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考察了173名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结果表明:(1)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的理解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认为具有与某事物相关经验和知识的人更有可能梦到该事物,而4~6岁儿童在偏好如何影响梦的的理解上与成人不同。(2)与4~5岁儿童比,有更多的6岁儿童认为梦具有弥补没有实现愿望的功能,但未达到成人的水平。(3)4~6岁儿童还不能理解梦是不可控的,表现在他们没有认识到做梦是一个不受意识控制的过程,并认为个体的意愿能够控制做梦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中期,人类学家Stewart 研究马来西亚丛林中的土著Senoi 部族时发现,这些土人对待做梦十分认真,他们相信梦境和现实生活同样真实。每天早晨,家人和邻居都要讨论夜间的梦,针对各人梦中出现的情况,决定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儿童从一懂事就学会汇报自己的梦境并接受成人的指导。每个人在一生之中,每天都要检讨梦境。譬如,在梦中对某个朋友不礼貌,或吵了架,就得找到这位朋友道歉,送点礼物,  相似文献   

3.
李香莲 《现代哲学》2022,(3):108-114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觉模型主张,某人梦到p意味着某人相信p,但这是对“s梦到p”的错误刻画;已有的三种想象模型虽然坚持“s梦到p”蕴含“s想象p”,却无法合理地得出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在理论上,通过合取“想象”的梦经验观与“假装相信”的梦信念观,可以得到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由此合理解释“s梦到p”蕴含“s想象p”。  相似文献   

4.
梦境谈     
中国有“痴人说梦”的成语,似乎告戒人们,梦是不可问津的事情。然而当今时代心理科学探究人的一切行为,对于梦境过程也不例外。反省自己做过的梦,您可能同意,梦境永远存在于半醒半睡的状态。人们在熟睡的时候是没有梦的,而在深沉的睡眠逐渐浮起时,才会进入到梦境之中。做梦  相似文献   

5.
艺术梦思     
人的思维有三种类型,睁眼思维、卧思和梦思维。梦思维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它是通过无意识境界的捷径,多里随机性。每个人每夜都会做梦,只是各人情景不同而已。根据生理学研究,睡眠是脑神经的抑制过程,大部分抑制中又有一部分在兴奋,便是梦中思维。那么,梦思对文学创...  相似文献   

6.
人的睡眠分快波睡和慢波睡眠两个阶段,而梦一般发生在快波睡眠阶段。人在一夜的睡眠中,从无意识的沉睡进入奇妙的梦幻,一般有2-6次。在做梦的这个阶段,眼球在闭着的眼皮下转动,这个人脑虽说是相对的静的,其实它是处在活动状态的,这是可从脑电波中测出快速紊乱的电波,其强度有时竟能超过白天活动的强度。但脑内有一种神经中心,它的职能就是在人做梦时抑制肌肉活动,使梦中的行为不会超出精神范围而变成行为。  相似文献   

7.
林孔华 《天风》2011,(4):18-19
经文:创37:1-20"无梦"的人生空跑一场;"失梦"的人生迷失方向,"有梦"的人生充满希望。约瑟一生围绕着一个"梦"字,是梦"害"了他,也是梦成就了他。在父家做儿子时,他是"做梦的人",因两次做梦招致哥哥们嫉恨,结果被哥哥们出卖沦落异邦;在埃及护卫长波提乏家为奴时,他是"追梦的人",敬畏神不甘堕落,情愿蒙受不白之冤,承受牢狱之苦也不放弃心中的"梦":在监狱为囚犯时,他是"解梦的人",为膳长和酒政解梦的他,  相似文献   

8.
用脚去做梦     
“用脚去做梦,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一句平常却有力度的话!一句能够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它不由让人想起那英的那首歌:“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不准哭,再多的伤害我都不在乎,只要你我坚持永不认输……”  相似文献   

9.
用脚去做梦     
“用脚去做梦,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一句平常却有力度的话!一句能够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它不由让人想起那英的那首歌:“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不准哭,再多的伤害我都不在乎,只要你我坚持永不认输……”  相似文献   

10.
正我出生在四川峨眉山脚下的一个普通农民家,要说做梦,从小就做,也做过许多不同的梦,但无论怎样,也不会梦到会有今天……高考落榜后的第一个梦就是从军梦,但没能实现。第二个梦就是作一名普普通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这个梦实现了,而且被升华了。由于家族上几代人信仰天主教的原因,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考进了西南地区联合开办的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这是改革开放后开办的第一期神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1.
大凡重要的考试,如升级考、升学考、毕业考、招工招干考等等,考生会感到有些情绪激动、紧张、甚至恐惧;而且,考试对考生越重要,如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他的情绪会越激动,越紧张。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些考生,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烦燥不安,出现“怯场” “晕场”现象,影响到他们的考试,却又值得研究防范。 心理学通常把考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支配自己的状态称为怯场。这是一种消极情绪。由于怯场,考  相似文献   

12.
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同的心理障碍会产生不同的夜梦,正如老话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很多时候,这种心理障碍并不被人所意识到,心理学家在进行病案分析的时候,也只有通过一些局部的现象来提示患者:某些情况可能是由于压力导致的非器质性心理障碍。心理学家赖以分析的局部现象之一,就是患者的梦。中医讲“梦由心生”,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梦是种复杂的、片断而混乱的精神活动,是跟随意识发生的一系列非直接情绪和思维的活动,因此现代心理学家称其为“Dreamlifeobstacle(梦生活障碍)”。心理医生对Dreamlifeob-stacle…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核心,把实现人的价值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价值,把激发人人奋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把建立公平制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石,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民心工程,把融入世界潮流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全党全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合力.  相似文献   

14.
[1]当然,我们不想费那个气力去向我们聪明的哲学家们阐明:即便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全部废物都消融在“自我意识”之中,即便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解放出来,“人”的“解放”仍然不会因此而前进一步;真正的解放不可能是别的,只能在现实世界中并通过现实的手段加以  相似文献   

15.
正要想幸福与健康,就要解决生气的问题。用拔羊毛的办法,把生气一点点拔掉,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像接收电视、广播电台的节目一样,把生气的频道调整到不生气的频道,就不生气了。那么,如何才能调整到不生气的频道呢?要先认识生气是怎么回事。人流熙熙,你来我往,不少人活在一种假醒状态,看上去醒着,其实活在梦中。梦中不知在做梦,气中不知在生气。如果知道在做梦,就醒来了;如果知道在生气,就不生气了。就像捉迷  相似文献   

16.
孩童时代,常听见父辈们在耳边不厌其烦地嘱咐“刀要石上磨,人要世上闯”、“做人要踏实”等等励志教诲,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在困难挫折面前不轻言低头,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生活,人生要有出息。这些话随着年轮的旋转而越来越深地镶刻在我们心灵深处。今天,  相似文献   

17.
按照约定,韩莹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她穿着一袭很淳朴的衣裙,看上去很文静。她说:“我最近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已经不敢睡觉,索性一夜坐着等待天明。”“是睡不着还是因为做恶梦呢?”韩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一会儿才说:“做梦。”“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梦呢?”韩莹再一次沉默了,我耐心地等待着。“最早做这样的梦是在5月13日,我没有当回事,没有想到就总是在做这种的梦了……”韩莹还是没有给我讲梦的内容,为了让她放松我开始了新的话题:“你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我是学新闻的,今年大四了,正在晨报实习。”“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  相似文献   

18.
那段时间,阿二对佛法越来越虔诚,乃至家徒四壁、无米下锅、妻儿衣食无着,他都能视而不见,整天佛号不断。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阿二终于在一夜做梦时,见到了阿弥陀佛。“还真有阿弥陀佛呀?”阿二脱口而出。“也有也没有。”阿弥陀佛笑看着阿二。“您明明白白地站在这里,怎么可以说没有呢?”“我———阿弥陀佛乃至众多的诸佛菩萨都是人创造出来的,阿弥陀佛只是人类至真、至善、至美的一个总集成,世世代代的人们把他们每个人心中那认为最完美的东西全叠加在同一个客体上,就创造了阿弥陀佛,就是我。然后他们就顶礼膜拜,与其说他们…  相似文献   

19.
综合以往的释梦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焦虑梦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种结构化的释梦方法.研究结论:焦虑梦的梦境是由多个相似焦虑事件的记忆元素建构而成,并由梦者睡前所体验的"半成功"地压抑了的焦虑感受所触发.通过对构成梦境的记忆元素进行分析整理,能发现做梦者在做梦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重要的、重复出现的焦虑主题,从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既是历代中国人追求国富民强和美好生活的梦,更是当代中国人鲜活的梦.“中国梦”,既是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梦,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自主自觉的梦,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相互参照的梦.“中国梦”,既是民族复兴的梦,也是开放、发展、创新的梦.“中国梦”,既是内在理想之梦,还应该是有行动能力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