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作者将广告诉求分为诚意诉求和能力诉求,并研究了广告诉求和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对品牌态度的交互影响。通过两个实验,作者发现广告诉求和来源国刻板印象之间的匹配程度正向地影响消费者处理广告信息的流畅性,进而导致积极的情绪体验。消费者将这种积极情绪错误地归因到品牌上,从而产生积极的品牌态度。这一发现证实品牌来源国信息可以在消费者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情绪体验影响不同广告诉求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法分别从产品包装和广告两个方面,探讨积极表情符号对个体购买意愿的积极效应及其机制。研究1关注产品包装中的积极表情符号,发现积极表情符号通过提高消费者的卷入度促进购买意愿。研究2则关注产品广告,发现积极表情符号的积极效应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即相比实用型产品,享乐型产品广告中积极表情符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本研究证实了积极表情符号在产品营销中的有效性及内在机制,为产品营销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发现眼睛注视线索不仅能够引导社会性注意, 还会影响个体对物品的感觉和知觉。注视线索对消费者的影响体现在认知和态度两方面:一方面, 模特注视线索能够引导消费者注意, 增强消费者对广告或产品的记忆; 另一方面, 模特注视线索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喜欢程度和购买意愿, 以及对服务人员的评价。未来可以从产品、消费者、消费情景及注视线索发起人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注视线索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网络语言嵌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分别测量产品卷入度和语言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高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与否对广告的说服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2)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在积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嵌入网络语言组被试的广告态度、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而在消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低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 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 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 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 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亚平  肖万福  覃伍  阎俊 《心理学报》2012,44(9):1244-1264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 构建了以情感为中介的第三方正面评论与网络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 并检验了产品类别和评论员级别对该模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评论的好评度、好评数、时效性直接正向影响冲动购买意愿; 好评度以快乐和唤起情感为中介、好评数以快乐情感为中介间接正向影响冲动购买意愿; 消费者购买低涉入度(VS:高涉入度)产品和阅读高级(VS:初级)评论员发布的评论时, 第三方正面评论对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7.
自我概念对两类怀旧广告诉求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怀旧风潮盛行的大背景下, 怀旧广告日益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然而, 由于怀旧诉求未能正确匹配目标受众, 导致一些怀旧广告的无效甚至是起反面效果。基于此, 通过区分个人怀旧诉求和虚拟集体怀旧诉求, 并将其联结于消费者的两种自我概念形态(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 经由两个实验探查了受众的自我概念形态对不同怀旧广告诉求的反应。实验一采用2(怀旧诉求:个人怀旧与虚拟集体怀旧)×2(自我概念: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组间因子设计, 检验自我概念形态是否对个人怀旧诉求广告、虚拟集体怀旧诉求广告的效果起调节作用; 实验二通过对自我概念采用不一样的操控方式, 对认知反应进行更加有效的测量, 对同一被试接触到怀旧广告信息前后的品牌态度进行对比等, 重复检验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独立自我程度高的消费者往往偏好于个人怀旧诉求, 而互依自我程度高的消费者往往偏好于虚拟集体怀旧诉求。研究结果表明:怀旧虽是一项很好的广告题材, 但在具体应用时, 需要注意怀旧诉求与目标受众的匹配性。本研究拓展了自我概念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在怀旧广告领域的应用; 同时, 论文研究结果对于怀旧营销、跨文化营销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音乐契合度指的是背景音乐与广告、消费环境及商品特征等消费要素的契合程度。背景音乐与消费要素的契合可以体现在音乐特性、社会隐义和文化意蕴三个方面,这些契合程度能够对消费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若背景音乐的音乐特性与消费要素之间存在较高契合度,则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注意效果、加强对商品的记忆并提升购买意图;背景音乐的社会隐义也能与消费要素产生契合关系,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情绪状态、对商品的记忆和选择;背景音乐与消费要素在文化意蕴方面的高度契合则能够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提升购买意愿、促进购买行为。未来研究应探索背景音乐更多的结构属性,进一步挖掘背景音乐影响消费者的边界条件,突破现有理论探索更深入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探索音乐契合对于消费者认知和情绪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朱振中  李晓君  刘福  Haipeng 《心理学报》2020,52(11):1352-1364
外观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因此而导致的成败案例都很普遍。如何进行外观创新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风险感知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发现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而言,高外观新颖性能引发独特性需求从而提高购买意愿,而对于相依型自我建构而言,低外观新颖性则通过降低社会风险感知从而提高购买意愿;同时,本文也确定了产品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对于实用品,所有消费者都对低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而对于享乐品,所有消费者都对高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0.
广告媒体的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71名普通消费者进行《广告媒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者对各类大众媒体的态度取向中,电视广告居首;消费者的态度取向决定其购买行为,电视广告对购买行为的驱动效应最佳。(2)电视广告的收视时间区间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相关,存在最佳驱动期;同时,收视时间也有饱和性;(3)大众媒体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驱动比口传信息效果好。研究经果对提高中国广告设计的水平和追求广告行为的最佳效果,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初始矛盾态度及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低时更可能受辩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高时更可能受和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可以显著正向/负向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矛盾态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即矛盾态度水平越高,正面/负面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地位感知变化对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感知到地位提升还是地位威胁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地位商品的购买意愿均会提升,然而两者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对于感知地位提升的消费者,自我提升动机在地位感知对地位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而对于感知地位威胁的消费者,自我补偿动机同时在地位感知对地位商品和非地位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感知地位威胁的情境下,自我实现的新兴价值观具有强化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作用,而谦卑的传统价值观具有弱化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广告诉求之间的一致性。以往研究忽略了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作为关键心理特征与不同诉求广告之间的匹配性效应。本文探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个人权力感vs.社会权力感)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 其中唤醒度发挥中介作用。当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时, 个体更加强调满足自我需要和寻求挑战以不断提高地位与声望, 更容易激发兴奋等高(vs.低)唤醒度, 从而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此外, 合理化需要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在不启动合理化需要时, 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发挥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 而当启动合理化需要时, 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文基于文化取向的视角揭示了权力感影响广告诉求偏好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为企业根据文化衍生的权力感差异制定广告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受众对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对受众产生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个体性别角色、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反应的影响过程。结果发现:性别、个体性别角色(分为传统性别角色和非传统性别角色)、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可以通过女性自主性意识间接影响受众对广告中女性模特被冒犯性描述的知觉,进而影响受众对企业的负面评价和购买欲望;研究同时发现年龄可以直接预测受众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15.
结合眼动技术与主观态度测量两种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奢侈程度的商品广告中,模特面部表情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时间进程。眼动数据表明,模特表情和产品奢侈程度的交互作用仅发生在模特兴趣区的总注视时间上;该交互作用一直延续到主观评定数据上,即微笑表情能提高被试对奢侈程度较低的商品广告的态度,但对奢侈程度较高的商品的影响不显著。根据层次效果模型,模特表情对不同商品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生在广告浏览的后期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模特表情对不同产品广告的影响,并为奢侈品企业提升广告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析了消费者的思维聚焦(过程聚焦/结果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结果聚焦的消费者比过程聚焦的消费者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同时,时间距离对这一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即时间距离远时,这一效应显著;时间距离近时,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时间距离较远时,消费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部分中介了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7.
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形式,根据诉求重点的不同,广告可分为理性广告、情感广告和混合型广告。有关研究表明,和理性广告相比消费者更乐意接受情感广告,但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特性的信息。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消费者加工广告信息时所使用的不同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将揭示出不同的诉求形式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卿  陈荣  赵平 《心理学报》2011,43(6):674-683
以叙事运输理论和社会心理自我概念模型为理论背景, 通过两个实验对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验证了想象广告会显著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 但对依存自我构念者影响不显著; 自我构念对想象效应的调节作用不因广告场景提示的变化而变化; 无论是强说服或弱说服的想象广告都能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 而对于依存自我构念者, 只有强说服想象广告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笛  王海忠 《心理学报》2017,(1):128-137
通常来说,商业活动中的拟人化设计可以起到增加亲切感、提升产品评价和增加购买意愿作用。然而,产品广告中不恰当的拟人化设计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和态度却很少受到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本文以食物广告的拟人化设计为研究背景,发现广告中对食用对象进行不恰当的拟人化设计会让人产生愧疚感,进而对广告态度产生负面态度。更进一步,本文表明这种负面效应只发生在感知该拟人化对象的人性本真性高的情况。当消费者不相信拟人化对象真的会拥有人性(本真性低)时,拟人化广告并不会给人们带来明显的负面情绪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杨海波 《心理科学》2012,35(3):694-700
为了探讨哪一类别商品的平面广告更适合于采用幽默的诉求方式,研究随机选取160大学生为被试,以16则改编平面广告为实验材料,以广告类型(幽默,非幽默)、商品类别为自变量,以广告评价、广告顺序为协变量,以商品的印象程度、喜爱程度、购买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平衡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幽默广告具有较好广告效果,可以提高受众对大宗工具、小奖赏和小工具型商品的记忆;幽默平面广告更适用于低风险、功能性商品,不适用于高风险、享乐性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