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缜的心理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3,16(2):24-29
范缜(约450—515年),我国南北朝时代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心理学思想家。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人,约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卡七年,卒子梁武帝天监十四年。范缜少时孤贫,事母孝谨,18岁左右从名儒刘(王献)学习多年。他生活简朴,性情质直,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曾以光辉的神灭论思想两  相似文献   

2.
刘兆吉 《心理学报》1985,18(2):3-10
刘勰(约公元465—532年)是《文心雕龙》作者,他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本文试图论述这本古典著作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人。约生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死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是我国清初的回族著名学者。幼年随父(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刘汉英)问学,即“好泛览群书”,先后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教义,并攻读儒、佛、道经典及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他的著作有数百卷之多,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等。  相似文献   

4.
刘兆吉 《心理学报》1986,19(3):11-13
刘勰(约公元465—532年)是《文心雕龙》作者,他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本文试图论述这本著作中的文艺鉴赏的心理学思想。关于刘勰论创作部分已在本学报1985年第二期《文心雕龙》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一文中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论嵇康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魏做过中散大夫,后人又称他为嵇中散。司马氏当政以后,嵇康被司马昭杀害,著作有《嵇康集》十卷。  相似文献   

6.
《黄箓科仪》十二卷,不著编辑名氏,今所见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年)和亲王重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方有《黄箓科仪》四字。卷端题《清微黄箓大斋科仪目录》一行。朱印乐谱工尺,墨印句  相似文献   

7.
程恭让 《哲学研究》2012,(1):119-125
一、引言吉藏(公元549—623年),隋唐时期著名中观学者,中国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是中国古代中观学家的杰出代表,所著《中观论疏》是古代汉语学界诠释印度佛教思想家龙树(Nāgārjuna,约公元150—250年)佛学名著《中论》最系统、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由日本日莲宗奉献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的开光仪式,四月十三日在陕两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鸠摩罗什(344—413)是我国后秦(约当东晋)时期从西域来长安的一位译经大师。他在当时的逍遥园大寺中译出了《妙法莲华经》七卷,其后天台宗即以什译《法华》为宗典;公元804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来我国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邃、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救观,归国后在比睿山正式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七百年前,日莲(1222—1282)上人出世,在睿山学天台宗义,于公元1253年专依什译《法华经》建立日莲宗。今年是日莲上人圆  相似文献   

9.
陈老莲,名洪绶,字章侯,晚号悔迟、老迟、迟翁等,浙江诸暨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卒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陈老莲的一生适逢明末清初,同那时候众多的老遗民一样,才情超诣而身世起伏跌宕,相传他四岁即能作关羽像于塾壁,十岁摹李公麟《圣贤图》石刻,及长,诗、书、山水、花鸟俱精,而尤以人物画著称于世。陈老莲以高古遒丽,耿介拔俗的人物画风,一扫明中后叶  相似文献   

10.
《稷下赋》出自《温公文集·卷四十三》,作者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进士,历任仁宗、真宗、神宗、哲宗四朝,为相一年。仁宗时,初任地方官,后为京官。王安石行新法,他与安石政见不一。他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余种。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而完备,确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取得鉴戒。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相似文献   

11.
无知与奸诈     
晋代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约公元284—364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儒家和道家,著有《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内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隐逸传》、《集异》等书。受其生活年代的文化背景及现实的影响,葛洪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炼丹家,然而其对封建迷信的危害却有一定的认识,并力图破除一些迷信现象。今读到其中两则故事,遂生联想,乃作札记。  相似文献   

12.
李颗,明天启六年(公元1627年)生,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卒,字中孚,陕西周至人,学者通称二曲先生.《二曲集·历年纪略》云:“先生家世甚微,贫不能早学,九岁始入小学从师发学,读三字经.”后因身体有疾辍读,随母舅读《大学》、《中庸》,旧疾时发时辍.因家贫,不能具束修,故不被学塾收受,只好自读圣书,由《大学》、《中庸》而至《论语》、《孟子》,逢人便问学正句.“自是母为人纺棉得米,则杂以糠秕、野蔬,併日而食.先生拾薪采蔬之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宗教"自称的是中国佛教。袁昂《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道:"但应宗教,归依其有"。释法经《上(隋)文帝书进呈众经目录》,其中有"发明宗教,光辉前绪"语。这是将"宗"、"教"二字相联的开始。后来,  相似文献   

14.
闵小艮,道名一得,原名苕,字补之,一字小艮,自号懒云子。吴兴(浙江省吴兴县)人。生于乾隆戊寅(公元1758年)十二月初二日,死于道光丙申(公之1836年)十一月初十日,享年79岁。他是全真道北宗龙门派第十一代道士,曾先后师事高东离,沈一炳(名真扬,化号太虚)与云南鸡足山黄真人,著有《古书隐楼藏书》、《金盖心灯》。其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15.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清真指南》是一部用汉文阐发伊斯兰教义学的著作,为我国清初著名伊斯兰学者马注所作。马注,字文炳,号仲修,经名优素福,云南保山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约卒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曾在南明永历帝小朝廷中任职。清军入滇后,他隐居乡...  相似文献   

17.
《周易》这部书,自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刘歆(公元?—23年)父子编《七略》起,已被置于《六艺略》之首。及清纪昀(公元1724—1805年)编成《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乾隆后更受人重视,迄今国内外的学术界均予以高度重视。故至少有二千年,此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要进一步认识二千年来的文化基础,必当具体地评读并研究二千年前的《周易》原文。首先应理解刘向父子视作为《周易》的原文是什么?下录《汉书·艺文志》之言:  相似文献   

18.
《太玄》“罔直蒙酋冥”的易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是我国西汉末年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为经莫大于《周易》,便加以模仿而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拟之而作《法言》(参见《汉书·扬雄传》)。张岱年先生说:“扬雄作《太玄》以拟《易》,虽属模拟之书,实质上不失为一个新的创作”(《太玄校释序》)。《太玄》是扬雄模仿《周易》而创作的一部含有深刻内容的学术著作。《太玄》有《玄文》篇,乃模拟《周易·文言》而作。其中模仿“元、亨、利、贞”四德,提出了“罔、直、蒙、酋、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经书,是1900年在敦煌石窟千佛洞发现的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这部《金刚经》共一卷,长约一丈四尺(约487.7厘米),宽约一尺(约24.4厘米),是由七个印张帖结而成的一部首尾完整的卷子。其印法是用六块大约一尺宽、二尺长的长方形木板,雕刻上文字,印在六张面积相等的纸上。卷首是一张扉页,扉页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再印成的,图案是释迦牟尼说法图。《金刚经》全卷图文淳厚质朴,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字体古朴遒劲,墨色浓艳鲜明,说  相似文献   

20.
<正> 《说文解字义证》是清代学者桂馥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约二百万字。桂馥字冬卉,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进士。他生逢乾嘉盛世,受一代学风影响,极其重视朴学。从录为诸生起,一直到进士及第,四十年间日取《说文》与诸经文义相比勘,写成《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说文义证》的主要方法,是徵引古籍中有关材料以疏解《说文》。徵引的范围极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有为一字而引证十数条的。对所引材料,桂馥颇下了一番择别爬梳的功夫。清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