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逄晓鸣  汪玲  肖凤秋  齐博 《心理科学》2012,35(5):1137-1143
已有研究表明反事实思维越多则后悔越强烈。本研究试图通过两项实验分别探讨特质性、情境性调节模式是否影响反事实思维与后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特质性调节模式及情境性调节模式均对反事实思维与后悔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针对情境性调节模式而言,运动模式下加法式思维越多则后悔越轻微,评估模式下加法式思维越多则后悔越强烈;针对特质性调节模式而言,运动模式下加法式思维越多则后悔越轻微。  相似文献   

2.
睡眠不足已然成为当代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为考察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睡眠不足与中小学生负性情绪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睡眠不足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安徽1103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睡眠不足显著正向预测中小学生负性情绪;(2)社会支持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睡眠不足与中小学生负性情绪间发挥单独中介作用;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社会支持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睡眠不足与中小学生负性情绪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可见,睡眠不足对中小学生负性情绪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具有单独及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延迟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理论,以1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和行为实验法探讨了预期后悔在调节模式对延迟选择影响的中介作用及社会参照点的调节效应.结果 显示:(1)不同调节模式个体的延迟选择倾向不同,相比于运动模式,评估模式的个体延迟选择倾向更高;(2)预期后悔在调节模式和延迟选择之间发挥...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掌握目标问卷、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对80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2)掌握目标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4)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反刍思维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调查684位大学生(被试平均年龄为20.26岁;SD = 1.08),探讨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在压力和睡眠质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压力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压力可通过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独立中介作用及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本研究揭示了压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深化了大学生压力对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素质-压力模型及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研究考察了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研究从武汉和商丘两所初中三个年级共选取800名初中生,采用问卷法对其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及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独生与否后,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抑郁和焦虑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反刍思维能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同伴依恋的调节;(4)同伴依恋能够调节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但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内化问题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为引导青少年提升同伴依恋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考察前后机会比较对不作为惰性的影响,探索社会比较的调节作用以及预期作为后悔和价值评估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以84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社会比较在前后机会比较与不作为惰性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2)预期作为后悔和价值评估在前后机会比较与不作为惰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比较的调节效应以预期作为后悔和价值评估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从过程追踪视角出发,运用信息板技术通过3个实验探讨调节模式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信息加工方式(加工时间、加工深度、加工模式)与决策角色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调节模式影响个体的延迟选择,评估比运动模式者更倾向于延迟选择;(2)加工时间在调节模式与延迟选择间起中介作用;(3)决策角色分别调节了调节模式与加工时间、延迟选择的关系,即为自我决策时,评估模式比运动模式者的加工时间更长、更倾向于延迟选择,而为他人决策时二者的偏好无显著差异;(4)决策角色调节了加工时间在调节模式与延迟选择中的中介作用,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即为自我决策时,评估模式比运动模式者的加工时间更长致使其更倾向延迟选择,而为他人决策时加工时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不同调节模式个体的延迟选择偏好及机制及如何根据不同调节模式消费者的差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和学段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方式对山东和上海地区三所学校的6年级至11年级共76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独处偏好可以正向预测内化行为问题;(2)反刍思维在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段调节了独处偏好通过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相对于高中生,独处偏好更容易通过初中生的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反刍思维与年龄关系的角度为独处偏好个体的内化行为问题提供解释,而且对改变个体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86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高层管理者的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结果(离职倾向、反生产行为)的作用。研究发现:(1)高层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工作结果负相关;(2)组织诚信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组织集体主义氛围调节了组织诚信与员工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即组织集体主义氛围越高,组织诚信与员工工作结果之间关系越强;(4)组织集体主义氛围调节了组织诚信对高层伦理型领导—员工工作结果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同伴依恋、朋友社会支持和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三者与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青少年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负向预测抑郁,而且还能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朋友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在初、高中生群体中存在差异,即在初中生群体中,同伴依恋能够通过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而在高中生群体中,这两种间接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同伴依恋对抑郁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为引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依恋,促进自尊及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后悔情绪是反事实思维的产物,对个体决策行为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激发个体反思既往选择,优化未来决策。该研究采用经典的连续冒险任务,从人际交互角度切入,考察了有无旁观者以及旁观者与个体的亲密程度对后悔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无人在场,旁观者在场时个体更不后悔;(2)旁观者与个体间的亲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后悔情绪:在错过所有收益引发后悔的条件下,相对于无人在场,陌生人在场时个体更不后悔,而恋人在场时个体后悔情绪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的发现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社会背景下后悔情绪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妒忌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以836名高中生为被试(M=16.34岁,SD=1.06),采用问卷法对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妒忌、反刍思维以及抑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社交网站好友数量以及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站频率、时间后,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妒忌能够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这种间接效应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与男生相比,妒忌的中介效应在女生被试群体中更显著;在男生被试群体中,妒忌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的影响,而在女生被试群体中,该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自杀的认知模型为依据考察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绝望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采取问卷法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绝望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感恩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感恩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感恩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331名初中生为被试,收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和父母参与,及学生成绩,以验证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师支持对父母参与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绩;(2)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中,父母参与发挥了中介作用;(3)教师情感支持调节了父母参与中介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孤独感和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基于激活假说,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11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974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孤独感、无聊、焦虑和创造性倾向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不仅通过无聊和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对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无聊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其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孤独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正视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自我调节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