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自七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我国以后,又传入包括青海在内的西北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在回、撒拉族中兴旺发达起来,且世代传衍,人数日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伊斯兰教对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的思想文化,以至这几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都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婆罗门教是否传入过中国?学界颇多争议.本文从古代文献、碑铭、图画及现存文物遗址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证据,证明婆罗门教曾经在中国传播过.虽然婆罗门教没有像佛教一样在中国大规模流传,但毕竟留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O多年的历史。一般来讲,唐、来两代为其传播的初期阶段,元、明两朝则是进入广泛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清真寺不仅始终是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进行思想交流,开展学术文化研究,举行重大活动的中心和维系穆斯林社会生活的桥梁、纽带,而且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息息相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特殊作用。据有关史籍的记载,自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第一次派使臣到长安后,中阿双方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大食使节不断来华,民间贸易活动日趋繁荣。由于唐、来…  相似文献   

4.
5.
伊斯兰教有着悠久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自公元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它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相适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并已成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和层面。伊斯兰教约在公元7世纪中叶传人中国,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具有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特色,这是伊斯兰教与中国历代社会相适应的具体反映。目前它在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6.
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印度宗教在亚洲的角色和传播"的命题,学术界长期聚焦于佛教的研究,却欠缺对印度教的研究。本文在梳理韦伯命题的基础上,进行以南诏的"梵教"和当代白族本主信仰中的大黑天神为个案的初步探讨,认为处于"南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云南各地,在历史上主要是受到印度教湿婆派的广泛影响,或推而广之,受到具有渊源关系的"湿婆-观音"神祇系统的持续影响。这些后来被夹杂在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的印度教神祇,不仅以其长期实践诠释了韦伯命题,并且以宽容与接纳、融合与融入的云南经验,为中印宗教文化交流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初,以个人感情为依托,表达宣泄个人的情感,在西方现代主义流派中独树一帜。其精神要素与中国当时的变革要求心态呼应。20世纪80年代后期,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多样化绘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云南长期传播,全省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地点是昆明、保山、大理、云溪、红河、文山、曲靖、昭通等8个地、州、市。本文拟就伊斯兰教传入云南的年代、教派及其演变特征作一研讨。伊斯兰教最初传入云南的时间,目前仍在探讨,较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 “教门”始于唐代;(二)伊斯兰教传入云南于“元跨革囊”开始。其中“元跨革囊”始传入一说,因有可靠的史料记载,所以早就为大多数学者公认;而前一种说法,因既无直接的史料可以证明,而实物的证明更不充足,尚难成为定论。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统宗教一起构成了非洲的三大主要宗教,当代非洲是伊斯兰教传播的重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伊斯兰教在当代非洲的传播有了新的变化,且与世界伊斯兰社会的联系日趋加强。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各种穆斯林思潮与运动、以及与伊斯兰有关的热点问题都会在非洲伊斯兰社会引起回应。作为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复杂,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同时极端势力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11.
(天亚社印度希盖什讯)印度一些天主教修生接触印度教灵修后,发现有助他们寻找天主,服务人类。在德里的光启神学院就读的耶稣会修生吉尔伯·巴拉说,往访印度教朝圣中心’有助我度克苦生活,了解印度教的灵修传统”。他是29位前往北部里希盖什(智者居所)和霍里瓦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人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各大宗教,试图从中挖掘和借鉴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实践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印度三大传统宗教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作为东方思想传统的代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从中发  相似文献   

13.
印度教认为生命源于最高神梵,梵作为最高真实和永恒所在,统摄宇宙.万物生命为梵所赐,其生命构成皆为五大元素,一切生命皆平等,皆值得尊重,皆具神圣性.人类个体生命存在是整个大宇宙生命轮回的一个驿站,人生过程就是不断在神力的引导之下实现生命的更高层次的神圣化,以期回归最高终极.  相似文献   

14.
印度教向欧美的传播,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1896年著名的印度哲学家辨喜访问美国时,曾在美国讲授印度教哲学,并在纽约市创建了第一个“吠檀多学会”,以弘扬印度教的信仰和人生哲理。此后,在美国和欧洲陆续建立起一些宣传和研究印度教文化的组织,如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的分会、奥罗宾多学会等等。到了20  相似文献   

15.
从教徒的人数上来看,印度教可谓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据1991年大英百科年鉴统计,印度教徒有7亿多人,约占全世界总人口52.9亿的百分之十三以上,仅次于基督教徒(17亿多)和伊斯兰教徒(9亿多),但多于佛教徒(3亿多)。在尼泊尔,印度教被奉为国教,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在印度,印度教属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根据1981年印度政府人口普查的结果,印度教徒为5.5亿,约占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现今的印度教徒早已超过7亿大关。广大的印度教徒遍布于印度的各个地区,有的邦百分九十以上的居民崇信此教。印度教徒最多的邦为北方邦,高达9千2百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因明即佛家逻辑,是公元第四至六世纪中由印度瑜伽行学派弥勒、无着、世亲、陈那、法称等论师,在尼也耶派十六范畴中有关逻辑思想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梵语称为“醯都”(Hetu),含有理由、原因、知识的意思。“明”梵语称为“费陀”(Vidya),在汉语意译为“学”。所以“因明”就是有关于因的学问。“因”的狭义的解释,当指五分(宗、因、喻、合、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外来宗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地方化和民族化并不改变外来宗教的质的规定性,而是为之增添地区的和民族的特色。本文从伊斯兰教的外在形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讨论它是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进而实现其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18.
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在论及道教在海外的传播时,曾谈到道教在朝鲜的传播情况,但其介绍十分简略。由于历史、地理的因素,道教在朝鲜曾广为传播,产生很大影响。了解道教在朝鲜的传播情况,对于中国道教界及道教史研究,亦不无裨益,故特撰此文,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我敢说,当今世界上除了印度本土外,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像印尼巴厘岛那样具有浓郁的印度教文化情结.巴厘岛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神庙多.全岛的面积5,560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却有印度教神庙1,250座.当你乘车由机场到它的首府登巴沙(Denpasar),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岛上都是低矮的建筑,其高度一律不准超过路旁的棕榈树,这是当地政府做出的硬性规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爬疏与田野调查结合,考述鲜为人知的三一教在福建漳州传播历史。发现在漳州不但有萧应麟、张子鲁、许应甲、韩先生等三一教门人的活动,而且宦漳官员也与林兆恩及门人交游往来。与此同时,漳浦宝珠岩、府城三教堂的先后建立,其影响持续至清末,显然与当时漳州的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深入研讨三一教在漳州的活动与传播历史,有助于更好把握三一教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