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政治角度的转向——妇女问题的哲学探讨舒可文(一)人文哲学一直在努力澄清各种人际关系。通常的理解结构总是有一个“我”,再有一个与“我”相对的某一方。“我与别人(theoth-er)”只是最一般抽象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用于知识论问题上的思考,只有知识论才讨论这种“无个性的心灵”之间的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生活性质在“我与别人”这一抽象结构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生活具有着存在论的性质,因此,人际关系的生活性质必须由存在论的角度去揭示。列维纳在人际关系中还区分了“我与他”和“我与你”,这确实有助于澄清许多…  相似文献   

2.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和编委会于1987年4月14—16日召开了以“哲学与生活”为题的哲学积极分子会议。会上有60多位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和城市的哲学界代表人物发了言。在坦率地交换意见的过程中,通过激烈的辩论,广泛地讨论了哲学的现状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哲学思想发展中产生某些消极倾向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克服这些倾向,完善哲学研究著作、出版物和哲学  相似文献   

4.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5.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6.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7.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哲学与哲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对我国当前的哲学状况作出一种描述,使用“贫困”或“危机”之类的字眼恐怕不会遭致过多的反对。真实的情况是,在“经济指标”、“物质利益”成为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强势话语之后,人们或自愿或被迫地被塑造成“欲望工具”,不断走向物质性生存,哲学便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退出,成为一种精神奢侈。“哲学有什么用?”———这是所有关于学术之价值的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它看上去像是社会公众对于哲学的一种质疑,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哲学的一种拒绝。在这种压力下,学界对于哲学间或有一些反思,进行过一些讨论:有的把哲学看作一…  相似文献   

10.
程乐松 《现代哲学》2022,(3):116-119
<正>自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开始,中国哲学就一直在划界:哲学在中国,抑或中国的哲学?“照着讲”的译介工作与历史叙述,抑或“接着讲”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建构?划界的尝试凸显了中国哲学的三重理论困境:其一,哲学反思被预设了的“普遍性”与中国的哲学的“中国性”之间的张力;其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世界与精神生活中抽绎出哲学性并加以申发的哲学史,与面向当下的、基于中国经验的哲学探索之间的牵扯;其三,西方哲学的汉语化与中国思想的哲学化之间的双重他者性。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管理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矫与价值哲学”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国内价值哲学研究的动态和走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及“价值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我国马哲界开展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间, 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今年, 由于纪念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仙逝, 哲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一系列讨论“中国哲学”的文章, 使人们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大为深化。这两个讨论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但深入观察, 却可发现一个共同点: 这就是关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历史, 深入研究这一部历史所提示的哲学教训。本文是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环境中讨论所拟的主题, 并提出对主题的解答意见。一、马…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张利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在近些年的文化讨论中,胡适的文化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也产生了分歧,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便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论者或曰:胡适是“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冯友兰思想进程的讨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学术讨论会简介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界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许多学者都认为,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可以超出冯友兰但不能绕过冯友兰。研究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及其生平的文献越来越多,以至被认为出现了一门新的学问——“冯学”。1995年12月正值冯友兰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主题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对冯友兰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和评价,自然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冯友兰早年以《…  相似文献   

15.
汤拥华 《学海》2003,3(3):33-39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 ,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 ,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 ,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 ,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 ,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建设”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建设”讨论会纪要张晓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995年9月14日,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课题组、《市场经济和文化建设》课题组、《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哲学动态》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建设”讨论会,现将讨论中的内容概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有关问题,有热烈的讨论。按传统的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本体论;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本体论;更多的人把马克  相似文献   

19.
据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1期报导,第13届国际哲学会议将于1963年9月7日到14日在墨西哥举行。会议的筹备工作安排了四部分;第一,全体大会,准备讨论两个总题目:“人的问题”、“对现代的批判”;第二,讨论会,研究一些专题,即:“哲学与语言”、“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数理逻辑”、“美学”、“法律哲学”、“美国哲学”以及“东方哲学”;第三,讲演与论文讨论;第四,学术报告,在会议期间或会议结束之后,参加会议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20.
由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湖北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分析哲学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日至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所等26个研究部门和大专院校的62名哲学工作者,提交了学术论文27篇。讨论会首先安排了关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分析哲学研究”的专题发言和讨论。讨论会还讨论了分析哲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与会者普遍认为,尽管分析哲学致力于对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学究式的烦琐分析,同存在主义、弗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