们再来静聆弘一大师释子自道:“世法惟恐不浓,世法惟恐不淡。欲深入字法,须将无始虚妄浓厚习气尽放下,放至无可放处,‘淡’性然现前。淡性既现,三界津津有味之境界如同嚼蜡矣。”凡熟知弘一大师书作者皆知其书风以“淡”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7.
但丁·罗塞蒂深谙艺术的真谛,只有赋予它看似远离客体的能指语言/画面,才可以使它的意义游离于所指空间之外而不断加以延伸,成为从心灵升华的感性之梦。但丁·罗塞蒂的诗与画承载的是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徘徊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学院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彷徨与困惑。它们在内容上、风格上的中世纪回归和神话追溯尽管带有唯美主义的表征,但丝毫掩饰不住当时艺术家对传统和现实表现出来的焦躁不安与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履是明初的一位医生兼画家,他结合自身的创作体会提出独到的理论见解,其中的意溢乎形和庶免马首之络美学思想,对于改变当时画坛因袭前人的风气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当代绘画也具有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邢庆华 《美与时代》2015,(2):9-18,1
当代设计遵循自身的美学规律,首先从构思创意进入富于变化的秩序过程,并将变动的美学思想纳入新的视觉冲突,再经过变幻的假定、预想和抽象的精神凝聚,将深藏在艺术观念中的美学潜质逐步体现于律动美的现实之中,使充满隐性特点的"动态因素"在设计过程的深层状态下有机会为作品带来创造性的审美活力。正是这些充满内在审美活力的动态因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审美显现,才得以保证千千万万的个体设计在自身逻辑运动中朝着新时代审美设计风格的大方向行进,也才能真正获得当代设计整体意义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是无法言说的,美学却是要去言说的。现代美学要走出古典美学的本质主义的陷井。手指指月而手指非月,美学要说好那些可说的,让人去通过所说领悟那些不可说的。  相似文献   

11.
水陆画是供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它既是宗教绘画,又是民俗艺术。本文通过对毗卢寺水陆画的宗教文化与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初期三教融合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并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民间艺术家们正是借助宗教题材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因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画的笔墨形式语言是扬弃还是继承发扬,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每一位画家、学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立场。有的人是笔墨中心主义,有的人则认为笔墨等于零。面对这多种观点议论,我们应该梳理清楚,应该有个正确认知。不然,会给水墨画的发展带来混乱。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关于宗教的内容,是30年前中央关于宗教问题文件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国宗教学术发展和提高的理论基础和导向,从维护民族和宗教的团结、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发挥宗教的社会作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等四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宗教学术的前途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傅效明,1956年生,大连人,祖籍山东省平度,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教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现为专职画家。他曾强调艺术的社会书写,曾热衷于前卫艺术,2003年回归绘画。作品曾参加中法当代艺术交流展。作品形式上不囿于古代或当代、国画、油画乃至综合材料。曾有评论"其各种技法自如娴熟如变色龙,能游走于古代的水墨和当代艺术之中"。他热衷作品背后的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2011,(3):30-35
这次大规模修复被称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在文物专家认识里,她是‘百年难遇一次“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地人心坎上,她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当下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丁宁 《美与时代》2015,(3):15-19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市民生活、城市生态、城市品质、城市特色、旅游开发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由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则要重视城市街道的多重意义与多维功能,遵循美学规律与营造原则,塑造好这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出蕴含城市文化与美学价值的街道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王维笔下的自然环境表现为一个自在与和谐的生态体系,自然的山水充满禅意。山水田园诗歌发展到盛唐时代,出现了一个异常华彩的时期,这一时期,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亲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美学是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强调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原则。在用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与日趋融合,美学广泛而有机地吸收了长足发展的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成果,一跃而居于当代的科学体系和思维体系的最高层次,即美学走向了新的综合时代.在我们即将阔步迈入21世纪的时候,如何运用美学改造思维方式,如何提高思想境界,如何指导各项创造性活动,这是美学面向新世纪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孔丽 《孔子研究》2023,(1):125-136+160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是我国古代社会公认、又经中央政府封立的圣人,他们创造和培育的圣人家风无疑是传统社会家风的典范。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有诸多共同性,主要表现为:皆以平民家庭为基础,以家教为成因,以家学为支撑,以修德讲学为范式。同时,四者又有所不同,表现出某些差异性。两千多年来国人无不闻圣人家风而悦之,迄今仍具有普遍适用的示范性指导价值。圣人家风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范式指导价值、路径启示价值和传承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09年,白鸟库吉发表《支那古传说之研究》,提出尧舜禹是儒教观念所创造的架空人物,否定其历史存在。林泰辅主要运用甲骨文等出土文献对白鸟库吉的研究方法与态度进行强烈批判。两者的这场所谓"尧舜禹抹杀争论"的基本框架,与后来的以顾颉刚、王国维为代表的"疑古""释古"争论极为相似。另外,在"尧舜禹抹杀争论"之前的19世纪90年代,白鸟库吉与林泰辅在朝鲜古代史上也曾正面冲突过。本文通过研究白鸟库吉与林泰辅的争论内容、方法与态度,重新思考现在依然被激烈讨论的"疑古""释古"这些研究方法的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