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60例择期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分别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30min、1h、2h、4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唤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rain、1h、2h,Ⅰ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30min、1h、2h、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初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较Ⅱ组患者明显延长,24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患者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但Ⅰ组比Ⅱ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腹胃肠道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无痛门诊宫腔镜检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统计患者麻醉满意度、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情况和术毕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R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min(T2)循环和呼吸抑制较明显(P〈0.05),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长(P〈0.05),术毕镇静效果较差(P〈0.01),麻醉满意度较低(P〈0.01),同时心血管用药次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K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R组(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术能够使患者呼吸循环更加平稳,提高麻醉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次数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下腹部手术的小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术后分别使用0.5μg·m^-1舒芬太尼或2μg·ml^-1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观察术后24h镇痛效果及其不反应。结果显示,舒芬太尼组术后24h静态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因此,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用于小儿下腹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4.
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老年人小切口下开胸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组在关胸前以0.5%的ropivacain行肋间神经阻滞;B、C组术后均给予fentanyl(0.01mg/ml)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直观模拟标度K(VAS)测定术后疼痛,三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清皮质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P〉O.05),C组与A、B组差并存在显著性(P〈O.05)。三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A、B两组扣C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O.05)。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人小切口开胸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改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在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APACHEII评分在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相关性。选取全身性感染患者32例,以28天随访结果,根据其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8例。分别在确诊后Oh、72h采血行NT—proBNP检测,并采集数据进行APACHEII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NT—proBNP(Oh)[(5463.7±4152.3)ng/L]明显高于存活组[(839.4±1132.0)ng/L](P=0.016),72h后死亡组NT—proBNP[(5676.1±3937.4)ng/L]依然高于存活组[(843.5±866.3)ng/L](P=0.017)。NT—proBNP(Oh)、NT—proBNP(72h)(P〈0.05)是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过对数转换的NT—proBNP(Oh)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73,P〈0.001)。由此可见,NT—proBNP与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一种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全身性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选择90例妇科择期全麻下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两组,中青年组(A组)50例,年龄25岁~50岁,老年组(B组)40例,年龄60岁-80岁,术前使用电刺激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观察不同年龄妇科患者痛阈和耐痛阈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A组与B组痛阈分别为(1.86±0.51)mA和(1.89±0.66)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耐痛阈低分别为(6.16±2.53)mA和(8.40士3.21)mA,差异有统计学意史;A组痛阈与耐痛阈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2,P〈0.05);B组痛阈与耐痛阈之间无相关性。因此,老年患者耐痛阈升高,中青年患者术前痛阈和耐痛闽均可预测术后疼痛,老年患者术前痛阈不能预测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脂肪干细胞复合脂肪颗粒对裸鼠皮下血管化的影响。将12只裸鼠身上标记三个点,将三组试剂分别注射,分析结果如下:肉眼观察:取材时,裸鼠背部注射部皮下有一团状组织块,脂肪组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微血管密度:A组明显高于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颗粒作为生物支架可加速脂肪干细胞的促血管化作用,从而促进移植物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术前进行人文关怀式沟通和健康教育对肺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将83例非同期别的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分成两组。观察组进行人文关怀式沟通,对照组采用普通沟通。判定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根据焦虑评分反映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手术前的心理变化情况,监测全麻诱导即刻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BP)的波动、心率(HR)的变化,用两个时间段两个变量的差值来反映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发生心理和生理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SAS评分两组患者较入院即刻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MBP波动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波动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证实人文关怀式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够减轻肺癌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探讨成功心肺复苏中合适的急救团队人数。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4例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的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医生3人~4人组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46.9%)、气管插管(42.2%)的比率高于1人~2人组(P〈0.05),护士4人~5人组高质量完成相关操作优于2人~3人组(P〈0.05)。医师3人~4人、护士4...  相似文献   

10.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锻炼组)和试验组(品管圈组),分别行不同模式的功能锻炼。采用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RNADL)量表分别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试验组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品管圈有助于提高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应.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试验A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20ml进行胆囊床喷洒;试验B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10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照A组:采用生理盐水2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对照B组:采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试验A、B组术后1h、4h、8h腹腔内疼痛、切口疼痛及咳嗽时疼痛VAS评分与对照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1h、4h、8h、24h、48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1h、4h、8h、24h、48 h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试验B组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于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在 60例年龄30岁~50岁,ASAⅠ-Ⅱ级,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30kg/m^2,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中施行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Ⅰ组),比较舒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输注与静脉输注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副作用。结果显示E组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输注的EC50(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半数有效浓度)为0.87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0.79μg/ml~0.96 μg/ml ;Ⅰ组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的EC50为0.63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0.55μg/ml~0.70μg/ml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两组相似,Rammsay评分Ⅰ组>E组。因此,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的效价大于硬膜外输注,而硬膜外输注镇痛呼吸抑制副作用更少;并推测椎管内应用舒芬太尼主要作用部位仍在脊髓以上中枢。  相似文献   

13.
探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静效果。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C组,麻醉诱导期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结果三组滴鼻前时刻T0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滴鼻后45min时刻(T1)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刻(T2)D1组与D2组较C组心率和血压低(P〈0.05),但在允许范围内;T1、T2时刻,D1组与D2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躁动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2组较D1组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需求,D1组与D2组较C组少(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到有效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剂量麻醉诱导期滴鼻减少术后躁动效果更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S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R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12h内的不良反应。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均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但前者术后短期内镇痛、镇静效果优于后者;PR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PS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收治的轻度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NYHAⅡ级)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加用螺内酯(20rag、Qd),B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抽血行EI。IsA法检测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LVED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3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432,P〈0.05)。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改善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骨桥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ICU内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危险因素,收集了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共305例,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EF),术中是否应用球囊反搏术、转机时间(CPB)、主动脉阻断时间(ACC)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肾功能、24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和EF,CPB、ACC、是否行球囊反搏术,术后APACHEⅡ评分、血糖、肌酐、血小板、APTT、氧合指数、是否再次行开胸探查术等围手术期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EF(EF〈40%,OR=6.07)、CPB(〉234min,OR=4.69)及ACC时间(〉172min,OR=4.32)延长、术后高APACHEⅡ评分(〉16,OR=5.36)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EF低、CPB(〉234min,OR=4.69)及ACC时间延长、术后APACHEⅡ评分高是延迟撤机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