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莉 《中国道教》2004,(1):37-39
云南洞经是指自明清以来,流传并活动于云南民间的宣唱经文活动。在云南省所属的地州市中,除了迪庆等少数几个地区外,昆明、楚雄、文山、红河、保山、大理、丽江、曲靖、玉溪、昭通等大多数地区都有洞经会。其谈演经籍、供奉神祀、斋醮科仪等宗教器物、宗教仪礼以道教为主,兼容糅合了佛教、儒家及部分少数民族信仰内容,体现了近代以来道教在云南民间吸收多教文化的发展趋势。一般而言,云南洞经音乐总的来说是以道教音乐为主,但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江南小调及种类繁多的曲牌,成为一种形式上易于谈诵,内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云南洞经的…  相似文献   

2.
洞经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渊源于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道经《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通常在庆祝、超度、祈晴、祷雨等法事活动中演颂,并辅以音乐。作为道教音乐,在曲调的内涵上,洞经音乐到处都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同时,洞经音乐在其历史传播过程中与佛教音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它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洞经音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的宗教法会活动中,通过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把道教科仪中的神秘气氛表现出来。降鬼驱魔时的威武果敢、…  相似文献   

3.
洞经音乐,原为道教礼仪音乐,因其内容为颂唱《大洞仙经》的经文而名“洞经音乐”。洞经音乐在云南大理民间还较完整地留传下来,这是白族人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她的存在和重现,也已为大理旅游观光增添了一大资源。  相似文献   

4.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曾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在探讨这种影响时,多将目光集中在中原汉族的传统文化上;然而,您是否知道,道教也曾对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下面,本文就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为例,从一个侧面来向大家介绍这种影响。 在云南的民间音乐中,有一种著名的“洞经音乐”,其旋律飘逸、轻慢、悠扬、舒缓,营造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高雅深幽、恬淡闲适、虚玄缥缈的艺术气氛。行家认为,其整个音乐语言“透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风骨道家情调”。云南洞经音乐的曲目非常丰富,仅大理白族地区就流传有200余首洞经乐谱,如大理市下关文化馆曾于1990年编印了一部《大理洞经古乐》,内录《元皇赞》、《真武赞》、《洞仙赞》、《水仙子》、《何仙姑》、《迎仙来》、《上清宫》、《蓬莱阁》、《道人歌》、《道士歌》、《迎仙驾》、《祈神章》等洞经乐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云南洞经音乐的丰富内容。由这些洞经曲目的名称中,我们已足可感受到其内容之“道家情调”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中的洞经古 乐,原来是中原地区早已失传的道教音乐。洞经古乐的词牌 和配曲,不少是唐代沿传下来的道场和教坊演奏的道曲。以 往人们只能从记载或古代诗人作品中得知曲的名称和艺术成 就,纳西洞经古乐的发现,无疑是国宝“出土”,轰动了我国 音乐界和宗教界。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吕骥先生把纳西洞经古 乐称为“活的音乐化石”;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认为,这是一 种“响遏行云,旷世绝响”的音乐;著名乐论家何昌林教授 说:“唐、宋音乐在纳西兄弟中得到如此的保存,是我国音乐 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中国音乐史将被…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将丽江洞经音乐作为一种宗教音乐文化现象 ,将其放在独特文化背景与信仰之中 ,并置于独特的时空位置之中 ,从地理的、历史的、宗教的、文化的、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2008,(4):38-38
6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涉及到道教的项目有: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浙江省金华市);八仙传说(山东省蓬莱市);洞经音乐(四川省梓潼县文昌洞经古乐,云南省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道教音乐(河北省广宗县广宗太平道乐,山西省阳高县恒山道乐,  相似文献   

9.
文昌洞经音乐与道释儒雅俗文化甘绍成文昌洞经音乐是我国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诵唱《道藏》之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据现存《道藏》中所收元人卫琪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一书卷二第十五“精思法式”所载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10.
道教在云南     
曾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道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生活在祖国遥远边疆的云南各族人民。现在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如大理、昭通、丽江、临沧、楚雄、曲靖、保山、文山、昆明等均有道教活动,这些地区中的白族,彝族、瑶族、壮族、水族、纳西族、阿昌族及汉族的部份群众都不同程度地信奉道教,他们的生活和文化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彩。因此,探讨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和影响,不仅对于研  相似文献   

11.
9月11日,由威海市道教协会主办、刘公岛博览园协办的迎中秋道教文化演艺会在威海市新闻大厦隆重举行。本届演艺会的宗旨是"弘扬道教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特点是"就地取材,各市区、各宫观、各民乐团体共参与",把《道德经》、道教音乐、道教武术、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2.
<正>1957年4月12日,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六十年时光荏苒,一甲子斗转星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支持下,中国道教协会紧紧围绕办会宗旨,在加强自身建设、培养道教人才、弘扬道教文化、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对外友好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7月17-18日,中国道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温哥华道教文化协会成立加拿大温哥华道教文化协会于今年6月26日经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该会属宗教、慈善和非盈利组织。它的宗旨系传播中国道教文化,以道教文化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长寿服务,促进各种信仰、各种文化间人民之团结理解;该...  相似文献   

14.
<正>庙会是宗教文化和群众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教圣地的武当山,每年都会在"三月三"真武大帝圣诞日举行盛大庙会活动,四面八方信众、游客纷至沓来,场面蔚为壮观。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办会经验,总结道教庙会的功能和办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道教庙会的社会功能庙会起源于上古祭祀仪式,在数千年传承中逐渐与道教文化相融合,使道教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庙会形式。武当山自明代开始就有盛大的庙会  相似文献   

15.
<正>一南宋乾道四年(1168),四川道士刘安胜编撰《文昌大洞仙经》。元代道士卫琪在四川蓬溪注释《大洞仙经》。元代至大三年(1310),卫琪将《文昌大洞仙经注》进献给元武宗,声名大震。《文昌大洞仙经》由此流布全国。"洞经音乐"就是因为"谈演"(意为"讲演")道教经典《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洞经音乐起源于四川。最早是古代蜀人的祭祀音乐,在唐代的时候就已流行。南宋时期,四川梓潼七曲山开始用这种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于1957年4月,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50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充分发挥爱国宗教组织的作用,在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传扬道教文化、继承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维护和维修道教宫观及文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对熟悉道教的人来说,提到道教文化艺术,自然会想到道教书画、道教音乐、道教医学、道教养生等。多年来,为弘扬道教文化、展示它的魅力,中国道教协会不遗余力地举办各种活动,为社会各界的道教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了解道教文化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厚的积累,使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18.
各位道教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江西省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的召开和省道协组织的建立,是我省道教界的一件大事。道教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江西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既有众多的道教名山,也曾涌现出许多道教名人,道文化也是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共同铸就了江西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道教界坚持走爱国爱教的道路,为江西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对外交往及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希望省道教协会成立以后,紧紧团结和依靠道教界群众,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既广泛兼融中华古代宗教信仰和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又自成体系。其思想博大精深,其历史源远流长;名真高道辈出,经典著述浩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广大道友、宗教工作者和读者的需要,在广泛积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中国道协和苏州道协联合四川道家文化研究所、茅山道协研究室、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等专家学者共同组织编写的大型道教工具书《道教大辞典》,将由华夏出版社推出。全书近300万字,精装十六开,估价75  相似文献   

20.
徐才金在《上海道教》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认为道教的宗教文化是扎根于民众之中的,中国的民族文化是道教文化的根基和根源。文章列举道教正一派的创始人张道陵传道之初,不仅以医传道,还以简单、直观、实用的方式,使人们建立起符合“善道”的行为准则,并通过扶危济困,恩威并用的方式,为道教奠定了组织基础。道教的政治基础在民众。从东汉以后,道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并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在民众中的向心力、号召力,使得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高度重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教派的特点。道教文化的溯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