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2.
逻辑的范围     
科学的范围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哪些知识领域(或“知识”)可以视为科学呢?例如,应将炼金术、占星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视为真正的科学吗?凭什么来包括或排除一个给定的研究领域?类似地,逻辑的范围是逻辑哲学的问题,因此逻辑哲学的范围问题也是逻辑哲学问题,它包括:逻辑是什么?哪些形式系统是逻辑系统?是什么使得它们如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阐明20世纪以来理论还原的研究纲领的巨大成就及其局限,附带讨论这个研究纲领是否可以由更加广泛、更具有包容性的科学研究纲领所代替,系统思维的研究纲领是否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新研究纲领的候选者。一、亨普尔、纳格尔还原模型还原,一般说就是认为一个现象的领域可以归结到另一个更低层或更深层的现象领域来加以理解,如此类推,就会导出一个这样的论题:一切科学真理最终可以通过揭示支配那些最基本层次的实体与行为的基本规律来加以说明。这是几千年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一种理想、一种追求甚至一种信仰:古有泰勒士的“万物起源于水和…  相似文献   

4.
对于心理疾病成因的探讨,人们习惯把它归于心理学和医学(精神病学)领域,实际上,社会学研究者们从未忽视对此问题的关注。如若追溯社会学的发展史,涂尔干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学领域开创了运用实证主义方法探讨心理问题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者对社会因素在心理疾病的产生和维持方面作了诸多探讨,对社会成因的解释集中在诸如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年龄以及种族或民族等社会因素上。最终形成了社会病原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反应以及社会建构论四种视角。  相似文献   

5.
关于说谎的道德评价和"善意的谎言"的道德辩护问题,在思想史上相当惹人注目。与传统的道德哲学研究路径不同,分析哲学家们在说谎问题上的研究路径主要是意义/指称分析、心理学哲学分析、语言发生学分析、意向分析和言语行动分析。他们提示了一种试图以语言分析探询事物之本性的态度,这些看法与传统上对说谎做出价值评判有较大差异:首先,分析哲学家们自觉地把说谎当作一种言语行动,主要从语言哲学、心理学哲学而非实践哲学上进行考察;其次,他们更注重对说谎的概念分析和心理学哲学的考察。有理由认为,相对于前辈们对说谎问题的实质—实践考察,他们更加侧重于说谎问题的形式—理论分析。通过对说谎行为的观念考察和概念澄清,可以加深对人类说谎现象的了解,帮助我们解决和消解与此相关的某些智性困惑,同时也为我们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哲学分析提供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解经学转向"为开篇对当今世界哲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作者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哲学家活动的主导范式并不是科学探究,而是对圣典的解释,或者或许是对伟大的世界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解释。甚至在哲学史研究中,许多当代学者似乎都满足于对某位古典甚至当代哲学家的著作做出"解读",而不是去探寻这位思想家的实际用意或这位哲学家的见识对我们理解研究对象可能有何帮助。作者认为,哲学实践中的这种解经学转向导致了对哲学史不成比例的强调,以及哲学家与其他学科代表人物之间的互动的弱化。哲学家与科学家和数学家之间真正互动的弱化,导致视角更广阔的哲学研究的关联性大幅度丧失。作者从真理、碎片化、解释学、现象学、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心智哲学几个方面对当今哲学研究的问题所在做出了判断和分析。关于真理,他认为,有些所谓的真理论试图用诸如"可断言性"或"融贯性"这样的术语来敷衍对真理的解释。有些哲学家不是将哲学活动理解为寻求真理,而正在将其转变为一种为了话语的文化话语形式。关于碎片化,他指出,碎片化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缺乏合作甚至相互理解。有时,这种碎片化的荒谬表现为一种强化的历史意识。关于解释学的问题,他认为,20世纪解释学传统的特征在于坚信文本的意义不能以普通推导语言和思想来表达和讨论。因此,一位解释学思想家必须以非推导手段,或许以一种特殊非直义的语言用法(就像海德格尔那样)来对待他或她的解释任务。关于现象学的走向,他指出,现象学家要审慎地研究认知过程的输出。关于逻辑实证主义,作者认为,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工程之所以未完全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概念工具的不充分性。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过错并不在于它们对逻辑的运用太多,而是太少。最后,作者指出,近期哲学,包括在其他名号下进行的与哲学相关的工作的一个活跃研究领域是心智哲学,包括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与哲学相关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观察者必须将其视角扩展得更加宽广,因为认知科学不可能与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研究严格区分开来。所有这些领域中的研究极为丰富多样,因而甚至很难将不同的研究传统相互区分开来,更不用说去评估它们的巨大性能和未来的承诺。  相似文献   

7.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导言: 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若干进路从最近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以往的科学哲学都可以被称为传统科学哲学。而在传统科学哲学中, 我们知道, 按照历史进程它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科学理性研究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开, 认为对理论理性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唯一途径, 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许多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 因为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 从而对科学理性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的主旨张志伟对于一位哲学家,如果不能理解其哲学的主旨或基本精神,就不可能完整、正确地理解他的全部思想。然而这正是康德哲学研究的现状。康德研究者们基于被误解、被歪曲了的知性化康德形象,把他描述为认识论思想家、科学哲学家和形而上学的反叛者,在他们...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性问题作为科学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隐含于科学划界、科学发现、科学评价以及科学进步诸问题之中,制约着它们并通过它们表征出来。正因为如此,在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盛行时,科学合理性并没有明确地作为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人们较多地是关注科学划界、科学评价等问题本身的研究。只是在历史主义取代了逻辑主义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主导地位,从对科学的逻辑分析转向历史考察,科学活动的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被引入科学哲学的研究之后,科学合理性问题才受到科学哲学家们的重视。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界对科学合理性问题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获得为大家都普遍认同的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大学的哲学或自然辩证法课本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通常是这样解释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自然科学知识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的作用。从这种观点出发,有的论者认为哲学家往往走在科学发展的前面。辩证的唯物的自然观在古希腊的哲学家那里采取了朴素的形  相似文献   

11.
近来由于科学和科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科学的科学或科学学。麦迪森(K.B.Madsen)对科学学进行了逻辑的分析,认为科学学可被区分为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历史,利学的心理学和科学的社会学。科安(R.W.Coan)从科学的心理学引伸出心理学的心理学,巴斯(A.R.Buss)则从科学的社会学引伸出心理科学的社会学。不问心理学的心理学或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彤 《哲学动态》2005,(5):40-43
一科学实践哲学兴起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当代哲学对实践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那里,实践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科学哲学,如逻辑主义科学哲学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分开,认为对理论理生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惟一途径,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后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从而对科学理生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度,使得传统科学哲学研究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 ,科学哲学似将风光不再。的确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欧美的科学哲学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科学合理性的论证困难重重、科学元方法论的研究难以为继 ,……基于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对此 ,科学哲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反应是以创新应对挑战。他们有的从诠释学传统中寻找科学解释的资源 ,有的用科学实在论的讨论取代合理性的讨论以寻找一条底线 ,也有的从元方法论转到各门具体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 ,还有的试图在科学的社会研究和科学的文化研究中寻找跨学科研究途径。可见 ,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形式…  相似文献   

14.
L.劳丹最新的著作集中讨论了科学中的争论以及这样的争论是如何解决的。简单地说,劳丹认为科学中存在的争论很多,不是象逻辑经验论者,赖兴巴赫、亨普耳、波普尔这样的哲学家(以及象默顿这样的科学社会学家)所给出的科学变革的说明所能应付得了的;而这样的争论“经常地”、“完完全全地”被化解的事实又与新近库恩等人所持的“整体论”或“大图象”的观点不相容。由此,劳丹着手阐发他自己关于科学变革的解释模型,使之既可以用来解释范围的(以及合理的)争论的可能性,又可以解释这样的争论如何可能最终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还原主义是主导心理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是分层的梯级系统,可以通过已知的、低层级的事物或理论来解释与说明未知的、高层级的事物或理论。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在自己的起步的阶段,曾经把物理学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当成了自己的标准。心理学在解说人的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就把心理行为的规律归结为物理主义的规律。生物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或行为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所决定,人类的社会行为、人格乃至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决定于这些个体、群体、种族或人种的生物因素。还原论与还原方法既有联系又存在着质的差别。还原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合理的地方。这也就可以区分出所谓的物理主义的还原,化学分析的还原、生物决定的还原、生理机制的还原、社会决定的还原、文化制约的还原,等等。在表面上看,心理学研究中的还原主义是一种简单化的或简约化的研究处理。但是,在深层上看,心理学研究却借助于还原论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框架。并且,这也是将各自不同学科的相关的探索转换成为了心理学的学术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福德的意向实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福德的意向实在论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特别是他从心理语义分析的视角,通过自然化的物理主义途径,给出科学命题态度的实在论解释的尝试,推动了对命题态度这一深邃的哲学难题的实在论研究,具有突出的科学认识论的价值。一、对自然主义意向实在论立场的选择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提出了一个心理学难题,即命题态度或命题表征能够根据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进行解释吗?或者说,在科学研究中,在语义上有价值的“无理智语句”与命题态度是相关的吗?对这一难题的回答,引生…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命运     
该著立足于打破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学术论争中陷入的理性与社会二分的知识论僵局,试图解决知识生产的经验条件和理想的成功条件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科学哲学家忽视社会力量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主张科学知识理性认知过程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家则认为,科学家的认知活动必然要受到许多非认知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歧异隐含的一个共同假设是:把社会力量作为非理性的偏见之源。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家认为,社会的变化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使得哲学需要建立完整的人的理论。这种理论目的是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来认识人、解释人;研究的方法应是社会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的结合。苏联哲学家对人的本质、个人、个性、个性的形成、社会主义个性及其形成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的观点看自然化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论 最近,对科学哲学自然化的讨论不怎么关心科学实践的社会本质,它们所注重的是,利用认知科学的成果来解释科学。我要证明,这种探讨有缺陷。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采用了我所谓的认知个体主义,第二,科学实践的社会性是不可化简的。认知个体主义即这样一个命题:自主的认知个体的说明,能对所有的认知活动作出圆满的解释。认知个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体主义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认知个体主义者把个体作为他们的解释理论的分析单位,不过认知个体主义是一种更为狭隘的主张,它与社会科学哲学家所说的心理主义更为相似。按照它的观点,可以用根据自主的个体内在的心理机制所能描述的东西来定义什么是认知的。相对于这种观点,我将提出一种有关科学知识的社会本质的模型,该模型选出了几种理解“社会的”这个词的方式,任何一个较为完备的有关科学实践的模型中肯定都会有这几种方式。我的主张吸收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但相对于伍尔伽和拉图尔(1980)、拉图尔本人(1987)以及柯林斯(1985)所提出的“构造主义的”观点和科学哲学家们最熟悉的爱丁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它与哲学是关系密切的。冯特本人是心理学家,也是哲学家。布伦塔诺、屈尔佩、铁钦纳、詹姆士、苛勒、考夫卡等等都莫不如此。华生否认哲学,但是他对哲学的否认,其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所以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还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何况心理学本身含有社会科学的因素就更难逃出哲学的掌握了。问题在于我们究竟愿意受哪一种哲学的支配。就我个人来说,或者就我国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工作者来说,都深信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科学心理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也只有这种思想才能引导我们建立名副其实的科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