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对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上,而时间关系推理研究则相对薄弱。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考虑了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以及有无肯定答案等因素,形成了六类推理任务。研究发现: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是否有肯定答案以及推理者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时间关系推理;被试一般是以呈现的前提顺序来表征推理任务的。但是,当被试意识到无关信息时,可以从整体上表征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结论评估范式,考察时向和空间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以及心理模型理论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与三段论有所不同,不论是时间推理还是空间推理中都存在信念主效应,但没有发现信念与逻辑的交互作用;心理模型理论不能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推理心理研究中的逻辑加工与非逻辑加工评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02,25(3):318-321
本文对西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推理心理学争论的两个热点问题之一:逻辑推理与非逻辑推理之争的发展线索和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这两种理论争论中未能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并对试图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知识和试题双重结构模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沛  李晶 《心理科学》2003,26(6):1020-1024
本研究利用三段论评价任务,分析了已有信念与三段论逻辑状态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三段论推理判断中信念偏差的存在与作用机制,同时从信念偏差角度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发现:1.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判断过程中存在信念偏差效应;2.信念偏差效应以逻辑状态与结论可信性交互作用的方式存在;3当逻辑结果与信念相一致时,信念会促进逻辑反应,反之则妨碍逻辑反应;4.信念偏差效应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单模型三段论问题影响最大,而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多模型三段论问题相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小学儿童对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能力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格  田学红 《心理学报》2002,34(6):52-58
探查小学儿童对含有“在什么之前”“同时”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的推理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被试为7岁、9岁、11岁3个年龄组共54名小学儿童,每个年龄组18人。4种问题模式分别为带有传递关系的单模型问题、带有无关前提的单模型问题、含两个前提的单模型问题、有肯定答案的多模型问题。每种问题模式含3种具体探察任务。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1)儿童对事件时间顺序关系的推理从7岁到9岁有快速发展的趋势;(2)单模型和多模型任务无显著差异,模型数量似乎不是影响儿童推理成绩的关键因素;(3)儿童能够主动采用5种策略解决问题。逆向关系传递策略是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类推理主要涉及类别层级包含关系的理解和判断。使用修订的类包含、替代包含和二元律任务,以162名二至五年级儿童为被试,利用Raseh模型分析方法,旨在揭示儿童逻辑包含能力的发展序列。此外,探讨了儿童类推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1)类推理发展中儿童最先掌握类包含推理,其次是替代包含,最后是二元律推理;2)三、四、五年级儿童已能解决多数类包含任务,其成绩显著优于二年级儿童。四、五年级儿童能解决多数替代包含任务,其成绩均显著优于二年级儿童;3)二元律任务对二至五年级儿童来讲均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7.
王墨耘  高坡 《心理学报》2010,42(12):1137-1147
作者用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考察, 基本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充分关系、必要关系和析取关系表达形式)和作为心理模型外显建构的可能性判断任务对条件推理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条件推理的语义关系表达形式效应显著, 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对被试条件推理有显著的影响, 条件推理成绩随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的外显程度增加而增加; 被试在可能性判断任务中对条件句所含心理模型的外显建构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推理的成绩; 在有可能性判断任务条件下, 被试外显心理模型建构的成绩变化模式并不能一致地预测条件推理成绩的变化模式。这些结果说明, 人们的条件推理可能并不是完全基于心理模型建构, 而是还受对条件句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理解的影响; 条件句表达形式中语义关系的外显内隐模式影响对条件句语义关系的知觉理解难易, 从而影响相应条件推理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查在图形和文字两种刺激材料条件下,非言语学习不良青少年空间关系和非空间关系推理特点及推理策略的使用.方法:从初中二年级中选取三组被试:非言语学习不良组(简称NLD,n=11)、言语学习不良组(简称VLD,n=11)和一般组(简称C,n=19),测量三组被试的推理特点及其推理策略.结果:在图形和文字刺激材料下,NLD组被试的空同关系推理成绩都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而他们的非空间关系推理能力则与一般青少年没有显著差异;VLD青少年除了图形非空间关系推理外,其他三类推理成绩都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结论:NLD青少年的空间关系推理能力低于非空间关系推理能力.两者存在分离现象;三组被试在推理策略使用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空间推理的研究有助于探明其加工机制以及验证心理逻辑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行为研究通过考察多种影响空间推理的因素(如心理模型数量、前提的对象顺序等)证实了心理模型理论的预测。脑成像的研究表明,空间推理活动主要激活枕-顶-额脑区网络,顶区可能是推理的特异性脑区。研究的结果同样支持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演绎推理的不同理论,加强对不同演绎推理任务的研究,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结合起来,进一步探明人类空间推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探求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加工时是否存在形式和内容双重标准。由既掌握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又知道构成推理题的两个前提是否正确的被试所进行的推理结果支持下述观点: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在判定推理结论的正误时,存在着与试题结构相应的两种内在的判定标准,即“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相似文献   

11.
Reasoning about actions in dynamic linear time temporal logic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The first step in reasoning about actions and change involves reasoning about how the world would evolve if a certain action is executed in a certain state. Most research on this assumes the evolution to be only a single step and focus on formulating the transition function that defines changes between states due to action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cases where the evolution is more than just a single change between one state and another. This is manifested when the execution of an action may trigger execution of other actions, or when multiple agents act on the environment following certai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杨晨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1,34(4):782-787
通过4个实验,考察粤-普双言者与普通话单言者周期性时间推理的差异。实验1和2表明,无论时间以5为单位、不以5为单位还是以“字”为单位,双言者反应时均显著长。实验3和4表明,当时间为以5为单位时,双言者与单言者均采用数字加工方式;当材料以“字”为单位时,双言者采用空间表象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Johnson—Laird的心理模型理论从心理模型的含义、表述该理论的一组原理、推理过程、该模型对推理结果的预测等方面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理论在不同推理形式的心理模型描述方面作了解析。在充分肯定该模型对推理心理学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一模型在理论表述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概率的不同表征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以贝叶斯推算、判断为实验任务,探讨了三种概率表征(百分比、自然频率、概率词)、三种概率规则认识水平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概率词表征的贝叶斯推算实质是判断过程。2)在三种概率表征中,频率表征更适合于正确完成贝叶斯推理,但存在学科背景的差异。3)贝叶斯推理使用的策略有正确规则、错误规则、命题知识、概率简捷式、直觉和个人意愿六种。4)贝叶斯判断的正确率高于贝叶斯推算,个体在贝叶斯判断上使用的正确规则多于贝叶斯推算过程。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has two central purposes: the first is to survey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examples of fallacious argument, and the second is to examine the frequent use of these fallacies in suppor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he paper divides 12 familiar fallacies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material, psychological and logical—and contends that advocates of ADHD often seem to employ these fallacies to support their posi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researchers, whether into ADHD or otherwise, need to pay much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arguments if they are not to make truth claims unsupported by satisfactory evidence, form or logic.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fundamental advance in the theory of mental models as an explanation of reasoning about facts, possibilities, and probabilities. It postulates that the meanings of compound assertions, such as conditionals (if) and disjunctions (or), unlike those in logic, refer to conjunctions of epistemic possibilities that hold in default of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ar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general knowledge can modulate these interpretations. New information can always override sentential inferences; that is, reasoning in daily life is defeasible (or nonmonotonic). The theory is a dual process one: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intuitive inferences (based on system 1) and deliberative inferences (based on system 2). The article describes a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including its two systems of reasoning, and it shows how the program simulates crucial predictions that evidence corroborates. It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the theory contrasts with those based on logic or on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具有高时间精度的优势,探明不同年龄群体完成类比推理过程的眼动模式特点并得出其在进行类比推理时所使用的策略。基于类比推理的眼动研究发现了三种典型的类比推理策略——项目优先策略、结构匹配策略和语义限制策略。成人更多表现为项目优先策略,儿童更多表现为语义限制策略。未来研究可以优化类比推理眼动指标,尤其是全局扫视路径的计算方法,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类比推理眼动模式以及关注类比推理策略与其他认知能力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